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一生之事,貪腐一念之間。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份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隨著節日來臨,黨員干部一定要自覺筑牢防線,守好‘節點過廉節。”
——中秋、國慶既是百姓喜慶團圓的重要節日,又是“四風”問題高發期、易發期。近日,中央紀委公開曝光八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釋放出明確的信號:緊盯“節點”糾“四風”。對黨員干部來說,“節點”就是“考點”。節日期問,如何守好“節點”過廉節,既是政治要求,也是品格考驗。新華網發表評論說。
“當前,扶貧開發已經進入到了啃硬骨頭和攻城拔寨的收官沖刺階段,只能成功,沒有退路。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共慶中國農民豐收節,分享豐收帶來的喜悅,凝聚共識,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積蓄強大力量。”
——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國迎來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是黨中央研究決定的,進一步彰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礎地位,激勵著我們以更大決心、更明確思路、更精準舉措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更多農民綻開笑顏。新華網發表評論說。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生活在一個秩序井然的文明社會里,但人性的復雜和幽暗往往遠超出人們的想象。種種不文明行為關乎個體的公德心,更關乎社會秩序的維護。只有制度、法律的制定更精細更科學,執法更嚴格更有力,才能真正對違規者形成震懾,‘霸座之類的奇聞才會消失于無形。”
——近期,接連發生了“高鐵霸座男”“高鐵霸座女”“高鐵霸座二人組”“民航抖腳男”等事件,引起公眾輿論的廣泛關注。《工人日報》發表評論說。
“移動支付再便利、再具現代感,它仍然只是交易的支付手段,而不是流通貨幣的替代。任何拒收現金的行為,都損害了人民幣法定地位,也侵害了普通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剝奪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9月23日,黑龍江雞西67歲的謝大爺在超市買了8.8元的葡萄,排隊交款時,被收銀員告知不收現金只能用微信。之后,謝大爺和超市工作人員起了爭執。提到付款受阻的經過,謝大爺還是特別激動:我拿的是人民幣不是假幣,讓我在另一邊排隊,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啊。《法制日報》發表評論說。
“體檢事關大眾健康,不能任由資本跑馬圈地、一路狂奔。任何時候體檢機構都不能將責任意識、誠信意識拋之腦后,否則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一年一次體檢”已成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標配。目前,市場上的體檢項目越來越多,有的價格動輒數千元,但不難發現,一些體檢有過度檢查之嫌,有的體檢花了錢卻連已有問題都沒查出,還有一些體檢機構的醫護人員資質存疑,甚至有護士代替醫生上崗的現象。《法制日報》發表評論說。
“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然,提倡仁愛,并不是否定嚴師。教育風格可以千差萬別,但愛是永恒的主題。在嚴愛相濟的前提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
——近日,東南大學教授王珂的一段經歷,引發網友熱議。因受臺風“山竹”影響,王珂老師準備乘坐的航班取消,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開學第一課,他從廣州打車700多公里奔赴長沙機場,幾經輾轉,終于回到南京,趕上了第二天的課程,網友紛紛點贊其為“中國好老師”。而據了解,他已經堅持28年未調過本科生的課程。這份固執與堅守,讓人看到為人師者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對教育、對學生的尊重與熱愛。人民網發表評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