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林 王國偉


“今天縣民政局又來給黨員們上黨課了,自從和我們結成共建對子后,他們過來幫助我們開展黨建工作、舉辦黨群活動,并指導村上發展花椒種植,壯大村集體經濟。現在,不僅黨員參加黨群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每年還有6000多元收入,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大家都說城鄉結對為村里辦了實事。”茂縣永和鄉利里村黨支部書記王太洪一邊清掃村活動室一邊說。
今年以來,茂縣以需求結對子、以任務定導向、以共建促融合,堅持“肩并肩、手牽手、心連心”,扎實推進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共同鑄造城鄉基層黨建新引擎,以期以城帶鄉、城鄉互促、雙向受益,為茂縣惠民行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肩并肩:掌握技能脫貧見實效
“城鄉結對共建不是送點錢和物資應付了事。”茂縣明確提出,城鄉結對共建要在城鄉互動的機制上進行創新,找到農村發展的長效動力,將“輸血扶貧”轉變為“造血脫貧”。
溝口鄉岐山村距離縣城24公里,全村174戶共計668人,貧困戶29戶119人 ,外出務工人員178人,留守婦女83人。大部分留守婦女收入主要依靠種植傳統糧食作物,農忙時辛勤勞作,農閑時則困守山村。
“自從我學會了羌繡,農忙時間可以抽空做一點手工,農閑時間就可以全身心投入,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到處找活做。現在,我每個月都可以從羌繡公司那邊掙到錢,既增加了收入,又方便照顧自家的老人和娃兒。”岐山村村民楊萬花一邊說一邊拿出她最得意的羌繡作品,作品上美麗的格桑花盛開在藍天白云下,就像岐山村的婦女一樣,對生活充滿陽光、熱情向上。
茂縣總工會依托阿壩州興繡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為岐山村32名留守婦女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羌繡培訓,面對面、手把手地教她們羌繡技能,將她們培訓成合格的羌繡繡娘。茂縣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說:“總工會立足需求導向,在城里尋找羌繡公司,提前下好訂單,保障羌繡作品有銷路。針對個別家庭,總工會還會給她們提供羌繡原材料,讓她們自力更生,最終實現增收。”
以資源互通、人才聯育、產業互促為載體的城鄉結對共建,促進了城鄉互補,也推動了農村加快發展。
手牽手:共筑紅色堡壘添動力
過去,茂縣有不少村干部滿足于現狀,干事沒勁頭,發展無舉措,甚至還有這樣一種思想:日子只要過得下去就行,實在過不下去了就向上級申請補助。
為了讓村干部打開思路、提振精神,共建單位積極創造條件,給村干部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幫扶部門黨組織與幫扶村黨組織結對,采取支部共建、活動同辦等方式,指導村黨組織開展支部活動。幫扶部門每半年參加一次村黨支部組織生活會,結對共建單位的黨組織書記每季度為聯系村上一堂黨課。同時,以每年共同組織兩次主題黨日活動為抓手,為結對共建單位黨組織和村黨組織建立黨建工作交流平臺創造條件,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黨建工作水平。
自縣民政局黨支部和利里村黨支部結對以來,“五四”“七一”等共建活動吸引了黨員群眾參與,并通過“微黨課”“院壩會”等為黨員上黨課、為群眾宣講政策,使得黨員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此外,茂縣民政局經過實地考察,結合利里村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制訂了花椒種植基地發展計劃,并幫助村里協調了花椒種植基地和啟動資金。
今年6月,縣民政局邀請四川省川聯川菜調料商會相關負責人到結對共建的利里村開展精準扶貧對接活動,這極大調動了村民干事創業的熱情。目前,四川省川聯川菜調料商會與利里村簽訂了全省性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幫扶協議書》,并組織商會力量,給利里村提供花椒種植的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還依據花椒品樣和價格組織會員采購,幫助村民銷售花椒。
心連心:畫出服務百姓同心圓
一大早,曲谷鄉二不寨村貧困戶陳海全來到村口,等待茂縣人民醫院黨員志愿服務隊的醫生為妻子羅桃香體檢。就在不久前,茂縣人民醫院黨員志愿服務隊為患有眼疾的羅桃香免費贈送了藥品。
“自己不花一分錢,全部是縣醫院醫生幫忙,只要急性病發作,一個電話打過去他們就會馬上趕到村上來。”陳海全從懷里掏出兩張茂縣人民醫院黨員志愿服務隊的聯系卡說,服務隊的醫生不僅可以馬上了解自己和妻子的身體狀況,還會定期免費為他們進行體檢。
二不寨村地處高半山,離縣城65公里,對于當地群眾來說,進城看病一直是件麻煩事。過去,村民們生病“小病靠拖,大病靠忍”,實在忍受不住才前往縣城醫院,而此時很多小病已經拖成大病,大病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自該村黨支部和縣人民醫院黨總支結對以來,茂縣人民醫院黨員志愿服務隊結合自身特點和服務優勢,常態化開展醫療扶貧義診服務活動,宣傳基本醫療衛生相關知識,改善村民的不良生活習慣。截至目前,縣醫院在二不寨村舉辦了兩次義診活動,派出醫生護士16人次,為村民辦理聯系卡4張、免費體檢50人、發放免費藥品0.35萬元,并為村內的10名黨員進行了免費體檢。
今年以來,茂縣統籌全縣86個城市基層黨組織,以各單位職責為導向,以項目優勢為依托,采取“一對多、一對一”的方式以需求結對子,與152個村(社區)基層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形成了“全動員、全納入、全覆蓋”的城鄉共建共榮格局。
產業發展建設是茂縣各村黨支部創先爭優的平臺。結對共建以來,茂縣各村級班子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整合村干部、黨員隊伍等力量,通過產業提升、美化家園、醫療覆蓋、黨建示范等一系列舉措,提升引領村民發展的能力和為村民解決矛盾、提供服務的能力,探索出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等經濟發展新模式,使創先爭優充滿生機。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讓茂縣的鄉村活力四射,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作者單位:劉興林/阿壩州委組織部;王國偉/茂縣縣委組織部) (責編:蔣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