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無線網絡的不斷發展,對校園網終端的接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傳統的校園有線網絡而言,無線網絡具有移動性、靈活性等優勢。文章結合具體案例就校園無線網絡升級改造策略、無線網絡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在校園無線網絡建設方面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校園無線網;無線網絡安全測試
中圖分類號:TP393.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隨著無線技術及其應用的迅猛發展,網絡時代正在無線技術的強力推動下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當無線網絡技術滲透到社會方方面面的時候,其安全性也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一個有效、安全、強健的無線網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期盼。
作為無線網絡最典型的應用——校園無線網絡,在其功能與安全性上,人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園無線網絡就是利用無線局域網技術,在校園中建立無縫無線通訊網絡,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處在網絡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校園網。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校園無線用戶的數量飛速增加,傳統思路下的無線校園網已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當前,校園無線網在接入規模上要求滿足大規模的移動智能終端接入;在信號覆蓋上,更是要求既能彌補有線網絡覆蓋的不足,還要能同時覆蓋有線網本身的區域;在服務支持上,無線校園網正在向實現全網不間斷漫游的方向發展;在接入速率上要求提供不遜色于有線接入的傳輸速度。伴隨著校園網無線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問題也日趨凸顯。不過安全是相對的,一味地強調安全會進入安全的誤區,需要在易用性與安全性上找到平衡點,否則一味強調安全就背離了無線網絡便利性的初衷。不存在絕對安全的網絡,只存在相對安全的網絡。研究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校園無線網絡的實現及安全架構設計,是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的。
2 校園無線網絡升級設計與搭建
有別于一般的園區無線網絡,一方面校園無線網絡用戶數量眾多,在某一時段的空間中并發訪問量巨大,例如食堂、圖書館、禮堂等進行特定活動時,因此在升級改造時應考慮某些場所并發訪問峰值;另一方面,考慮學生上網行為中下載需求很高,設計時應考慮限速策略,并結合適當的計費規則適當約束現在行為;最后,學生人群喜歡嘗試使用相關軟件對無線網絡造成威脅,設計時應考慮計費服務器及相應網絡設備的安全防護。
基于此下面以某一高校無線網絡升級建設為例,在提出設計原則基礎上給出了建設的思路及方案。
2.1 項目概述
某高校占地面積9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室外無線已安裝30部國外某品牌的無線設備,其中包括西區3部,東區北面13部,東區南面14部。當前室外無線點位較為稀疏,部分新建樓宇周圍沒有部署無線AP,部分樓宇下面無法接收到無線信號。計劃拆除原有無線設備,加裝200部國內某品牌無線設備,實現校園室外無線全覆蓋。
2.2 項目需求與總體設計
(1)需求分析
校園無線網絡的升級改造總體需求有七個重點。
實用性:遵循面向應用,注重實效,急用先上,逐步完善的原則,充分保護已有投資,不設計華而不實的無線網絡,也不設計利用率低下的網絡。
先進性:采用先進成熟的網絡概念、技術、方法與設備,反映當今先進水平,又給未來的發展留有余地,充分采用目前國際、國內流行和成熟的技術,保證網絡能適應技術的快速發展。
可靠性:系統必須可靠運行,關鍵的設備部件及骨干鏈路應有冗余,避免單點故障,并且不能造成任何損失。
安全性:終端設備通過統一認證接入網絡,防止非法用戶訪問;無線客戶端做二層隔離技術,阻止惡意訪問。
開放性:選擇的產品應具有好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并符合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工業標準,無論發生任何變化,均能夠最大可能性地開放標準。
可擴充性:系統是一個逐步發展的應用環境,在系統結構、產品系統、系統容量與處理能力等方面必須具有升級換代的可能,這種擴充不僅能充分保護原有資源,而且具有較高的性能價格比。
可維護性:系統具有良好的網絡管理、網絡監控、故障分析和處理能力,使系統具有極高的可維護性。
(2)總體架構設計
校園無線網絡采用 “瘦”AP+AC 的雙核心三層架構的設計方案。在核心交換機上設計部署超大規模的智能 AC 設備對全網所有 AP 進行集中式管理。為了確保無線網絡的高可用性,防止 AC、 核心出現問題導致網絡癱瘓,采用雙 AC、 雙核心冗余方式來保證網絡結構的安全。雙 AC 冗余設計采用 AC 的 1+1快速熱備份。采用兩臺 AC 設備分別與核心交換機連接互聯,分別設置為一主一備兩個控制器。網絡里所有 AP 同時與兩臺 AC 建立CAPWAP 隧道。核心下聯各樓宇匯聚交換機,采用萬兆單模光纖互聯提升數據交互能力。各接入交換機均采用千兆光纖至匯聚交換機,實現全網光路傳輸。網絡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
2.3 整體實施
(1)POE供電設計
通過POE供電模塊實現對室外無線AP的供電。首先,在機房內安裝POE供電模塊; 然后,通過六類雙絞線連接POE供電模塊(LAN接口)和千兆交換機;最后,通過六類雙絞線連接POE供電模塊(POE接口)和室外無線AP(POE接口),對AP實現供電,如圖2所示。
(2)線管走線及安裝設計
線纜路由遵循五原則:a.室內部分,線纜盡量利用原敷設的橋架進行敷設,盡量減少因二次施工對樓宇造成破環;b.室外部分,使用20Φ鍍鋅管進行線纜敷設;c.橋架和鍍鋅20Φ通過軟管套件(包括軟管及接頭等)進行連接;d.無線AP于立地約3~5米的位置進行安裝;e.無線AP接線處通過套管的方式來對線纜進行保護。
(3)無線AP安裝
首先,通過現場環境勘查,確定安裝位置;然后,做好實施安全防護區域標識,避免非工作人員進入;最后,通過膨脹螺栓進行無線AP的固定,特殊的墻體將使用定制的膨脹螺栓進行固定,保障設備安裝后的穩固性。
(4)網絡設備配置
兩臺AC、核心分別做虛擬化實現冗余備份,并采用雙鏈路做聚合互聯實現鏈路備份,AC做802.1X或Web Portal認證及二層隔離等安全協議,核心交換機做IPv4和IPv6地址池,為用戶分發IP地址,并配置Dhcp Snooping防止非法Dhcp服務器接入;規劃AP業務Vlan、用戶Vlan和所有設備的管理Vlan,并為所有設備開啟SNMP功能實現統一管理。
2.4 區域實施設計
(1)無線AP點位分布
通過信號輻射模擬軟件,將現有校園平面圖導入模擬軟件,均勻布放AP,進行信號模擬及信道模擬測試,把現有AP選擇最佳點位,最佳信道,進行盡可能的全覆蓋。
(2)安裝位置規劃
通過模擬軟件選好點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包括周圍的樹、墻體材料等)選擇最佳位置進行安裝,安裝高度推薦3~5米。正常情況下,安裝完畢AP的水平尺應該處于水平位置,或天線與水平地面垂直,如有特殊情況,以項目實際情況為準。
2.5 校園無線網絡安全測試
常見的無線網線絡攻擊包括有AP偽裝、未經授權使用服務、地址欺騙和會話攔截、流量分析與流量偵聽、高級入侵等。要驗證無線校園網方案的安全功能能不能達到高校安全的要求,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安全功能測試。比如,非法 AP 的檢測和抑制功能測試、網管系統發現 AP 故障并處理的功能測試、網管系統定位合法和非法終端的功能測試等。如測試結果良好,則說明無線校園網的安全功能達到了設計要求。
3 結束語
校園無線網絡在高校信息化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校園網絡組建或升級為無線網絡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規劃不同的網絡升級或者建設方案,確保校園無線網絡系統的穩健性和安全性。同時,可以借鑒已經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工程的高校的建設與應用經驗,少走彎路,摒棄過時的技術標準,搭建一個現代化的無線網絡平臺滿足主流應用并又一定的升級空間,使其更好地服務高校師生,促進校園信息化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 張博.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分析[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3.
[2] 李益.WLAN安全缺陷及解決方案的研究[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4.
[3] 宋振.全雙工通信系統中干擾消除方法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