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這個詞對于大部分的父母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新鮮、陌生的詞匯。它雖還未真正流行起來,但是也有小部分父母接觸過,并將此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育兒生活中。本專題找來了三位與思維導圖有著比較深的淵源的媽媽,請媽媽們聊聊思維導圖之于她們、之于孩子意味著什么。

我記得在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就喜歡拿起水彩筆在紙上亂涂亂畫,我是個會鼓勵孩子做自己的家長,不會去和其他人比較,也不會因為怕自己丟面子讓孩子去做一些他本不愿意的事情!所以無論孩子畫成什么樣子,或者把身上臉上都弄臟,我都會和孩子一起享受當時畫畫的氛圍,甚至會比孩子還淘氣,我們一起無拘無束地胡亂涂鴉,一起哈哈大笑。
其實,對于畫畫這個事情我本人并不是很擅長,但我家孩子從小就喜歡,我就會每周安排時間以做游戲的方式,或者我們倆以競賽的形式來比賽畫畫,時間一長,不用我再想任何形式,他都會主動地去畫畫,畫他喜歡的所有東西,因為我想保留些孩子本身的獨特性,所以一直都是讓他自己想怎么畫怎么畫!反而會有些大家眼前一亮的作品出來。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我們聽說了思維導圖。剛剛接觸時,孩子就表現出了很濃厚的興趣,作為家長的我看到孩子如此喜歡,肯定會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更深入地了解和學習。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費力氣就能考出好成績,其實有種魔法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就是讓孩子對此感興趣!接觸了思維導圖后,我家孩子就特別喜歡寫日記,現在上課記錄的課堂筆記也用思維導圖來畫!
寫這篇感悟之前我問過他,思維導圖給他帶來了什么?他說思維導圖能讓他對知識有快速記憶的方法!他平常喜歡觀察生活中的點滴,思維導圖能幫助他記錄生活!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把孩子的學習穩定在高水平,還可以讓孩子把他熱愛的生活記錄下來!作為孩子家長的我,真的覺得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能遇到這樣的一種方法,在孩子成長中默默地陪伴著他們!
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第一次接觸到東尼·博贊先生的思維導圖,從此,對我的生活、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讓我對腦科學有了顛覆的認知。思維導圖適用范圍很廣泛,例如工作中制定工作計劃,讀書時整理讀書筆記,規劃個人發展時制定發展規劃等。在我有了女兒以后,她的生活起居、學習計劃、大腦開發都離不開思維導圖。

日常工作繁雜、內容多,造成時間不夠、腦力不足、信心不佳,自從使用思維導圖以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讓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工作中使用思維導圖最大特點就是:消化大量信息,一次抓出所有重點。我的工作屬于技術型,包括日常數據整理、數據分析、項目匯報、效果分析,外加臨時加入的工作,工作量大、瑣碎,又需要整塊的時間進行思考。如果時間分配不合理,就會形成整塊時間零散用,零散時間效率不高的情況。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把需要做的工作完整地展示在一張圖上面。需要解決的問題、達到的目標放在中間,與之相配合的工作劃分出幾項,分支在旁邊,再填補上細節,臨時的想法可以繼續補充上。這樣重點清晰,目標明確,工作方向不跑偏。在需要配合的工作項目中,對要求完成的時間節點,或者重要程度,或者所需時間,進行標注,合理分配時間,不會遺漏工作內容。


2014年,我的女兒出生了,在我的育兒道路上,博贊先生的《博贊兒童思維導圖》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這本書介紹了許多有關孩子的大腦在生命初期以及之后是如何發育的知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激發孩子的多元智力。腦科學研究能讓我更認識孩子、理解孩子、讀懂孩子。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會懷疑自己,會退縮。比如騎平衡車的時候,練習很久,她都沒有掌握其中的要領,她很沒有信心,對我說:“媽媽我是不是永遠也騎不好平衡車了?”學習使用筷子的時候,會夾不起食物,她也會問我:“媽媽我是不是永遠也用不了筷子了?”已經研讀過腦科學研究的我,會給她講這樣的例子:“蜜蜂有100萬個腦細胞,它可以飛舞,可以采蜜,可以筑巢,它可以做到這么多事情!而我們人有1萬億個腦細胞,我們能做到更多的事情,比如騎車、繪畫、唱歌,等等。”她其實不能理解1萬億是多少,但是我用手指表示100萬個,用手臂張得大大表示1萬億個,她會理解1萬億應該是很多很多,這樣她就會很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更多。而我也不會因為她做不到而感動焦慮。
前段時間,我的女兒對人體特別感興趣,我們讀了一些關于人體的書,如《我們的身體》《揭秘身體》《我的身體我知道!》。讀過后,我建議女兒可以制作一張思維導圖,整合一下這些繪本上的內容信息。女兒非常樂意,我先在紙的中間位置寫上“body”,如果關鍵字用圖形畫出會更好,看起來更直觀,然后問女兒:“我們的身體都有什么部位呀?”我和女兒根據從繪本讀到的信息,一起將身體分成了:骨頭、肌肉、血液、皮膚、內臟、毛發。當然這種分法從醫學解剖的角度來說未必科學,但是它并不妨礙我和女兒對于“人的身體”的知識點的梳理。畫思維導圖的時候,我會非常尊重女兒的想法,她想到什么說什么,我們就一起將她的想法畫下來。這時候,我會幫助她排列順序,理清邏輯關系。
我最早接觸到思維導圖是在10多年前做項目管理的時候,使用Mind Map來進行團隊的頭腦風暴討論、快速記錄以及展示解決方案。再次接觸到思維導圖是在2016年,我無意中看到的東尼博贊先生的《博贊兒童思維導圖》,之后開始斷斷續續使用到現在。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應用,一次是自己參加MSP考試,對教材進行提前預習閱讀整理的時候;一次是目前和兒子一起學習他的英文課本上關于數字的部分單詞和句型的時候。
MSP是英國商務部組織并進行考試認證的關于項目群管理的一門課程。教材以及考試是全英文的,且是在培訓5天后立刻進行考試,這是與以往認證不同之處。同時,MSP進入中國不足5年,關于考試的練習題庫沒有其他認證考試那么豐富,所以,要求參加考試的同學最好在培訓前先進行兩遍教材的閱讀,以確保熟知教材內容。 教材大約有200多頁,在進行了嘗試后發現,每天的閱讀速度也就20頁,這樣需要10多天才可以全部閱讀完,并且等第二遍再開始時,之前的內容很可能就全部都忘記了。這個時候忽然想起使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整理試試。 首先從目錄以及前言了解大致內容和框架,然后區分出第一層級。在每個層級閱讀的時候,不斷地進行分支拓展,在每個分支上記錄重點詞匯,用醒目的數字記錄與重點詞匯相關的關注點,經過這樣的記錄,不但可以把知識進行分解記憶,同時在進行第二遍閱讀之前,可以通過顯示的知識點進行回顧復述,對于有疑問或者拿不準的地方,就可以有針對地再次仔細閱讀。
兒子今年8歲,上三年級,對于三年級第一學期的英語來說,主要是學習和數字有關的詞匯、短語和句型。三年級的英語相比于一、二年級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一是需要記憶單詞且趨于復雜,二是需要開始掌握長句,包括語法的運用,比如現在時、過去時等等。應用思維導圖,我們以數字為中心進行展開,首先是關于數字的說法,對比基數詞和序數詞,進行區分和示例。 接下來是關于數字的應用,從節日、生日、年齡、月份等可以用到數字的地方依次展開,并添加如何問答,以及時態要求等信息,這樣就把一整本教材融會貫通地全部展現在一張圖上。我們當年是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的,現在的孩子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因為年齡小,單詞的發音以及記憶對于他們來講是一大難點,有了這樣的分解,就可以每天或者定期對某一個分支進行復習,從一個分支到另外一個分支,不斷地重復,最終幫助他全部掌握。

除了這些,生活中也可以用到思維導圖,比如說旅游計劃制定、裝修方案的開展等。關于思維導圖,其實并沒有刻意地去做什么,當你把它作為疏解整理的一個方法時,自然而然就生成了一幅幅思維導圖。
家長與孩子一起繪制思維導圖,最直觀的好處當然就是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一起畫思維導圖也是非常甜蜜的親子時光。家長們可以將親子時間安排為一起繪制一幅思維導圖,主題可以是策劃一次家庭聚會、準備一次林間野營活動、記錄參觀科技館的感受、回憶一次家庭出游等等。這既增強了與孩子的溝通,又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信任感與默契度。
家長使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用于親子時間,還可以用于家庭生活和工作中。比如活動策劃案、會議記錄、頭腦風暴、工作日程規劃、談判記錄、SWOT分析等工作內容都可以用思維導圖來解決,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還能提高工作質量。相同的道理,在規劃家庭生活的時候,也可以用思維導圖來提高生活質量與效率。比如,規劃一周家庭生活的時間安排,巧妙地與工作安排區別開來,這樣既滿足了陪伴家人的需求,又解決了工作任務繁重、經常加班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整理從書本上或者網絡上學到的育兒知識,大量的信息進入大腦后很快就會遺忘掉80%,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選擇適合自己寶寶的育兒方法,對于爸爸媽媽來說又是一大考驗。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整理育兒知識,建立家庭育兒體系,提高帶娃效率,提升生活幸福指數。并且當家長壓力過大的時候,通過手繪思維導圖,可以釋放壓力,緩解焦慮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