黃文華
(蘇州市立醫院東區血液透析中心,江蘇 蘇州 215001)
血液透析是臨床上對腎病患者進行血液凈化的常用方法。使用該方法可有效地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謝廢物,但會使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承受較大的壓力,導致其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部分患者甚至會對治療失去信心。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可降低其不良事件的發生率[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蘇州市立醫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20例腎病患者。將這12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其年齡為41~62歲,平均年齡為(52.87±2.27)歲;其中,糖尿病腎病患者有3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有19例,高血壓腎病患者有9例。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25例;其年齡為40~61歲,平均年齡為(52.32±2.34)歲;其中,糖尿病腎病患者有3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有20例,高血壓腎病患者有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液透析。同時,對B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患者入院后,協助其辦理各項手續。2)為患者講解進行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項。3)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對A組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對護理人員的綜合護理能力進行評估,并根據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對其進行混搭分組,指派能力強的護理人員作為負責人。2)患者入院后,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為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詳細介紹血液透析的作用、具體步驟及其接受治療時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3)與患者進行交流,根據其心理情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防止其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4)對患者進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⑴控制患者對鈉鹽和水的攝入量,將其體重的增長控制在5%以內,并為其合理設置超濾參數,以防止其并發低血壓。⑵對有低鎂血癥、低鉀血癥或低鈣血癥的患者,鼓勵其適當地進行肌肉鍛煉,告知其血液透析前不可吃降壓藥,并遵醫囑對其進行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的治療,以防止其并發肌肉痙攣。⑶對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將其血清尿素氮控制在30%~50%之間,并為其采用低效透析法進行透析,以防止其并發失衡綜合征;對透析前血肌酐和血尿素水平高的患者,為其使用鈉濃度曲線透析法進行血液透析,并適當地增加其血液透析的次數、縮短其每次血液透析的時間,以防止其并發失衡綜合征。⑷血液透析前,對患者機體的凝血能力進行全面的評估,并為其合理地選擇抗凝劑,以防止其并發體外循環凝血。5)對患者進行預防感染的護理。⑴保證患者穿刺點周圍的皮膚干燥、清潔,并告知其禁止抓撓穿刺點周圍的皮膚。⑵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穿刺的技術能力,盡量減少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在對患者進行穿刺時,護理人員需先進行手消毒并佩戴無菌手套。⑶醫護人員及患者在進入透析室時需更換穿著的衣物和鞋,并定期對透析室進行消毒清潔。⑷定期對患者進行采血檢查,對出現感染現象的患者應立即進行病理檢查,并及時告知醫生對其進行治療。⑸告知患者在白天可適當地進行運動并定時午睡,在晚間睡前可泡腳并聽節奏舒緩的音樂,以保證其晚間睡眠質量的良好,提高其身體的抵抗力。
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其管路及穿刺針固定不牢、透析參數設置不當、穿刺部位感染、透析機出現故障、靜脈壓未監測、內瘺穿刺失敗的發生率。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管路及穿刺針固定不牢、透析參數設置不當、穿刺部位感染、透析機出現故障、靜脈壓未監測、內瘺穿刺失敗的發生率均較低(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的對比[%(n)]
血液透析可通過去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達到凈化其血液、糾正其體內水電解質失衡的目的[3]。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是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分析評估,對其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良情況進行預測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以降低其不良情況發生率的一種護理模式[4-5]。本次的研究結果表明,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在接受護理期間其管路及穿刺針固定不牢、透析參數設置不當、穿刺部位感染、透析機出現故障、靜脈壓未監測、內瘺穿刺失敗的發生率均較低。
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的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