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新經濟的發展,眾多新星行業、產業也開始出現在大家的視線內。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在國家中小微型企業崛起和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金融交易市場交易方式中逐漸占據重要的位置,而針對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的法律法規還需要完善和改進。本文將作者自身體會和文獻參考資料結合,提出為P2P網絡金融接借貸平臺法律監管提出參考建議。
關鍵詞: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法律問題;監管對策
引言:
網絡借貸平臺是一項新興的融資方式,它帶來的是更為便利的融資方式和平臺,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辦理的程序和手續相較于實體來說也更簡單省事一些。在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剛剛起步的階段,有信用等級較低、融資能力較弱、資金來源單一等的情況不足為奇,網絡借貸平臺可以為這樣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新的途徑,資金問題迎刃而解,但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在關于法律相關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究。
一、如何理解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
(一)網絡金融借貸平臺
網絡借貸平臺簡單來說就是以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提供以網絡為載體進行的關于資金交易活動的一個場所[1]。網絡借貸平臺的建立不是容易的,但是它在市場上流行、被大家接受甚至逐漸成為主流的速度卻是飛快的,這樣的飛速發展不僅僅是科學技術在金融交易方式上的一種成就也充分說明了市場對于這樣一種平臺的需求,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向前邁進的一大步。
(二)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
網絡借貸簡稱為“網貸”,英文名稱是“Peer to Peer”或者“Person to Person”,是發生在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通過互聯網而進行的一種關于資金的交易活動[2],目前已經成為金融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組成部分。根據銀保監會等多個部委于2016年8月聯合頒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銀監會令[2016]1號)的定義: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P2P平臺):依法設立、專門從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的金融信息中介公司。該類機構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為借款人與出借人(即貸款人)實現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它最初概念的形成是在英國,而后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了國內首家的P2P網站,而它引起國人注意并且重視卻是在2011年時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其投資了4億元并納入央行征信平臺后才開始的,隨后便以勢不可擋的姿勢發展起來,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現如今,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已經在市場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對于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說促進了國家金融市場的發展,為具有潛力的中小微型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二、 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可能觸及的法律規定與監管
(一) 交易雙方依靠信用,容易造假
根據文獻資料可以知道,網絡借貸平臺有著每年10%-25%的年收益率,在存款利率方面和銀行相比有很大的優勢,因此網絡金融借貸平臺中交易對象多而且身份繁雜,網絡交易環境很雜亂,最重要的是還沒有非常明確、完全的法律規劃和法律規定準入門檻,因此,在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交易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有某一方出現造假的情況,這樣會使得金融交易者的利益受到損失,對于國家的網絡監管法律法規可能也會失去很大的信心,對于國家政策和法律監管的介入其實也存在很多的挑戰。
(二)沒有獨立明確的監管機構和完善的法律機制建立
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在實際交易和操作的過程中,參與的人員很廣泛,涉及的行業也是各種各樣的,而且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和法律鑒定,因此會存在很多的潛在的、隱形的造假作亂的可能性,很多手頭上有資金并且想要走法律的縫隙,想要賺錢更多的錢財,不斷在法律的邊緣試探,而且還出現了不少廣告與實際不符的例子。看過一個案例:某一大學生進行貸款的時候,廣告上明確的月貸款利率是1.67%,而在實際貸款的期間他承擔的年利率卻高達50%多,其中包含的是每月1.79%的月客戶服務費和0.77%的月擔保服務費率等,這些不實的廣告宣傳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造假,一旦決定貸款那么就意味著同意這些廣告上所沒有的內容,陷進“騙局”,這樣于貸款者來說無疑是具有傷害的。所以說,針對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獨立明確的監管機制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護貸款需求者的利益。
(三)網絡借貸平臺信息不夠透明,缺乏公開性[4]
雖然很多行業和企業都會有不能為公眾所知的商業秘密,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內部的操作不方便公布于眾也并非不能理解,但是做到信息公開和透明那是必要的。可目前國內的金融借貸平臺能夠做到的只是一小部分的內容公開,盡管是民間的組織,沒有太多的政策的干預,不能達到完全正規的銀行貸款標準是正常的,但是內部的財務信息不能為公眾熟悉,很容易會讓公眾沒有安全感,從而可能放棄交易或者是合作,有可能為這樣一個行業帶來很大的損失,同時,也有可能因為信息不公開,而讓不明所以的公眾的利益受到損害,于公于私都是無利的。
(四)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準入條件有待法律規定[3]
通過文獻資料可以知道,2011年以后,網絡金融借貸平臺有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不少的人紛紛發展和開設這樣或者是類似這樣的平臺,隨著平臺數量的劇增,P2P的競爭日漸激烈,相關風險也在不斷積聚,截止到2015年年底,網絡金融借貸平臺的數量達到了2595家,其中問題平臺的數量達到了896家,是2014年數量的3.26倍,在這些問題平臺中,詐騙、跑路情況的占比55%,提現困難的有29%,還有停業、被列入黑名單的16%。2018年,P2P行業進入風險集中爆發期,一些規模較大的平臺也開始出現問題。這些情況的發生,和P2P平臺自身的不成熟、沉淀少、逾越中介本質等有本質關系,P2P市場亟需更加完備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
三、對于P2P網絡金融借貸應采取的監管措施和對策
(一)對于放貸人以及貸款人的主體法律地位有明確的規定或者審核條件
網絡金融借貸的業務在性質上是屬于民間的,相對來說還是在政策比較寬松的條件下進行的,那么,國家的政策法規該做的就是對放貸人以及貸款人的一些身份和背景、條件等等應該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審核規定,只有符合規定的才能參與其中的交易活動,這樣的一項規定制定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護了交易雙方的利益和權益,也清凈了交易活動平臺的,使得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得以持續有序發展。
(二) 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政策的規定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樣一句話其實說的很好,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樣的環境下,總要有一項大家都認同的規矩才能維持和保證活動的正常進行和持久進行,更何況是網絡金融借貸交易平臺呢?有了明確的監管主體和政策,在網絡金融借貸平臺發展一旦出現一點可能發生的躁動和混亂的時候,就可以及時有公正的一方進行適當的干預,穩定局面和混亂,才能盡可能保護到公眾的利益不受侵害,而且明確的政策規定也可以讓獎懲或者是工作人員辦事有法可依,才能處理事情更公正,更有信服力。
(三) 幫助樹立行業自律和交易自覺的環境
外部的監督和干預是很重要的,但是做到內部自覺才是最核心的。行業的自律其實可以說是行業內人員的一種不自覺的意識,是行業人都具備的思想和品德,依靠的是行業內人士的自覺和自我的修養。一旦公正、誠信的良好網絡金融借貸平臺環境建立,那么在行業內大家可以進行互相監督和照規矩做事,不會輕易有人逾越規矩,自覺照章辦事、自我監督基礎上再加上政府適當的干預和監督,營造一個良好的、清凈的網絡金融借貸平臺環境就相對輕松一點了。
(四) 規范廣告和宣傳的內容,營造良性競爭環境
很多的網絡金融借貸平臺會有層出不窮的廣告宣傳,為了競爭甚至會有虛假的、過度的廣告出現,吸引了貸款需求者的同時也損害了貸款需求者和同行業人的利益,存在惡性競爭的可能,于行業不利,于國家金融行業的發展也是無利的,規范廣告宣傳,營造良好交易環境非常重要。
四、結束語
P2P網絡金融借貸平臺在近幾年的國內市場上有著很大的發展,突破了原有的金融資金借貸的形式和限制,給公眾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也為公眾所接受。但是網絡金融借貸平臺正在發展階段,還是存在很多的不足,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在這一方面還缺少較為詳細和具體的規定。本文只是在比較基本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具體建設還是要結合實際規劃。
參考文獻:
[1]陳亞倩. P2P網絡平臺借貸法律問題研究[J]. 河北企業,2017(12):130-132.
[2]周秀娟,華清. 我國校園網絡借貸法律監管問題研究[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04):100-106.
[3]廖萬春,洪泉壽. P2P網絡借貸平臺主要法律風險及防范對策[J]. 法治社會,2017(06):49-57.
[4]龔杰,郭翔宇,王寶娜. 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制度之完善[J]. 商,2016(17):21-22.
作者簡介:
朱立鋒(1983.01—),男,江蘇鹽城人,南開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 (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