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叢君
車型:配置CFB 1.4T發動機、0AM 7速DSG變速器。
VIN:LFV2A23C2B3××××××。
行駛里程:70000km。
故障現象:車輛向前起步,變速桿移到D位置時有較大沖擊。行駛過程中換擋也有沖擊,駕駛舒適性差。
故障診斷:檢查各電控系統,無故障代碼存儲。變速器控制單元自診斷信息如圖1所示。
該車最初因起步抖動,更換了雙離合器總成。在此之后無法完成變速器的基本設置,試車就出現上述故障現象。維修人員反復三次更換、調整離合器總成,均無法排除故障。
接手該車后,首先對比檢查雙離合器的特性曲線,圖2為匹配該款 1.4T 發 動 機(96kW/5000r/min、220N·m/1750~3500r/min)的車型雙離合器特性曲線。
采集故障車輛的自診斷數據,繪制兩個離合器的工作特性曲線如圖3所示。
K1離合器與K2離合器的匹配點P4均未達到220N·m的標準扭矩值,K2離合器的匹配點P3位置也不在正常范圍之內。初步分析故障原因是:變速器控制單元中存儲的“離合器接合位置-傳遞扭矩”關系不正常。換擋時,K1與K2交替“接合”及“分離”過程中,發動機與變速器不能協調配合,引起換擋“沖擊”,駕駛舒適性下降。
變速器基本設置程序如不能完成,控制單元會將程序中止原因以“中止代碼”的形式提供給維修人員。本車的基本設置中止代碼信息如圖4所示。
查詢相關維修資料,得知“中止代碼:58”的含義原文:“掛擋 G6,掛入位置失真,超時”。中止代碼58設定條件原文:“測量掛擋行程: 擋位調節器行程 G6不穩定或者未處于 1.5mm<擋位調節器行程<20mm之間 (到默認空擋的距離等于0mm)”。

┃圖1 自診斷信息

┃圖2 正常車輛的離合器特性曲線

┃圖3 故障車特性曲線
進行基本設置時,主要有兩個步驟,首先是打開點火開關時發動機不運轉,變速器控制單元指令各換擋撥叉進行動作,學習、記錄各換擋撥叉的工作位置。其次是在發動機怠速運轉的情況下,指令兩個離合器操縱桿動作,學習、記錄其位置及離合器傳遞的扭矩。本車執行基本設置過程中,變速器控制單元發現“6擋同步器”在接合過程中出現異常,撥叉的行程位置不正確或同步器接合的過程超時。變速器控制單元為確保機械部件的安全,中斷了基本設置過程,因此變速器控制單元沒有機會正確存儲兩個離合器的特性曲線。

┃圖4 中止代碼信息
0AM變速器的換擋撥叉結構如圖5所示。
故障點指向:6/R擋換擋撥叉及6擋同步器等部件。試車過程中采集各換擋撥叉數據,對比6/R換擋撥叉及5/7擋換擋撥叉在行駛中的數據變化曲線,如圖6所示。
圖中紅色曲線為6/R換擋撥叉行程數據,6擋同步器接合時的行程為-10mm,而其他換擋撥叉的行程數據在 -8.5~+8.5mm 范圍之內。圖中的藍色曲線為5/7換擋撥叉的行程數據。對比可知:6/R換擋撥叉掛接6擋同步器時行程過大,而且同步器掛接過程不平順。由此,進一步驗證了基本設置中止代碼58的指向是正確的,即6擋同步器接合過程異常。
拆下機電控制單元,檢查換擋撥叉,如圖7所示。
對比其他各換擋撥叉,檢查6/R換擋撥叉時發現兩點異常:
① 用手搬動6/R換擋撥叉掛6擋時,有明顯的卡滯,不順暢;
②徑向推拉撥叉,比較松曠,間隙明顯大于其他撥叉,可達到3mm左右。
進一步檢查發現,換擋撥叉軸的滾珠軸承有較大磨損,索賠更換了變速器總成。
故障總結:本案例中換擋撥叉軸與雙離合器總成,看似沒有什么關聯的兩個部件,卻在特定的條件下產生了相互影響。只有了解這款變速器的結構及控制原理,才能避免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反復更換同一部件的思維困境。

┃圖5 換擋撥叉結構

┃圖6 6/R、5/7擋換擋撥叉位置數據

┃圖7 檢查換擋撥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