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出口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哈爾濱 150000)
近年來,我國裝備制造業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國際競爭力也大幅提升。現階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和制造強國等戰略深入實施,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也成為我國打造對外互利合作升級版要抓手和突破口。本文以進出口銀行為例,就銀行支持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實現黑龍江省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出了幾點建議。
進出口銀行于2009年6月在黑龍江省設立分行,分行成立后積極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始終將支持裝備制造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通過銀團貸款、出口信貸、項目融資等多種方式,加大對裝備制造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以核電成套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石油裝備等領域為重點,支持了中國一重、中車齊軌公司、哈電集團和天河石油等企業,促進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核電、軌道交通等重大裝備和產能“走出去”的綜合競爭力。制定了《中國進出口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業務發展方案》指導相關業務發展。同時,組織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企業召開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企業圓桌會議,為省內企業今后抱團出海、集群式“走出去”,構建全產業鏈戰略聯盟搭建了橋梁。
重點支持了黑龍江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電力裝備制造業、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業等行業。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方面,重點支持了中國中車齊齊哈爾軌道交通公司、中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塞米埃索-達瓦利鐵路工程項目、同江中俄鐵路大橋等項目推動周邊鐵路互聯互通,推動鐵路工程企業“走出去”,提升企業國際經營能力和綜合實力。電力裝備制造業方面,對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重”)發放政策性出口類貸款支持其生產的連軋、連鑄等鋼鐵類制造裝備走向國際市場,帶動產能和裝備輸出,擴大境外合作領域。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業方面,通過政策性優惠貸款支持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哈飛集團”)、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航集團”)、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安發動機”)等重點企業“走出去”,主攻東南亞、中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穩步向南美、南非等新興市場及歐美等發達國家拓展,推動通用飛機出口。
在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金融扶持下,以哈電、一重、哈飛、齊軌、光宇等為代表的一批黑龍江省裝備制造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對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振興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從哈電的電站裝備出口和對外承包工程到哈飛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出口,從一重的重型機械裝備出口到齊軌的軌道交通運輸設備走出去,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產生質的飛躍,產品在國際市場得到充分認可,這些具有“中國制造”品牌優勢的重大“走出去”項目,無處不顯現著政策性金融的推動力量。
近幾年,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已成為黑龍江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具備了“走出去”的優勢和實力。省內裝備制造業基礎雄厚,已形成基礎比較穩固的制造體系,具有自己優勢和特色的系列產品,電站成套設備、冶金成套設備、重型數控機床、鐵路貨車車輛、精密刀具量具、精密高速軸承、發動機及飛機等產品的技術水平已處于國內前列,還有一部分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品。但是,受國際經濟形勢及地區發展環境等因素影響,自2011年起,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發展速度開始出現回落,從銀行支持制備制造業發展的角度看,無論是企業自身還是相關金融政策,都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產業集中度低、地方配套能力差。黑龍江省重大技術裝備產業資源整合不夠,尚未形成分工協作良性發展的格局。以哈電集團為例,其零部件加工在哈市為其配套的企業數量不到200家,占其配套企業數量的比重低于30%,大量的產品配套無法在本地實現,“肥水外流”的現象較為嚴重,裝備制造骨干企業的整體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二是裝備制造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有待提高。裝備制造企業“大而不強”,在科技創新方面投入不足,在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上乏力,產品多數處于產業分工價值鏈的中低端,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過渡期,受投資拉動減少、內需不足、外需不旺等多重因素影響,黑龍江省裝備制造企業普遍呈現訂單減少、收入下降、利潤降低、出口下滑等問題,隨著經營財務狀況的下滑,將對信用等級評定、授信額度核定產生直接影響,導致裝備制造企業在銀行的融資能力和融資條件等都產生重大制約,對扭轉經營困境形成重大不利影響。
進出口銀行在支持“走出去”方面的政策性業務產品,都是以相關企業的出口業務為導向和先決條件,必須要有出口業績和出口訂單才能獲取出口信貸支持,在出口的產品范圍上也有較嚴格的限定,在此業務原則下,進出口銀行對現有的裝備制造業企業基本上做到了應貸盡貸,特別是對于裝備制造重點骨干企業,對于其“走出去”的資金需求,都是敞開供應。由于裝備制造業企業當前普遍出現出口形勢下滑的局面,為此,進出口銀行就面臨著兩難的尷尬境地,一方面要求加大對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另一方面企業又沒有進出口銀行能夠支持的“走出去”業務。
進出口銀行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減、乘、除”并舉,促進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提質增效。“加”是指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減”是指降低先進制造企業融資成本;“乘”是指通過銀企座談會、銀政企合作等多種形式,打造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溝通平臺,促進裝備制造業企業抱團出海;“除”是指降低對淘汰落后產能的信貸支持,借助金融之力出清裝備制造業的低檔、無效產能。
依據 《黑龍江省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工作實施方案》,瞄準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通過實施產品智能化提升、工業軟件等重點工程,重點支持高檔數控機床、電站成套裝備、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石油石化裝備、新型農機裝備等等先進裝備制造業領域。圍繞重點支持領域,積極做好項目營銷,建立裝備制造業項目庫,項目庫中的項目按照期限分為近期(1年內)、中期(1-3年)、遠期(3-5年)三類項目,項目信息主要包括項目名稱、主要內容、主體名稱、項目金額、項目國別、項目進展、項目跟蹤時限及結論等要素,做到每個項目有跟蹤、有反饋、有結論。
在繼續發揮進出口銀行境外投資貸款、對外承包工程貸款和出口買方信貸等傳統政策性產品的同時,綜合運用進出口銀行近年來新推出的轉型升級貸款、服務貿易貸款、出口買方信貸配套資金貸款等創新產品,構建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體系。針對地方政府主導的重點建設項目,積極利用公私合營、項目融資等方式予以支持,針對不同企業制定不同的支持方案和爭取相關優惠政策,為企業排憂解難。支持企業“抱團出海”,通過與國外政府和企業合作共建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經濟特區等各類園區,實現上下游配套協同發展,逐漸形成產業集群。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通過跨國并購、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等方式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將支持裝備制造業與支持區域經濟發展有效對接,加大對主要產能省份的支持力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各自優勢,推動相關產業走出去。
發揮銀團貸款、投資基金的合力,做好裝備制造業有關業務統計分析、信息共享等工作。要積極參與、配合政府部門進行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定等相關工作,加強與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人民銀行、能源局等政府部門的溝通聯系。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發揮產業政策與金融資源的協同效應。深化銀企合作,幫助企業向海外轉移產能,解決東道國發展瓶頸,實現互利雙贏。推動與多、雙邊金融機構、銀行同業、擔保公司、租賃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和投資機構等金融機構在重大項目上的融資合作,撬動社會資金,形成金融支持裝備制造業的合力。
當前黑龍江省裝備制造企業正面臨轉型升級陣痛期,其走出經營困境亟須加大金融支持,如果此時因企業經營財務狀況不佳而下調評級授信,就會致使相關客戶信貸資金收緊、融資環境惡化,與政策導向背道而馳。因此,要針對東北老工業基地裝備制造企業,特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央企,制訂特殊評級授信政策,降低相關業務的準入門檻,適當放寬評級授信和免擔保標準,為東北老工業基地裝備制造企業雪中送炭。
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在資源、人才、信息、經驗等方面的優勢,根據客戶需求,為客戶開展裝備制造業提供咨詢顧問服務。包括為客戶提供日常的投融資、財務運營等方面的咨詢和答疑,以及介紹有關金融產品信息等。定期或不定期向客戶提供信息咨詢報告,包括宏觀經濟、重點行業和區域、金融市場、國際經濟合作、金融服務與產品創新等方面的整體運行狀況、重要事件、相關政策及數據分析,提供經濟、金融、國別、行業、區域、法律、政策等領域具有一定專業性和深度的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