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臏 趙文靜
(1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2上海機電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9)
人才是企業興盛之本,優秀的人才加上最好的教育培訓和發展空間,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基礎。近年來,隨著航天型號任務量快速增長、新進員工大幅增加,由于研制過程不規范、設計思想不統一而導致的低層次質量問題逐步增多。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加大人才能力建設、快速提高整體設計水平就被提上議程。開展崗位標準培訓,促進崗位標準的學習應用,指導技術崗位人員通過學習相關標準,熟悉掌握本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是提升設計隊伍整體戰斗力的有效途徑。如何研究形成一套切實有效的崗位標準學習培訓方法,加深技術崗位人員尤其是新員工對本崗位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的理解,有效提高技術工作的規范性,成為了擺在標準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在企業設計崗位標準培訓的具體實踐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崗位標準學習培訓的做法和思路,供與同行探討。
設計崗位標準培訓是在對設計崗位進行識別和定位的基礎上,提出每類崗位人員需要掌握、知悉的崗位標準目錄,然后結合崗位需求,策劃、組織對設計崗位人員進行標準培訓并實施評價的過程。其目的是讓設計崗位人員都能全面準確地掌握、知悉相關標準。在崗位標準學習培訓過程中,可針對崗位標準覆蓋范圍不同,對培訓層次進行科學劃分,并在培訓過程中有機結合相關活動,采用集中學習、專題培訓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鼓勵部門、班組開動腦筋、靈活掌握,使設計崗位人員能快速學到對自己工作有益的專業標準知識,促進專業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針對設計人員占比較多的具體情況,提出了 “多層次、多形式、重實效”的基本思路。
“多層次”——在培訓層次劃分上,針對標準覆蓋范圍不同,可分成單位、部門、班組等多個層次。對于應用面廣、單位層面通用的標準,在單位層面統一分批安排培訓;針對僅適用于部門層面的技術標準,作為部門級別標準開展培訓;針對僅適用于班組層面的設計標準、試驗標準、工作標準等開展班組內部培訓。
“多形式”——在培訓方式選擇上,可結合各種形式的活動,鼓勵每一個設計師走上講臺對專業標準進行講解和宣貫。通過選材、備課、宣講的過程,使講課者對標準有一個充分了解,有效促進其對標準嚴肅性、規范性以及科學性的認識。通過課堂互動的智慧碰撞促進設計師對標準的消化吸收,促進標準培訓向全員化、立體化和常態化發展。
“重實效”——在培訓效果評價上,鼓勵設計師以提升工作規范性、提升設計水平和提升工作效率的 “三提升”為目的,以設計過程中遇到的 “瓶頸”和型號中發生的質量問題為關注點,探討用標準化途徑解決問題的方式,形成案例式的標準交流學習方法,切實加強標準在設計工作中的指導作用。
建立以 “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標準培訓機制,應根據單位實際情況,開展設計崗位標準培訓的探索實踐,逐步完善各項制度,從培訓策劃、培訓教材編制、培訓實施和培訓效果考核等幾個方面進行規范管理。
針對設計崗位標準培訓工作,應進行頂層策劃。在單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分管領導的組織帶領下,成立由標準化管理部門、人力資源部門和研究室組成的工作機構,共同參與編制設計崗位標準目錄、制定具體培訓方案、起草培訓計劃和實施培訓工作。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為崗位標準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撐。
編制崗位標準目錄是編制培訓計劃的基礎和保障。標準化管理部門具體組織設計崗位標準目錄編制,制定標準培訓方案,開展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的標準宣貫。形成循序漸進、兼顧普及型與針對性的標準培訓制度[1]。如在制度中規定:部門每季度需組織至少一項產品規范、通用要求類標準培訓,班組每季度需組織至少三項設計、試驗類標準培訓等。通過制度落實長效管理機制,有效保障培訓工作開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人力資源部門負責組建培訓師隊伍,編制企業標準培訓計劃。為避免技術經歷、授課技巧的不同對培訓效果的影響,對授課老師的資質、培訓課時安排等進行統籌策劃,落實各項培訓資源,提升培訓的效果和效率;研究室負責根據工作實際編制設計崗位標準目錄、編寫部門及班組級培訓計劃,并按計劃要求開展標準培訓,是設計崗位標準培訓的工作重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負責配合人力資源部門協調高層次專家學者授課事宜等。
崗位標準培訓教材的編制質量直接影響了培訓過程的生動性、學習人員的理解互動性等培訓效果。對此,鼓勵各級講師從工作實際出發,以具體的產品設計實例以及型號質量案例為藍本,以專業設計試驗規范為主導,編制形成格式、風格統一的培訓教材庫。這樣不僅涵蓋了內容豐富的產品質量案例,同時以質量案例為落腳點,引申出設計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崗位標準,并將標準要求與質量問題發生原因相對比,提出設計改進及標準修訂思考,供設計人員學習。這樣有效推動了以質量分析、專業學習為主的學習型、效益型設計班組的專業團隊建設。
2.3.1 結合知識講堂,使崗位標準培訓全員化
結合知識講堂等活動,開展單位層面設計崗位標準培訓工作的統籌安排。對于科技委專家、型號副總師、專業主任設計師等專家的面向全所的授課,逐一溝通,使這些專家的講課能夠基本涵蓋所級的崗位標準;對于主任設計師、副主任設計師的授課,一部分作為專家講課的補充面向全所,但主要安排面向本部門崗位標準授課。通過分層授課,能夠借助單位中高層次科技人員力量,挖掘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使授課具有更強的指導意義,高屋建瓴地為設計崗位員工建立起一個 “有骨有肉”的設計崗位標準培訓的 “大廈”。另外,在班組內部還可開展類似 “每人一講”的活動,鼓勵每一位設計師走上講臺,為營造良好的標準學習氛圍奠定基礎。
2.3.2 結合部門及班組例會,使崗位標準培訓常態化
在崗位標準培訓過程中,還可結合部門、班組的例會,除開展技術講座、關鍵技術研討外,還可明確固定時間開展標準學習,確保培訓常態化。在培訓過程中通過 “案例式”強調參與性和互動性,例如,針對某型激光引信多次出現異常回波和虛警問題,專業設計師通過對標準中所規定的抗干擾性能設計原則和方法的深入學習、對所需采取的抗干擾措施進行討論和思考,弄清了虛警機理,掌握了關鍵技術,采取了改進措施,使激光引信的抗環境干擾能力大幅提高,并在產品飛行試驗、地面試驗中得到了有效驗證,有力保證了型號的研制質量和進度。
2.3.3 結合青年職業導航,使崗位標準培訓立體化
結合青年職業導航活動,專題研究、策劃標準培訓在新進員工以及廣大青年員工中的推廣。一是,將知識講堂中一些偏向基礎性標準授課,作為新員工培訓的必修課,從入職伊始,就樹立起正確的崗位標準觀念和意識。二是,與標準制修訂工作相結合,讓青年科技人員積極參與到標準編寫工作中,通過參與討論、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到老一輩航天人對標準的理解與應用。三是,與 “航天精神”及 “兩彈一星精神”等航天企業文化理念相融合,在嚴慎細實的作風培養中,將對標準的學習與應用作為科學作風培養的成果之一進行考核,有效推動青年人員對標準的認識。
一方面,在持證上崗與崗位標準培訓的對接上,規定上崗前、評聘前必須參加由人力資源處統一組織的基礎業務知識模塊培訓并通過考核,從政策上為推進崗位標準培訓和考核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培訓試卷的設計上,以 “提高認識、確立觀念、心中有數、了解效用”為目的,突出近年來暴露較多問題的領域知識,能做到清楚型號設計過程中有哪些要求與規范,并對本專業的標準、通用指標和技術規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掌握。對未通過考核的人員可設立補考環節,確保加深理解,從而實現了對各級人員掌握崗位標準的制度性閉環管理。
隨著近年來設計崗位實施標準工作的推進,崗位標準知識傳遞由原來導師帶徒的單一性、局部性擴展至專業領域同步提升的系統性、全面性,有效推進了標準在設計技術崗位的應用。廣大設計師通過備課、授課和學習過程,加深了對標準的理解,在有效促進標準落地、推進標準有效實施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設計崗位涉及管理標準、設計標準、試驗規范等標準,作為設計崗位的行為準則得到有效的執行。
管理標準是針對企業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而制定的,是針對某一具體事務,制定相應的規則,從而規范具體的工作行為的一類標準。通過管理類標準的學習,可以促進設計人員和崗位具體工作的融合。如,通過對Q/QJA10《航天產品質量問題歸零實施要求》等標準的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型號在分析解決問題、查找問題根源、梳理管理過程等質量 “雙歸零”過程的規范性;通過Q/QJA11《航天產品質量與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的宣貫學習,明確了信息傳遞過程、傳遞的方式和責任,有效提高了質量信息報送的快速性。通過一系列管理標準的宣貫,尤其是針對新員工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對產品技術狀態基本概念不清楚的實際情況,從根本上樹立了他們的規則意識,實現了員工與企業實際情況的接軌。
設計標準是對企業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設計事項所制定的標準,主要包括設計規范、產品標準、工藝規范及其它相關技術標準。由于各崗位人員對標準的認識、理解和應用各有所側重,掌握標準的程度也不盡相同,要想充分發揮標準化的指導作用,使標準成為各崗位人員相互溝通和傳遞信息的語言,就必須通過促進各崗位之間技術的溝通交流來實現。然而開展設計類標準的培訓,能夠實現同專業內各崗位之間設計思想的統一,提高設計的 “三化”水平。如通過對QJ1519《地 (艦)空導彈研制程序》和QJ 1985《地、艦空導彈總體設計規范》的學習,更加清楚了導彈總體專業制定導彈研制流程、研制工作計劃、編寫各階段研制方案、研制總結等各個環節的要求。在導彈武器系統研制中,提出將導彈在工程研制階段的獨立回路彈、閉合回路彈以及地面裝備一次進場,策劃在成功實施獨立回路飛行試驗并得到有效分析數據后進行閉合回路飛行試驗,不僅大大縮短了導彈的研制周期,節約了時間成本,且將原本獨立回路飛行試驗和閉合回路飛行試驗兩次進場的飛行試驗策劃合并為一次進場,獨立回路飛行試驗結束后立即進行閉合回路飛行試驗,盡快確定導彈的技術狀態,大幅提高研制效率。
系統試驗規范是產品試驗應遵循的試驗方法、準則和要求的規定,是指導產品試驗和控制試驗質量的重要依據,是產品試驗經驗的總結和提高。開展系統試驗類標準的培訓,細化試驗流程,能夠提升系統試驗工作效率。如通過對QJ 1987《地 (艦)空導彈武器系統對接試驗規范》等試驗類標準規范學習,梳理了系統聯調試驗流程,規避了試驗風險,提高了系統試驗效率。在后一批的調試、試驗中,工作效率提高38%,質量問題降低12%。針對型號人員研制工作緊張、批產保障工作繁重的特點,通過系統梳理艦面設備系統聯調流程,明確了控制點職責,采取 “新老結合,交替流動”方式,在多條線之間流動作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過對設計崗位標準培訓層次進行科學劃分,從多方面對培訓進行充分保障,并結合單位各項活動同步開展培訓,使得崗位標準培訓的開展形式更顯靈活,適應型號多任務并舉、多階段并行的局面,并使培訓工作形成了長效機制;通過各種形式的崗位標準培訓,逐步提升了全員的標準化意識,加深了設計崗位人員尤其是新進員工對本崗位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的理解,提高了設計的規范性,提升了整體設計水平,并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