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東武 牛東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財務處)
教育產品作為公共產品,其性質決定了政府的教育支出。教育產品的投資對優化政府資源配置,加強宏觀經濟調控,促進社會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政府教育支出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長遠來看,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政府教育支出,必定能顯著提升知識管理水平和勞動力技術層次,這必然導致整個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升和技術的革新,從而對宏觀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總結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奇跡,其共同特點是:高度重視國民基礎教育投資,使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諸多經濟學家認為:“完全開發人力資源,增加教育投資”是促進人類科技、文化、醫療、經濟綜合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本文選用GDP為因變量Y,同時設定教育支出為解釋變量X。
選擇的依據主要首先是:GDP=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教育投資屬于政府支出部分直接影響GDP。其次,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文化水平,進而相應的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導致GDP的增長和宏觀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最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育投資對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由此,變量的選擇是合理可行的。
本文教育投資-經濟增長模型使用時間序列數據,樣本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7,如表1。
隨著時間的推移,本文各指數的經濟含義沒有發生變動。這就表明,本文數據滿足數據的縱向口徑一致性。同時,各指數在任一時期t的經濟系統中都相互關聯。這就表明,本文數據滿足數據的橫向口徑一致性。即本文數據滿足數據口徑一致性的要求。
應用Eviews軟件對教育投資額與GDP進行相關關系分析,其變量相關關系散點圖上的點接近一條直線,可近似看作兩變量具有線性相關,且對兩變量:X-教育投資和Y-GDP進行回歸分析,發現X與Y之間不存在異方差。故可構建回歸模型:

用Eviews的OLS估計模型,根據擬合結果計算出的變量模型結果如下:

該方程可決系數較高,回歸系均顯著。樣本共計28,一個解釋變量的模型,5%顯著水平,查DW表可知,dL=1.328,dU=1.476,模型中DW<dL顯然存在自相關。這一點也可以從殘差圖1中看出:

圖1: 教育投資(X)——經濟增長(Y)殘差分析圖
為了解決出現的自相關問題,選用科克倫-奧科特迭代法。通過Eviews操作得到殘差序列et,對et進行滯后一期的自回歸,得到方程et=0.892157et-1

對廣義差分方程進行回歸,根據結果,可得回歸方程:

通過查DW統計表可知該模型依舊存在自相關,對et進行滯后兩期的自回歸,得到方程et=0.590758et-2

通過查表可知,依舊存在自相關。各期的教育投資支出分別解釋對應的GDP,通過比較,采用最小二乘法對Y和各滯后期X分別進行回歸分析,得出各個滯后期的可決系數,如表2。

表2 各滯后期的可決系數表
通過上表可知,教育投資支出對GDP的可決系數有如下關系:到滯后9期可決系數達到最大,隨后又下降。得出結論:當年的教育投資支出會直接拉動當年的消費和投資總額,進而增加GDP總量。類似于固定資產等實體投資效用,與此同時,當期的經濟增量還受到滯后期教育投資支出的影響。但隨時間推移,教育投資支出逐漸減緩對當期GDP的影響程度,即所有滯后期的教育投資支出共同作用影響當期GDP總額。
接下來,確定各個滯后期的解釋變量如何共同詮釋GDP增量。由之前分析得知,當期解釋變量和若干個滯后期解釋變量共同詮釋當期GDP增量。通過EVIEWS軟件的COR‐RELATION,可以得出各期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其相關關系高度相關(不予贅述)。需要注意的是,為驅除多重共線性的不利影響,應采用用逐步回歸法提出相關解釋變量。
由于可決系數的趨勢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現象,而其中滯后8期的可決系數和調整后可決系數都是其中最大的,依據“可決系數最大”這一原則,應首選X(-8)建立本文的初始回歸模型。接著,引入相關解釋變量,發現由X和X(-8)的共同方程得出的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兩者達到0.996398和0.994957時,回歸模型的擬合結果更好。并且大于初始模型的數值。同時,在進行T檢驗時,結果相應很顯著。
以此方法,逐步引入其他各個解釋變量,結果表明R-squared和Adjusted R-squared雖然有所改善,但變化程度并不大,同時相應進行的T檢驗結果均出現極其不顯著的情況。因此,本文的模型停止繼續引入解釋變量,結論:應該采用X和X(-9)共同對GDP增量進行解釋。得到新的回歸方程如下:

通過查表可得結論:已經不存在自相關。
實證分析結果可見,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同時,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教育投資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我們知道,教育投資是教育事業得以發展、人口素質得以提高、人口紅利得以兌現的前提條件,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支撐。
本文構建了教育投資和經濟增長的簡單模型,并沒有考慮影響經濟增長的其他因素的干擾,此外,本文也沒有考慮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差距以及教育投資的差距可能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但依然根據檢驗結果得出如此下建議:
首先,仍要繼續堅持加大對教育投資,尤其是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將教育投資的重心從高等教育轉移到基礎教育上。義務教育應該是政府投資的重點,中等教育居中,高等教育比重最小。尤其是應該加大對農村和貧困地區教育的投資力度。力求實現對教育投資的主體多元化,鼓勵和支持多方投資教育。其次,在國家財力不充分的現實情況下,應大力提倡民間資本投資教育,鼓勵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力發動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個人辦學或捐資助學。第三,積極申請國際金融組織的教育投資專項貸款,適當時候可考慮發行教育公債,并在未來適時開征教育稅,為國家教育支出的穩定保駕護航。
由于我國的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均衡,導致各個地區的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也顯著的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現象愈發凸顯,極易引起社會的不安定,尤其是處于教育水平金字塔兩端的人員,其所占的比例和資源相差十分明顯。盡管中西部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然而教育資源不足、人口素質偏低給這些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卻是十分巨大而深刻的。因此,作為國家戰略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更應注重教育在先,教育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