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前年我婆婆生病去世后,60多歲的公公就搬來和我們一起住。平時公公負責買菜,可他不會做菜。雖然我單位每天中午就一小時休息時間,但我仍趕回家給他做飯吃。問題是,他買菜常年就那幾樣,我偶爾買,他又說我買的又貴又不好,還賭氣不吃。為此,我常跟老公提意見,可每次老公都說我不夠大度、太計較。
現在,我和老公經常因此爭吵,還鬧過離婚。我每天要上班,又要做三餐和照顧7歲的孩子,還被老人嫌棄、被老公說不大度,我真的感覺好累。為什么我辛苦伺候老人、照顧家庭,反而成了惡人?
江蘇 林女士
從你的敘述看,你老公是有些問題的。小家庭里住進來個爸,情商高的男人會多哄哄老婆,緩和雙方的矛盾,而他只會教育你,顯然讓你覺得委屈。所以,你應該跟老公深談此事,不要帶著抱怨的語氣,而是心平氣和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訴求。這樣,你老公才更容易接納你的意見。
如果他“執迷不悟”,你就只能“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了。都說家庭問題要用愛來解決,但有時候也要有點逆向思維,要弄清楚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必做,以及自己的真正訴求是什么。比如,你對現狀不滿,到底是因午休只有一個小時還要回家給公公做飯呢,還是公公總是嫌棄你買的菜呢?抑或是兩者都有?
如果是中午不想回去做飯,那你完全可以不做呀!你公公60多歲,年紀不算很大,而且還能買菜,說明身體還好。他撒嬌說不會做菜,估計都是婆婆生前給“慣”的。現在婆婆沒了,他的日常肯定受影響。但他不能要求兒媳婦完全接手,該學的他也得學。如果他實在不愿學,那你就讓老公回家做。你干嗎往自己身上攬責任呢?
若是因公公抱怨你買的菜不好而覺得委屈,那你大可不必。老人絮叨,你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就好。很多老人家都是這樣的,他們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習慣決定了他們的思維,你沒必要認真。沒空買菜,就做老人家買的菜,不要嫌棄;有空買菜,就做自己買的菜,不要怕被嫌棄。語言上不要跟老人爭,行動上也不用妥協。
在家里,太想做好人最后都可能變成惡人,因為做多了或為別人想多了就想有情感上的回報,得不到又會有怨言。所以,你可以試試做“減法”,在保證基本的溫情之外,做一個適當“甩手”的女主人,可能會更幸福一些。
魯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