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慧云,陸霜白,潘小川
(河池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內科,廣西 河池 547000)
近年來,糖尿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持續(xù)升高的趨勢。此病患者若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可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從而可嚴重影響其預后。臨床上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本文主要分析對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的效果。
選擇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河池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內科接受治療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未患有心、肝、腎等器官的器質性疾病。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40例/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9例;其年齡為37~67歲,平均年齡為(55.59±5.69)歲;其病程為3~12年,平均病程為(5.65±2.13)年。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8例;其年齡為38~68歲,平均年齡為(55.89±5.74)歲;其病程為2~12年,平均病程為(5.68±2.04)年。兩組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相比,P>0.05。
在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健康宣教、病情監(jiān)測等。對觀察組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包括:1)進行病情監(jiān)測。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詢問其既往飲食習慣、進食情況、睡眠質量、排便情況和有無不良嗜好。了解患者有無糖尿病家族史,是否存在泌尿系統(tǒng)、皮膚及肺部感染。定時對患者進行血糖檢測,在其用藥后注意觀察其是否出現低血糖等不良反應。2)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指導其定時定量進餐,囑咐其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督促其戒煙戒酒,禁止其食用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2]。3)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口腔、皮膚和會陰部的清潔,勤換內衣。告知患者穿著柔軟寬松的衣物,以免衣物摩擦損傷其皮膚。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應定時協助其翻身,以防止其發(fā)生壓瘡。4)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足部的皮膚是否出現破損,指導其每天使用溫水泡腳(將泡腳的時間控制在5 min左右),以促進其足部的血液循環(huán)。定時對患者的足部進行按摩,并在其足部涂抹潤滑劑。告知患者避免穿過緊的鞋襪,避免穿拖鞋和涼鞋。囑咐其不要使用暖水袋暖腳,以免因其足部感覺障礙而發(fā)生燙傷。5)對于發(fā)生低血糖的患者,護理人員讓其飲用50 ml的糖水或讓其食用含糖量較高的糕點。15 min后對其進行血糖檢測,若其血糖的水平仍低于2.8 mmol/L,應再次讓其補充含糖的食物。對于發(fā)生低血糖昏迷的患者,護理人員遵醫(yī)囑為其靜脈推注40~60 ml濃度為50%的葡萄糖溶液或為其靜脈滴注適量濃度為10%的葡萄糖溶液[3]。
對比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GbAlc)等〕、自我管理能力的評分和對護理的總滿意率。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對照組患者FPG、2 hPG、HbA1c的平均水平分別為(8.23±1.42)mmol/L、
(11.59±2.31)mmol/L、(7.26±1.34)mmol/L, 觀 察組患者FPG、2 hPG、HbA1c的平均水平分別為(6.47±1.12)mmol/L、(9.54±1.23)mmol/L、(6.11±1.02)mmol/L ;觀察組患者FPG、2 hPG、HbA1c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的比較(mmol/L,±s)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各項血糖指標的比較(mmol/L,±s)
組別 例數 FPG 2 hPG HbA1c對照組 40 8.23±1.42 11.59±2.31 7.26±1.34觀察組 40 6.47±1.12 9.54±1.23 6.11±1.02 t值 6.155 4.954 4.319 P值 0.000 0.000 0.000
接受護理后,對照組患者控制飲食的評分、遵醫(yī)囑用藥的評分、運動鍛煉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68.23±4.42)分、(71.59±2.31)分、(77.26±1.34)分,觀察組患者控制飲食的評分、遵醫(yī)囑用藥的評分、運動鍛煉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82.47±6.12)分、(89.54±3.23)分、(86.11±2.02)分;觀察組患者控制飲食的評分、遵醫(yī)囑用藥的評分、運動鍛煉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控制飲食的評分 遵醫(yī)囑用藥的評分 運動鍛煉的評分對照組 40 68.23±4.42 71.59±2.31 77.26±1.34觀察組 40 82.47±6.12 89.54±3.23 86.11±2.02 t值 11.930 28.589 23.090 P值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92.5%)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75%),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率的比較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此病患者需要長期堅持用藥治療[4]。臨床上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92.5%)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FPG、2 hPG、HbA1c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各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可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對護理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