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旅游也逐漸成為人們放松身心、增長見聞的一種休閑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通過旅游在國內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去國外欣賞異域風情。在這樣的背景下,旅游行業蓬勃興起,旅游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而且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光明。與此同時,以旅游活動為前提、以商品經濟為基礎的旅游經濟也獲得了良好發展。但是,隨著近年來旅游業和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也逐漸暴露出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在旅游業和旅游經濟快速發展影響下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旅游資源緊缺等問題逐漸顯現,這顯然不符合旅游業發展的初衷,也不利于旅游經濟的長期良好發展。循環經濟遵循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是在遵循和利用生態學規律的前提之下對社會經濟活動的指導,注重和追求在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增長。為了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旅游經濟管理創新顯得尤為必要,而且刻不容緩。將循環經濟的相關理念滲透和融入到旅游經濟管理中對于完善我國旅游經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以循環經濟為立足點,創新旅游經濟管理方式是新時期、新的社會形勢下我國旅游經濟管理朝著良好狀況和光明前景不斷發展的有效路徑。
循環經濟也可稱之為資源循環型經濟,其以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特征,不過分依靠資源來尋求經濟的增長,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主張在對于資源的循環利用、綜合利用中促進經濟的增長,并注重經濟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循環經濟強調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配置,使資源和能源在持續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盡可能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和廢氣、廢物排放,以最大化減小經濟活動對于自然環境帶來的影響,緩解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20世紀60年代,循環經濟的相關思想萌芽在美國出現,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循環經濟的相關思想和概念才在我國傳播和產生影響。循環經濟作為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在解決我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中發揮出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人們在旅游過程中的吃、住、行、游、購、娛等環節都是現代旅游業所關注的重要內容,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部分地區財政收入有限、支出龐大,在涉及民生問題上往往投入較多,而用于旅游業的資金往往較少,以至于旅游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甚至部分地區基礎設施依然相當缺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旅游景區自身旅游資源優勢的有效發揮,對旅游經濟管理形成了嚴重的制約,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旅游景區經營者、管理者在通過一定的方式獲得旅游資源使用權的同時為追求最大化的經濟利益而采取粗放經營、粗放管理的行為和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許多的自然資源會遭到直接的破壞。而這種情況或者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在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中健全的法律保障卻相對比較缺乏,以至于旅游經濟管理也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導致管理漏洞的出現。在缺乏全局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的狀況下對于資源盲目開采和利用,會造成旅游景區運營狀況的不斷下降,不利于旅游業的長期良好發展。另外,在蓬勃發展的現代旅游業中部分旅游景區管理能力有限、監督機制缺乏等問題為整個旅游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旅游經濟管理的水平,使當前旅游經濟管理面臨極大的挑戰。
部分旅游經營者一味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在沒有對景區進行調查和科學分析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和迎合游客的喜好而盲目地、不計后果地對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忽視了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導致旅游資源的緊缺和匱乏,對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特別是在一些新的旅游景區的開發過程中,為了實現短期內經濟效益的快速提升,盲目的開發和建設,以至于一些不可再生資源在旅游景區盲目的開發和建設中被過度浪費、過度消耗,甚至對一些自然資源造成永久性的毀滅。這種對自然生態資源的盲目性開發和利用源自于旅游經營者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對生態平衡帶來了嚴重的破壞,與可持續發展觀相違背。同時,也為后期的治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勢必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付出再大的代價也不能彌補對自然資源造成的傷害。
大部分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都喜歡購買一些旅游產品作為紀念,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旅游產品成為了旅游景區經濟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游景區經濟效益提升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但從當前旅游業的發展現狀而言,現代旅游業旅游產品的個性化缺失依然嚴重,在不同的旅游景區旅游產品卻千篇一律、大同小異。旅游景區傳統的產品設計逐漸不能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多元化需求,缺乏個性化的旅游產品難以對游客形成足夠的吸引力,不利于游客對景區形成深刻印象并再次或者推薦其他人前來旅游,不利于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是新時期、新的社會形勢下具有光明發展前景和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所以,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政府,亦或是旅游經濟管理部門都要正確認識其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高重視程度,加大旅游資金投入,提高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以循環經濟為指導,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推動現代旅游業的良好發展,做好新時期的旅游經濟管理工作,為區域經濟的不斷進步提供重要保障。
注重和實行全面創新是生態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循環經濟視角下旅游經濟管理創新的迫切要求。首先要從管理制度上進行創新,不斷完善旅游經濟管理機制。對于國外先進的旅游經濟管理經驗我們要積極借鑒,對于一些科學有效的旅游經濟管理辦法我們也要積極學習,并結合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狀況,對相關體制、法律和政策進行統一,并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和適宜現代旅游業發展的管理機制,采取科學的經濟管理滿足現代旅游業的發展需要,促進旅游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提高旅游資源的經濟利用率。另外,還要加強旅游經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注重人才培養,為實現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旅游經濟管理標準化、專業化以及科學化提供重要支持和重要保障。
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旅游經濟管理創新要注重生態學和經濟學的有機結合。在建設旅游景區之前要做好景區的規劃和評估工作。首先要對當地的相關資源和景觀構成要素、資源再生能力、承載能力等進行詳細的調查和了解,然后進行旅游景區的科學規劃,再經過事實論證之后進行理性的開發和建設。要提高旅游資源的利用率,并盡可能減小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在不打破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強調對于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循環經濟視角下的旅游經濟管理也要注重景區的規劃和評估工作,不但要有效避免過度開采旅游資源現象出現,也要盡可能規避盲目投資給現代旅游業帶來不利影響,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達到生態系統的平衡,實現生態和經濟的協調和統一。
旅游經營者要充分認識到旅游產品對提升景區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注重旅游產品創新。例如,在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浪潮下,旅游景區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傳統文化進行旅游產品設計,將地方傳統文化和產品設計進行有效融合,突出旅游產品的特色,并在產品材料的選用中特別強調綠色健康、生態環保,盡可能選擇那些可再生或者可以循環利用的材料。這樣,不但是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宣傳和傳播,而且使旅游產品更加具有地方特色,也給游客形成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并吸引其再次或者推薦其他人前來,促進當地旅游業和旅游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