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
摘 要:以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微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帶來了新挑戰、提出了新課題。本文將分析微時代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問題, 探索利用微媒體來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微時代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效性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精彩教案)”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2SKSZ89)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到2017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增長到7.51億,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網民占比基本飽和,互聯網絡普及率為54.3%,手機網民增長到7.24億。網民年齡階段分布中,20歲到29歲的年輕網民占絕對優勢,所占比例達到29.7%。網民的職業結構中,學生所占比例為24.8%,大學生成為中國最大的年輕網民群體。高職學生使用微媒體已是一種常態,思政課教師如果在教學中忽視這一現象,將會使降低思政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順應微時代潮流,探索將微媒體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恰當發揮微媒體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提升教學的實效性,既是適應微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思政課教師的責任所在。
一、微時代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的注意力、興趣更容易轉移
1.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思政課具有政治性、理論性較強的特點,高職學生原有的文化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普遍較弱,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較困難,高職學生又大都側重專業技能學習,對思政課認識不足,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再加上多數高職院校思政課課時少,內容多,任務重,教師多采用傳統課堂講授方式為主,即使使用多媒體,課件也以文字為主,往往教師講起“費勁”、學生聽起“沒勁”,高職思政課教學多數是大班教學,教師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度有限,學習興趣不高、自控力不強的學生極容易被微媒體分散注意力,成為課堂“低頭族”。
2. 削弱記憶力、喪失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微媒體在增加學生信息渠道,豐富信息量的同時,信息傳播的碎片化,容易導致知識學習的零散性,從而削弱記憶力;網絡謠言、虛假信息也在不斷刺激著學生的神經,高職學生對這些虛假信息往往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有時會成為這些虛假信息的傳播者。因此,微媒體環境下,高職生的專注力、記憶力、獨立思考力,正確判斷力的削弱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遇到了困難。
(二)思政課教師權威受到挑戰
1.教師知識權威受到挑戰。學生對微媒體的運用熟練程度超過了多數思政課教師,教師在課堂講授的精心準備的內容,學生可能通過微媒體輕易獲取,而且更快捷、精準、詳實。學生對網絡資訊的信任甚至超過教師講授的知識,教師的知識儲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2.教師的教學權威被削弱。微時代背景下,學生也可以通過微媒體獲得一些名師名人的觀點,這些觀點更具權威性和說服力,有時甚至能夠左右學生的想法。名師名人效應必定會削弱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權威性。
二、微時代提高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性的探索
(一)思政課教師要具備微素養
1.樹立微意識,用微語言滲透人文關懷。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規范性、準確性,意識形態性、政治色彩性等突出特點,學生接受度低,教學效果不明顯。微媒體平臺上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習慣于用微語言,其具有娛樂性、自嘲性、批判性、通俗性等鮮明特點。為增加思政課教師的語言魅力,拉近師生距離,教師有必要了解和學習使用微語言。
2.其次要提高微技能,進行微教育
使用微媒體教學,需要教師具備相關能力。首先教師要認識到微媒體對思政課教學有效性的積極作用,能主動學習微媒體的使用,建設好自己的微博、微信、QQ等媒介,通過微媒體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其次,教學手段上,除了常規課件外,教師還要努力提高信息化技術水平,通過制作微電影、微視頻、微課等,與時俱進地提升職業綜合能力,才能在細微之處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道德方面的滲透性教育。
(二)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微媒體,延伸第二課堂
1. 引導學生利用微媒體查閱課程相關資料
利用學生對微媒體的熟練使用能力,可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熱點,查閱課程資料。可在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專題時,布置學生查閱毛澤東、鄧小平的生平資料;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2. 建立微媒體平臺,師生以平等的身份交流學習
在各班建立課程微信群,QQ群等,一是可進行課程內容發布、答疑、轉發與課程相關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二是可與學生進行生活、工作方面的交流。在這里,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平等交流有利于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3. 運用微媒體,延伸第二課堂
可提供給學生具有權威性同時又傳播正能量的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例如人民日報,局座召忠等,以便更好地輔助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加深對黨情、國情、世情的了解。
(三)利用微媒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思政課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親身體會、認真理解課程內涵,提高理論修養。
1. 教師在微媒體平臺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可通過微信、QQ等發布自主學習的內容和資料。如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入課堂、入腦入心的活動中,就可讓學生查閱相關權威網站的信息,完成“學習路上”為主題的自學作業。
2. 欣賞和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要欣賞、鼓勵、認真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為些,教師需制定相關的成績評定標準,在學期初明確這一標準,并嚴格按照標準給學生評分,小心呵護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要想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就需要順應微時代潮流,積極探索微媒體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途徑,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積極性,使思政課成為一門對高職生真正有用的課程。
參考文獻:
[1]敬再平: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策略[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12)
[2]張丹;曾姝;徐建平: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探析[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