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雄
[摘要] 目的 分析痛點穴位封閉配合針刺治療創傷性肩袖損傷臨床。 方法 隨機抽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間在該院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n=30),給予痛點穴位封閉聯合針刺治療;隨機抽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間在該院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作為對照組(n=30),給予痛點穴位封閉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結果 對照組治療前VAS為(7.42±1.75)分,觀察組為(7.23±2.12)分,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8,P>0.05)分;治療后,對照組VAS為(5.42±1.64)分,觀察組為(2.15±1.52)分,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t=3.31,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6.67%)明顯優于對照組(70.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68,P<0.05);觀察組總體健康為(87.58±4.65)分,對照組為(70.25±5.36)分,觀察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t=6.09,P<0.05)。 結論 為創傷性肩袖損傷患者進行痛點穴位封閉聯合針刺治療效果顯著,總有效率顯著提高,VAS評分下降,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痛點穴位封閉;針刺治療;創傷性肩袖損傷
[中圖分類號] R246.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8(a)-0177-03
Clinical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Traumatic Cervical Sleeve Injury with Acupoint Closure and Acupuncture
LIN Jing-xio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ain point acupoint closure and acupuncture for traumatic rotator cuff injury. Methods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0) and were given acupuncture point closure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uly 2016 to August 2017.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injury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during the month as a control group (n=30)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point closure. 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VAS was (7.42±1.75)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7.23±2.12)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t=0.18,P>0.05). After treatment, VA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42±1.64)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15±1.52)points. The VA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3.31,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6.67%)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0.00%),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χ2=7.68,P<0.05); the overall heal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87.58±4.65)points, the control group (70.25±5.36)poi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6.09,P<0.05).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rotator cuff injury with pain point acupoint closur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VAS score is decreased,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ain point acupoint closure; Acupuncture treatment; Traumatic rotator cuff injury
肩袖損傷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屬于多發病。肩袖損傷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甚至高達30%以上,發病率更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逐漸增加[1-2]?;颊叱1憩F出肩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等癥狀,若在短時間內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凍結”現象,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3-4]。該次研究主要分析痛點穴位封閉配合針刺治療創傷性肩袖損傷臨床,將2015年5月—2017年8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間在該院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n=30),給予痛點穴位封閉聯合針刺治療;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年齡為32~65歲,平均年齡為(46.52±3.54)歲;其中7例輕微外傷,8例明顯外力損傷,15例舉臂困難以及疼痛弧征陽性。隨機抽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間在該院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作為對照組(n=30),給予痛點穴位封閉治療;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齡為33~65歲,平均年齡為(46.86±3.25)歲;其中8例輕微外傷,9例明顯外力損傷,13例舉臂困難以及疼痛弧征陽性。所有患者均在該院接受診斷,符合西醫診斷標準(肩關節疼痛,夜間疼痛感受更加強烈;肩關節外展、上舉活動受到限制,活動時出現摩擦聲音;肩關節撞擊呈陽性,疼痛弧呈陽性。)以及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判斷》2012版中肩痹病診斷)。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類型)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排除標準
①有肌肉癱瘓、肩袖斷裂裂口≥3 cm;②有其他疾病導致的占位性病變;③存在感染或結核?。虎苡行难?、肝腎嚴重疾病患者;⑤有精神疾病無法溝通患者;⑥存在相關禁忌癥患者,利多卡因等相關藥物過敏;⑦1個月內接受過其他中西醫治療患者;⑧其他原因無法接受或資料不全患者。
1.3 入選標準
年齡均大于30歲;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均在該院確診為肩袖損傷;均資料齊全。
1.4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痛點穴位封閉治療,將痛點作為注射點,給予其利多卡因急性封閉治療。1次/周,連續4~5次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針刺治療,取肩髃、肩前、肩井、肩臑以及阿是穴。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穴位選擇,若患者存在寒濕,應加上腰陽關施針;若患者存在血瘀,應加上加膈腧以及委中刺絡放血;若患者存在腎虛腰痛,應加上腎俞、志室以及命門。針灸應選用普通一次性毫針,直徑為0.30 mm,阿是穴使用齊刺法,根據辯證進行補瀉手法,若患者為風寒、濕熱以及氣滯血瘀證應使用提插瀉法為主要手法,若患者肝腎虧虛證應使用溫補法以及平補法為主。治療2~3個療程,1療程為10 d。治療前后為患者進行評價積分。
1.5 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患者進行肩關節功能評級。療效判定標準(按照2012年頒發《中醫病證診斷療效判斷標準》進行診斷):若患者肩部疼痛感全部消失,并且肩關節功能得到恢復為治愈;若患者肩部疼痛感覺減輕,功能活動得到改善為好轉;若患者癥狀未得到改善為無效。治愈率+好轉率=總有效率。使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調查,量表內容包括: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生活功能、精神健康以及總體健康5個內容,每個內容總分為100分,治療后交于患者進行填寫,分數越高證明生活質量越好。
1.6 統計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VAS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6.67%)明顯優于對照組(70.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觀察組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總體健康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肩袖損傷是常見的疾病之一,肩袖主要是肩關節前、上、后方之肩、岡上肌、岡下肌以及小圓肌肉、肩胛下肌等肌腱的總稱。肩袖位置在肩峰以及三角肌下方,與關節囊緊密相連[5-6]。肩袖損傷會讓患者上臂外展過程中讓肱骨頭靠近關節盂方向,肩袖是肱骨頭以及關節盂維持支點,受傷后上肢外展嚴重受到影響[7]。該病常見于40歲以上群眾,發病率隨年紀長大而增加,重體力勞動人群以及肩關節極度外展的運動員更易患上該疾病[8-9]?;颊咴趥凹绮繜o明顯癥狀,傷后肩膀會出現一時的疼痛;患者無法順暢使用患肩,在使用時患肩時疼痛明顯[10]。肩袖斷裂后,肱骨頭穩定作用喪失,導致肩關節外展功能受到影響。肩袖部分分裂的時候,患者不能進行上臂外展。臨床診斷中常將肩袖損傷誤診為肩周炎,近年來隨著磁共振技術的發展,肩袖損傷引起了醫學界更多的關注,臨床對于該疾病最主要檢查方式就是磁共振影像學。
磁共振通過形態以及信號的異常反應可以將肩袖損傷不同階段的表現完全顯示出來,磁共振檢查可以觀察組織炎癥以及水腫等情況;肩袖解剖結構具有特異性,因此水腫的時間以及自我吸收炎癥時間也比較長,若患者存在肌腱撕裂,水腫更是嚴重,因此對于這種類型的肩袖損傷治療主要為患者進行促進炎癥水腫吸收、加速組織愈合、預防組織粘連以及肌肉萎縮。
中醫認為肩袖損傷是由風寒濕瘀阻滯經絡導致的,而穴位封閉主要目的就是激發經絡之氣,功效為活血通絡、鼓動氣血以及消腫止痛等;而對阿是穴、肩髃、肩前、肩井、肩臑以及臂臑進行針刺,主要針刺方式就是近部取穴方法。阿是穴的主要功效就是通經活絡,可對上下內外進行溝通,氣血陰陽輸布到全身;肩髃是手陽明大腸經,主要作用就是舒筋通絡、理氣化痰的作用;肩前穴主要作用就是通經活絡。該文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6.67%)明顯優于對照組(70.00%)(P<0.05);觀察組情感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以及總體健康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為患者進行痛點穴位封閉聯合診治治療效果顯著,起到了通經活絡、激發經絡之氣等作用。該次研究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相似,再一次證明了痛點穴位封閉聯合針刺治療的有效性,但因為該次研究案例較少,還望往后案例更大的研究來證明痛點穴位封閉聯合針刺治療的有效性。該次研究結果與萬建華等人研究結果相似,在其研究中使用封閉治療作為封閉組[1],針刺治療患者作為針刺組,使用針刺聯合封閉的患者作為針刺加封閉組,封閉組總有效率為76.00%,針刺組總有效率為70.00%,針刺加封閉組總有效率為84.00%,針刺加封閉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其他兩組(P<0.05);封閉組治療前VAS為(7.43±1.77)分,針刺組為(6.53±2.27)分,針刺加封閉組為(7.15±2.05)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針刺加封閉組VAS評分為(2.15±1.61)分顯著優于封閉組(3.43±1.65)分以及針刺組(3.43±2.3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痛點穴位封閉配合針刺治療肩袖損傷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為創傷性肩袖損傷患者進行痛點穴位封閉配合針刺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VAS評分得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值得臨床大力提高。
[參考文獻]
[1] 萬建華, 李志明, 劉梅英,等. 痛點穴位封閉配合針刺治療肩袖損傷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 10(18):159-160.
[2] 張開偉, 陳久毅, 費冀,等. 基于肩部動態平衡理念的肩袖損傷治療及康復策略[C]// 全國中西醫結合骨科微創學術年會. 2017.
[3] 朱紹陽, 劉寧, 梁振雷. 肩袖損傷的機制及關節鏡手術治療肩袖損傷的研究進展[J]. 中醫臨床研究, 2017, 9(6):96-98.
[4] 王沖.肩袖縫合聯合手法松解在肩袖損傷治療中的應用[J].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7, 33(9):212-213.
[5] 宮恩強.肩袖損傷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1(6):83.
[6] 葉彩霞. 關節鏡下微創手術治療運動性肩袖損傷的康復護理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28):4011-4012.
[7] 劉傳芳. 全肩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效果分析[J]. 河南醫學研究, 2016, 25(9):1628-1629.
[8] 劉濤. 全肩關節鏡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7(15):104-105.
[9] 王慶祥, 郭建恩, 曾淳,等. 肩關節鏡手術治療肩袖損傷的適應證選擇、手術技巧和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 2014,10(33):25-26.
[10] 陳孫裕,李堅,肖展豪,等.關節鏡下雙排錨釘縫合治療肩袖損傷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4,33(2):24-25.
(收稿日期: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