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產生的最深刻影響,莫過于推動中國‘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短短16天的‘北京奧運時刻,讓世界認識了一個更加開放、自信、從容的中國。‘和諧中國‘綠色中國‘現代化的中國……奧運會切切實實改變了中國面貌,也極大改變了世界審視中國、接納中國的態度和眼光。北京奧運會是中國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站,也為世界了解中國、擁抱中國提供了鮮活的‘北京故事。”
——從2008到2018,轉眼間,北京奧運會已經過去整整十年。總有那么一些重大事件,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北京奧運會,正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里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標志性事件之一。人民網發表評論說。
“搞這樣的‘一團和氣,丟的是原則、缺的是擔當。少數干部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栽花,少栽刺,看似與世無爭,實則明哲保身,重‘烏紗、謀晉升。然而,這種看上去‘高明的做法,并非為官‘護身符。”
——對問題視而不見,給同事“打掩護”,對組織不老實……現實中,像這樣的干部并非個例。有的在民主生活會上將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表揚與自我表揚,或是隔靴搔癢,說些不痛不癢的話。有的在組織考察干部時,明知被考察對象不合格,或怕得罪人、或想“送瘟神”,反而為其凈說好話。還有的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矛盾當“和事佬”,對一些不良現象不敢抓、不敢管,對違紀現象不批評、不制止……凡此種種,都是無原則的一團和氣,最終導致一個地區或單位軟弱渙散,紀律松弛。《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說。
“不得不承認,‘出國在某種意義上象征著家長為教育加碼的能力。帶孩子出國已經和報班、補課一樣,加入了教育‘搶跑的豪華套餐。可惜,這種‘搶跑往往形式大過意義。別人有,我也要有。出國也是一樣,動輒幾萬塊,‘游和‘學的比例各占多少?對孩子的文化思考能力有提高嗎?都需要打個問號。”
——前些天,有位浙江杭州的媽媽在網上發帖,說全班只有自己孩子沒出過國,參與討論者眾多。有些父母表示了同樣的煩惱,而更多的網友表達了自己也做不到的無奈。《光明日報》發表評論說。
“對于用藥如用兵的醫院而言,能否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相關信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個患者除非終身在一家醫院就診,否則,其身體的健康信息就非常碎片化地存在于他曾經涉足的各家醫院。患者可能因為自己對疾病的理解有誤,一些就診資料未能有效保管,或者是出于一些非醫療目的,杜撰、隱瞞一些疾病,導致醫生做出不恰當判斷和不適宜的醫療方案。”
——近日,從北京市衛計委傳來消息,在北京地區已有30家醫院試點電子病歷共享調閱,只要在這30家醫院中的任意一家醫院就診,在其他29家醫院就診的相關信息,包括曾經罹患的疾病,相關檢查和治療情況,都能迅速調取,無須患者再深陷煩冗的病歷資料之中。《光明日報》發表評論說。
“未富先老,未‘改先老,高齡化、少子化、空巢化,恰與人口高峰、就業高峰相撞,一起抵達經濟轉型、社會轉型、文化轉型的交叉路口,家與國都需要共同努力。當民間養老創新模式迭出的時候,政府與社會應當及時跟進扶助、指導,讓老人們不再‘孤軍奮戰。”
——最近,一則新聞故事刷新了朋友圈:浙江杭州郊區13位老人住別墅“抱團養老”,他們的喜與憂引發眾多議論。銀發市場需求巨大,民間創新層出不窮,如何鼓勵、支持、規范?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