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雨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重要的理論成果。其中,戰略思維為黨和國家做頂層設計、謀整體布局,起到了領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作用。新時代戰略思維內涵豐富,意韻深遠。新時代的領導干部需要樹立戰略思維,甘做改革創新的擁護者、推動者、實踐者。新時代,我們更需要用戰略思維領航中國的發展,不斷完善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革;戰略思維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2.001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入關鍵時刻,改革開放也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瓶頸期,改革與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矛盾與新挑戰。新時期,我們要深入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掌握并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思維方法,用思維方法這一“金鑰匙”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習近平系列思維方法中,唯有戰略思維能夠領航中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好頂層設計、謀篇布局。
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戰略思維的意蘊
“戰略”最早是一個軍事用詞,“戰”意為戰爭,“略”意為謀略、策略,戰略就是在軍事戰爭中通過對全局、長遠進行謀劃而贏得最終勝利的一種方法。早在春秋時期,《孫子兵法》就憑借其謀略與智慧成為了兵家制勝的法寶。幾千年來,講戰略、重謀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民族秉性和精神基因之一,而好戰略、好部署則成為國家正常運行的前提與基礎。
戰略思維是規劃戰略、制定戰略、落實戰略的思維方法,是一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思維方法,展示的是看問題的高度、深度和廣度,屬于思維方法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思維方法。就如何確立領航中國的戰略思維而言,需要協調把握好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提高戰略思維的能力需要要視野開闊、胸襟博大,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既抓住重點又統籌兼顧,既立足全局又把握局部,既放眼未來又著眼當下,決不能顧此失彼、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另一方面,樹立戰略思維,做好整體謀劃并不意味著一旦確定了全局和整體的謀劃,往后就一成不變,反之,只有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實事求是才能真正地把握戰略思維的精髓,使之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為實踐提供正確的導向。
習近平在論述全面深化改革時曾引用清朝陳澹然名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就啟示我們做事要從全局出發,否則局部做得再好也無法做好整件事情。唯物辯證法認為:全局(整體)處于統帥地位,起決定作用,局部(部分)服從和服務于全局(整體),離開了全局(整體),局部(部分)不能稱之為局部(部分),離開了局部(部分),全局(整體)也無法組成。這一哲學原理啟示我們要樹立戰略思維,從全局視角謀劃問題,要有大局意識和大局觀念,顧全大局;同時,也要抓住具有決定性的局部,即抓住戰略重點、戰略關鍵,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全局。當前,在建設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樹立領航中國的戰略思維,從大處著眼,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做好各項事業的戰略布局工作,為改革確定方向,為實踐確定指南,為行動確立方針。只有這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各項事業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2 新時代黨員干部應樹立戰略思維及改革本領
2.1 黨員干部要善于“建橋”,善于“鋪路”
不做“面子”工程、而做“里子”工程,不做徒勞之功,而做真事實事應該成為每位黨員干部的座右銘。黨員干部要有大局觀念,堅持黨性原則與人民性原則,堅持按政策辦事。不能有短期行為,更不能為了追求個人政績而不顧政策規定去蠻干。這就意味著黨員干部要具備長遠的眼光和高遠的格局,善于“建橋”,善于“鋪路”,樂于為人民奉獻,甘于做改革的鋪墊者。在黨員干部中,部分領導者目光短淺、急于求成,把在任期間的政績作為自己的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唱功”唱得好,可是“做功”卻不佳。作為黨員干部,小到村干部,大到國家主席,都應當具備“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不能只聽“唱功”,而應該看“做功”,看“做功”不能只看面子工程,不能擺花架子,對于表面工程做得好的黨員干部不僅不會受到表揚,反而應該嚴厲批評。這樣的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是黨和政府的模范標兵,是改革的“建橋者”和“鋪路人”,時代呼喚具有廣闊胸襟和長遠眼光的黨員干部。
2.2 黨員干部要甘做改革創新的擁護者、推動者、實踐者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改革不會一帆風順,因為要觸動利益,但我們決心已定,只能往前走。正因為改革會遇到許多挫折和阻礙,黨員干部更要具備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奉獻精神,要甘做改革創新的擁護者、推動者、實踐者。首先,黨員干部要認清責任使命,做改革創新的堅定擁護者。即便改革創新會觸及部分群體的既得利益,會得罪部分人,但是不得罪少部分人就要得罪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不得罪少部分人社會主義的公正平等就無法體現,人民的利益就難以保障。其次,黨員干部要甘于奉獻,做改革創新的推動者。改革創新的洪流是無數人力量的合集,改革創新獲得的可喜成績的背后凝結者數以億計的力量,凝聚著許許多多黨員干部的心血和勞動。黨員干部要從大處著眼,用長遠眼光思考問題,敢于付出,樂于奉獻,用實際行動推進改革。
2.3 黨員干部要增強改革的本領建設
十九大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系統強調了黨的八大本領,要求黨員干部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包括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黨員干部要練就過硬本領,助力社會主義建設。這就要求黨員干部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以崇高的理想信念為指導,不斷學習追求進步,積極投身實踐,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練就過硬的本領,從而更好地服務人民。
3 新時代領航中國的戰略布局
在分析國內外、黨內外實際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使命,發揚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主題,提出了“五位一體”總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些戰略使命、主題、布局等皆體現了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是國家的宏觀戰略與頂層謀劃,屬于國家的戰略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3.1 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戰略使命
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難,國土淪陷、主權喪失,面臨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正因為如此,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了全體中華兒女和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共同夙愿與追求。李大釗“中華民族更生再造”的吶喊,毛澤東“民族獨立、民族解放、民族振興”的志向,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無不體現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和戰略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歷代共產黨人的宏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公開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戰略目標。在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夢的戰略使命可以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巨大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戰略指引。
3.2 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戰略主題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各項事業必須緊緊圍繞的戰略主題和牢牢抓住的主線。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作為旗幟、方向和主題,就是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制度的緊密結合,符合了時代和人民的要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定社會主義道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握了這三者的統一,就是把握了中國的戰略主題。
3.3 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五位一體”總布局是十八大報告的提法,它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明確提出的,它為中國的小康、改革、法治、黨建提供了全面深入推進的出路。“五位一體”與“四個全面”都是領航中國發展的戰略布局,蘊含黨和人民的戰略自信、戰略部署、戰略目標、戰略舉措、戰略定力等,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構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共同著眼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思維“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實際,放眼全球發展,統觀全局,著眼長遠,指引方向,通過“五位一體”與“四個全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謀篇布局,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戰略引領,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推向前進,使得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中國之幸,也是人民之幸。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8.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8.69.
[3]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20.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86.
[5]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8.21.
[6]李克強.改革不會一帆風順但必須往前走[EB/OL].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09/c70731-25628680.htlm,201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