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地區具有獨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及人文環境,近年來,吸引大批游客駐足觀賞。肉眼可見,帶有濃郁區域特點的鄉村旅游業快速地發展起來,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經濟指標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而,其產業發展仍存在眾多不足之處。如何提高旅游群體的滿意程度,如何提升鄉村第三產業經濟效益,值得學者深入思考和探究。
鄉村地區地形地貌具有特殊性,多以丘陵、山地為主。寬闊的土地、適宜的大陸性氣候都為農業發展帶來極大便利。分散在鄉村周邊的居民靠種植與畜牧為生,經驗豐富。種種條件的積累,為鄉村地區發展生態農業游打下堅實基礎。
舉例說明:隨著人民對食物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鄉村采摘成為熱門旅游項目。游客呼吸著新鮮空氣,依靠自主采摘、品嘗、購買,完成一系列生態體驗,體會鄉村生活的獨特樂趣。在此期間,不必新建接待設施,成本較低,當地村民合理利用農田資源,節省了果實收獲時間,減少勞動力的消耗,并且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一舉多得。且據當前消費趨勢來看,生態農業游客流量巨大,具有喜人的發展前景,值得從業人員試行并推廣。
山地是天然風景區,植被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好,山水相間,物種豐富多樣,本身具有極大的消費吸引力,是游客出行的首選區域。目前,我國多數山林景區位于鄉村地帶,且是旅游產業的一大收入支柱,經濟效益不容小覷。鄉村景觀的組合性強,在地形、氣候條件的加持下,棧道、瀑布、溫泉甚至珍貴品種的植物動物都能夠成為鄉村旅游極具潛力的發展項目。
隨著人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旅游不單單是放松身心的消遣活動,更是強身健體、親近自然的有效途徑。在觀賞景觀的同時,以步行為主的旅游過程為游客帶來生理調適與心理滿足感,并且踐行了低碳出行方式,順應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化了綠色出行的理念。由此可見,景觀游發展潛力巨大。
每個區域都有自身相應的歷史文化傳統和人文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寓教于樂,便逐步發展成為鄉村地區的歷史風俗游。央視某頻道曾以鄉土為題創作旅游紀錄片,介紹鄉村背景下當地耐人尋味的生活傳統。這對發展鄉村區域內富有自身特色的歷史風俗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不但能夠使游客切身感受到區別于城市的生活氣息,而且使旅游開發者得到資源利用的靈感,提高區域競爭力和品牌創新性。相對于其他需要基礎設施建設的旅游發展項目來說,歷史風俗游所散發的自然魅力更具吸引性,體驗功能更強,為游客帶來的視覺沖擊與美的享受更加直觀,可以為當代旅游發展提供參考方向。
較城市而言,鄉村的氣候、地形等都具有特殊性。得天獨厚的地形地貌能夠為有的帶來新鮮的視覺刺激。首先,鄉村的景觀組合性好。山水相依,天地相傍,大大提高了觀賞價值。雖然易受到自然條件的不利影響,但是多數情況下,開發團隊注重克服有害因素,人工降低特殊情況的發生概率,其對客源的干擾還是微乎其微的。其次,在農業建設方面,特殊的自然環境為農業生產帶來便利,充足的光照和較長的光照時間,能夠保障鄉村地區農產品高質量收獲,這無疑為生態農業游提供扎實的發展基礎。同時,農業的觀賞功能也不應被忽視。濃墨重彩的鄉村景觀與動植物的有效融合,能夠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新的吸睛點。
人文資源作為風土資源的依傍與補充,同樣具有豐富的游覽價值。一方面,鄉村建筑別具一格。以苗族村落為例,獨特的竹樓依山而建,既受到地形的影響,也同時離不開當地悠久的村落居住習慣。以此為開發點,不但可以發展竹樓體驗游,還可以作為旅店發展附屬經濟鏈、售賣特色手工品,提高當地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鄉村飲食與城市有著較大不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滿足于充饑,而是將視野放到飲食健康上來。帶有鄉村風格的農家餐飲在選材、制作、食用方法上都獨具特色,是吸引游客的又一大法寶。除此之外,民族節日和民族活動逐漸成為旅游的熱門項目。例如傣族的潑水節近年來得到大力宣傳,在節日當天,當地游客往來量巨大,調動了消費熱情,并對民俗文化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
獨特的地形地貌為鄉村旅游業帶來發展契機,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首先,鄉村位置偏僻,經濟水平較低,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個別地區雖然資源非常豐富,但是交通通達度極低,出行非常不便利。在住宿方面,鄉村旅店數量雖多,但能夠達到衛生標準的極少。住宿環境簡陋,同時服務質量不過關,很大程度上影響游客的消費欲望,降低出游比例。在景區附近,公共廁所分布不合理,指示牌等粗制濫造,垃圾桶布置量少,大大增加了環境維護的成本,耗費人力物力。作為第三產業,鄉村旅游業還存在著娛樂設施少、文化景觀建設不周等一系列問題,阻礙當地經濟發展。正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鄉村游質量堪憂,從而得不到有關部門重視,資金不足,成為資源開發的堵滯怪圈。
鄉村風土資源與人文資源組合性佳,但是同時重視二者發展的區域少之又少。目前,開發者目光較為單一,不是集中力量開辦景觀游,就是以民俗為賣點作鄉村特色。發展方向單一不但會降低游客的心理預期,還會影響景區后期宣傳,無論是消費量還是停留時間都會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總而言之,鄉村旅游資源開發應做到兩條腿走路,將開發思路合二為一,才能更快速有效地吸引客源。 據資料介紹,在這一方面還沒引起大多數鄉村地區的重視。如何搶占先機,需要旅游業各方的謹慎思考和抉擇,盡快對其發展路徑做出應對方案,把握機會收攬客源。
鄉村旅游業服務管理不周這一問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先,資金支持力度較小,導致服務人員數量不到位,在多個環節人手緊缺。尚未完善的基礎設施也難以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消費需要。其次,由于鄉村的地域特殊性,總體文化水平較低,教育質量不佳,眾多從事旅游服務的勞動者多出身于鄉村本地,缺乏統一的服務培訓。同時,他們所掌握的服務技能不足以支撐來自全國各地龐大的消費市場,不論是精力還是素質都十分有限。最后,當地缺乏高水平的服務業管理人才。沒有統一明確的服務領導核心,就難以招架復雜多變的旅游業發展形勢,難以應對各種突發的服務問題,從而很難達到游客的預先期望值。久而久之,造成客源流失,不利于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游以風土資源為發展基礎,風土資源質量關乎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時間。然而,從業者對當地的環保不夠重視,后續維護力度也有待加強。應該明確,唯有自然與經濟和諧互通發展,才能使得人民在生態背景下友好生存。除此之外,游客的環保意識也十分淡薄。在游覽途中破壞植被、亂扔果皮垃圾,無視標牌提醒擅自沖入環境保護區,其中些許破壞的恢復需要耗費漫長的時間與大量人力,甚至個別行為所造成的危害是難以彌補的,這些無疑加重了景區的承載負擔,錯過生態發展的有效時機,危害難以估量。
彌補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資金缺口,需要政府部門的重視與大力扶持。政府可以通過企業招標,在進行品牌宣傳的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除此之外,鄉村地區可與鄰近區域不同種類的旅游項目交流合作,形成資源互通共享局面,利用好周邊現存的基礎設施和相關產業布局,在合作的基礎上幫扶互推,不但有利于延長產業鏈,而且拓寬了旅游消費市場,增加客源,有效解決了基金投入不足等緊迫問題。政府還可在項目規劃、旅游線路調整等方面獻計獻策,必要時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后續發展的幫扶力度,為其騰飛增添新的動力與活力。
鄉村旅游資源具有整體性,若僅僅將目光投放于現存資源,則會流失很多極具發展潛力的開發項目。以生態農業游為例,品種豐富多樣的農產品不但可以用來采摘,還可以加工成為特色食材甚至觀賞品,在加大宣傳力度后,作為旅游紀念品流入客源消費市場。如此一來,不但減少農產品無謂的消耗,而且擴大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增加農戶收入,成為鄉村旅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首先,需要加大人才引進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面對高校等人才市場,引進旅游資源開發及管理的專業型人才,提高本行業的整體素質水平。其次,嚴格管理相關部門勞動者,在從業前進行完備的技能培訓,針對游客需求和鄉村發展現狀,開展深水平的服務課程,經過嚴格考察及試用后將勞動者投放旅游市場,其中不合格者不可予以任用。
要想讓鄉村旅游業得到可持續發展,務必加大資源的保護力度。這需要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開發管理者。要重視景區關閉后的維護工作,大范圍清理遺留垃圾,對受損植被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治;派遣園林保安在景區內進行定點巡邏,有突發情況及時上報;必要情況下,還應加設景區環保提示牌,提醒監督游客規范自身行為。其次是游客自身。應提高環保意識,做到文明出游,了解當地風土民情及特殊習俗,尊重并善待周邊事物。
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與產業發展,是需要持續思考并逐步完善的大型課題。為了提高旅游業的發展水平,充分發揮鄉村的突出優勢,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唯有注重鄉村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并行,才能更好的推動旅游業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