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稱,決定對血塞通注射劑和血栓通注射劑增加警示語,并對【禁忌】和【注意事項】項進行修訂。從2018年5月以來,國家藥監局已修改了9個中藥注射用液的說明書。
天麻素注射劑
主要功效:用于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綜合征及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血管神經性頭痛,也可用于腦外傷性綜合征、眩暈癥等。
說明書修改:【禁忌】項目中須注明“兒童慎用”。
【不良反應】如消化系統損害,包括惡心、嘔吐、肝功能異常等;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包括皮疹、蕁麻疹、斑丘疹等;神經系統損害,包括頭暈、頭疼、抽搐、震顫等;全身性損害,包括寒戰、胸悶、發熱、低血糖等。
復方蒲公英注射液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疏風止咳。用于風熱感冒,肺熱咳嗽。
說明書修改:【禁忌】項下增加“新生兒、嬰兒、孕婦禁用”。
2006年6月,復方蒲公英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七種中藥注射液因在使用中引起了嚴重的不良反應,國家藥監局下令暫停使用和待審批。2007年3月,原國家食藥監局要求其修改說明書,注明:孕婦、兒童禁用。
清開靈注射液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鎮靜安神。
說明書修改:【禁忌】項增加“新生兒、嬰兒、孕婦禁用”。
從2011到2015年,清開靈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連續5年高居榜首。嚴重者可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其所致過敏反應或過敏休克主要與藥物本身的毒性反應有關。
注射用益氣復脈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鎮靜安神之功效。主治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盛所致的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
說明書修改:【禁忌】項增加“對本品或含有紅參、麥冬、五味子制劑及成份中所列輔料過敏或有嚴重不良反應病史者禁用。”
【注意事項】項增加“高齡老人和初次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應慎重使用”。
注射用益氣復脈配方源于經典古方生脈散,已經在臨床使用多年,隨著用藥的患者越來越多,一些不良反應在使用中被發現。
柴胡注射劑
主要功效:用于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瘧疾等的發熱。
說明書修改:【禁忌】項目中須注明“兒童禁用”。
柴胡注射液緣起于20世紀40年代,是我國第一個中藥注射劑。用于治療感冒、瘧疾等引起的發熱。
在抗戰時期,它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將近80年的使用過程中,它一直被當作感冒退燒的特效藥。同時,關于其不良反應的研究報道也陸續出現。此次,國家藥監局修改柴胡注射液說明書,明確提出兒童禁用,并增加了過敏休克等不良反應。
雙黃連注射劑
主要功效:治療發熱、咳嗽、咽痛等
說明書修改:【禁忌】項中須列出“4周歲及以下兒童、孕婦禁用”,并增加警示語“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
雙黃連注射劑是我國最早批準的中藥注射液品種之一,其主要成分為金銀花、黃芩、連翹提取物,用于治療發熱、咳嗽、咽痛等。在不少基層醫療機構里,雙黃連注射劑一度成為治療兒童感冒發熱初期的首選藥物。
然而,雙黃連注射劑在2017年人社部網站公布的新版醫保藥品目錄中被限制為二級以上醫院才有資格用。
丹參注射液
主要功效:活血化瘀,通脈養心,多用于冠心病胸悶,心絞痛。
說明書修改:【禁忌】項應當包括“新生兒、嬰幼兒、孕婦禁用,有出血傾向者禁用。并增加警示語,“本品不良反應可見嚴重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
丹參是一味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藥,《中國藥典》(2005年版)記載,丹參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但是近年來,由于不良反應事件頻頻出現,自2009年版醫保目錄開始,丹參注射液僅限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證據的患者。
參麥注射液
主要功效:治療氣陰兩虛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細胞減少癥。
說明書修改:“新生兒、嬰幼兒禁用”,“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老人、兒童等特殊人群被建議“應慎重使用”。
參麥注射液1992年被列為首批急診科(室)必備用藥之一,并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及中醫急癥必備中成藥之一。其源于《癥因脈治》的參麥飲,是由等量人參、麥冬提純制備而成。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劑師李明表示,注射用藥直接被組織吸收或進入血液,不明成分的復雜混合物注入人體是必會帶來不良反應及危害。
(來源:健康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