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菲
(射陽縣中醫院內科,江蘇 鹽城 224300)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1]。此病患者可因神經功能受損而發生運動功能障礙,對其進行治療的難度較大[2]。有研究指出,對腦梗死患者實施系統化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運動功能。本文對射陽縣中醫院接診的66例腦梗死患者進行分組比較研究,旨在分析對腦梗死患者實施系統化護理的效果。
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射陽縣中醫院接診的66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3]。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66例患者分為XTH組和CG組,每組各33例患者。CG組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30例;其年齡為43~76歲,平均年齡(59.5±3.9)歲。XTH組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32例;其年齡為40~75歲,平均年齡(57.5±3.6)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在對這兩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期間,對CG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健康宣教、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等。對XTH組患者實施系統化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進行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向患者發放有關腦梗死知識的宣傳冊,詳細地向其講解腦梗死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及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以便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治護。2)進行心理護理?;颊咭驅ψ陨砑膊〉恼J識程度不夠,常會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可影響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在對其實施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其情緒的變化情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地傾聽其主訴,并對其進行鼓勵和安慰,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向患者介紹以往治療成功的病例,幫助其建立對治愈疾病的信心。鼓勵其勇敢地面對自身的病情,積極地配合治療[4]。3)進行肢體功能訓練指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床上肢體功能訓練,定時協助其翻身、對其四肢進行按摩,以防止其發生褥瘡和廢用性肌肉萎縮。在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后,協助其進行下床活動,以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4)進行病區環境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的病房內擺放綠色植物,定時對其病房進行清潔,努力為其營造一個整潔、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每天清晨對患者的病房進行通風,并將其病房內的溫濕度調節至適宜的范圍內。定期為患者更換被套、床單和病號服,保持其皮膚的干燥、清潔,以降低其發生褥瘡的風險[5]。5)進行飲食指導。護理人員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在保證其營養攝入均衡的情況下,盡量讓其多食用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和肉類)。禁止其進食有刺激性的食物,指導其養成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
1)應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評估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評分為1~7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感到不滿意。評分為8~14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感到滿意。評分為15~20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倽M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2)應用Barthel量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分?;颊呷粘I罨顒幽芰Φ脑u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應用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中制定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損傷評分標準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評分。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神經功能越好。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XTH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18例(占54.55%),為滿意的患者有13例(占39.39%),為不滿意的患者有2例(占6.67%)。CG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12例(占36.35%),為滿意的患者有12例(占36.36%),為不滿意的患者有9例(占27.27%)。XTH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93.94%)高于CG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72.73%),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總滿意率的對比
接受護理前,XTH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62.13±5.34)分、(34.57±4.41)分,CG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61.92±5.11)分、(34.63±4.23)分;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分相比,P>0.05。接受護理后,XTH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84.51±3.79)分、(73.16±4.23)分,CG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72.36±3.12)分、(60.12±4.96)分;XTH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分均高于CG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神經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的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神經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的對比(分,±s)
組別 例數 神經功能的評分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XTH組 33 62.13±5.34 84.51±3.79 34.57±4.41 73.16±4.23 CG 組 33 61.92±5.11 72.36±3.12 34.63±4.23 60.12±4.96 t值 0.1632 14.2180 0.0564 11.4913 P值 0.8709 0.0000 0.9552 0.0000
腦梗死多發生于年齡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此病的發生與患者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關。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腦部供血不足、腦組織缺氧性病變、神經功能受損等[7]。此病患者需長期臥床休養,在休養期間患者容易出現壓瘡、便秘、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8]。臨床上應對此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9]。有研究指出,對腦梗死患者實施系統化護理能夠促進其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10]。本研究的結果顯示,XTH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93.94%)高于CG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72.73%),P<0.05。接受護理后,XTH組患者神經功能的評分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評分均高于CG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實施系統化護理能夠有效地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