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雪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幾次出現龐氏騙局項目,無一不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其實,龐氏騙局并非無法識別,若是能深入了解其特征,抓住其中心觀點和重大缺陷,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便可以識破龐氏騙局。
關鍵詞:龐氏騙局;特征;識別方法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2.078
或許每個人都曾做過“躺著賺錢”的美夢:不需要付出什么體力或腦力勞動、不需要承擔什么風險,同時收益又非常的豐厚。
在中國,有這么一批人,他們也做著這樣的夢,并且將其付諸實踐,但結局并不如人意:2017年6月11日,IGOFX中國區總代張雪嬌攜300億元巨款跑路,至今仍杳無音訊。這個打著“躺著賺美金”口號的交易平臺,夸口稱一年內可獲得7倍收益,兩年內獲得66倍收益,再加上“人拉人,獲獎勵”的額外分紅,這一“低風險、高收益”的宣傳噱頭很快吸引了一大批人加入,在進入中國短短半年左右的時間里,便瘋狂發展下線約40萬人。然而一朝夢破,期望躺著就能賺錢的他們,損失慘重。
其實,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起源于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人。1919年,他趁“一戰”后世界經濟體系一片混亂之機,宣稱購買歐洲的某種郵政票據,然后轉賣給美國,便可以賺錢。龐茲一方面故弄玄虛,將投資計劃設計的異常復雜,讓許多普通人弄不明白;另一方面他以巨額投資回報為誘餌,宣稱在 45 天內所有投資都可獲得50%的回報。為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第一批參與者確實在規定時間內拿到了所承諾的投資回報。于是,一批批的紛紛加入,不斷跟進。在一年的時間里,有 4 萬多名波士頓市民參與其中,向龐茲無償貢獻了 1500 萬美元的巨額資金,直到一年之后才東窗事發。
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龐氏騙局其實就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貨幣游戲,即利用新投資人的錢向老投資者支付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從而騙取更多的投資者加入,從中套取驚人暴利的一種騙術。
“龐氏騙局”雖然樣式五花八門,但它們通常有著這樣的共同特征:
(1)低風險、高收益的反投資規律。一般我們都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年化4%~5%,是貨幣基金的利率,幾乎無風險;年化6%~7%,是銀行或保險公司三個月以上定期理財的利率,幾乎無風險;年化7%~10%,是P2P企業債和個人消費債的利率,有較高風險;年化10%以上,基本就脫離債權投資,進入高風險的股權和另類資產投資領域了。就算是華爾街頂級的對沖基金經理,擁有著世界上最專業的金融團隊,其高風險下,年收益率能達到20%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但是龐氏騙局的發起人往往強調投資“只賺不賠”,并以高額的投資回報作為誘餌,而絕口不提投資的風險因素。
(2)金字塔式的投資者結構和“拆東墻、補西墻”的資金使用特征。“龐氏騙局”采用自上而下不斷地發展下線,通過利誘、勸說等方式誘使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從而形成金字塔式的投資結構。塔尖的少數知情者通過榨取塔中和塔底大量參與者的利益而獲取暴利。
按照一般的經濟常識,貨幣只有通過轉化為資產,才能實現增值,很顯然龐氏騙局中沒有實質性的資產投資,因而只能靠后來加入的人數去彌補老客戶的本金和回報。龐氏騙局屬于零和博弈,并不能創造價值。每一個龐氏騙局所得的資金量都會不可避免地達到一個頂峰,這個頂峰便是新加入的錢和返還給老客戶的錢數量相等。過了這個頂峰,局內的資金量就會不可逆轉地迅速流失。因為之前許諾的利息極高,資金流失的速度將遠快于流入速度。
(3)投資訣竅的神秘性和不可復制性。由于缺乏真實的投資生產的支持,他們根本沒有可供仔細推敲的“生財之道”。無論是所以IGOFX中國區還是“e租寶”等,都會竭力渲染投資的神秘性,將投資訣竅秘而不宣,或是制定非常復雜難懂的投資規則,努力塑造自己的“天才”或“專家”形象,從而進一步使得人們心甘情愿地跟隨于他。
(4)投資的異常穩定性。在正常投資環境中,比如股票、期貨等有價證券,會有相應的調整周期,對其規律的把握雖很難,但也并非不可能。但是,在“龐氏騙局”中,好像從來不受投資周期的影響,甚至投資市場上出現非常大的金融波動時,對他來說仍然沒有任何影響,穩賺不賠。
了解了龐氏騙局的上述特征,識破龐氏騙局就有方法可循。上面的幾個特點,我們只要抓住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可,那就是——許諾超高收益率,超低風險的項目,必須一票否決,千萬不可抱有僥幸心理,要記住,世上絕對沒有完全免費的午餐,要想獲得穩定的收益,絕對是要付出相關代價的。
可以說每一個龐氏騙局的做局者和參與者,都是在和時間賽跑,我們無法否認,龐氏騙局的上層人物以及那些最早進入其中并且積極發展下線、及時撤出資金的人,確實可以帶短時間內每天贏得豐厚的報酬。而在龐氏騙局中,也不乏明知道是詐騙卻還要參與的人,他們都認為自己是最早進入的那批,認為自己可以跑得過時間,可以在賺得盆滿缽滿時“瀟灑離去”,但現實中一個龐氏騙局的崩盤往往是毫無征兆的,自作聰明的那些“投資者”往往會輸得很慘。
既然龐氏騙局有著如此重大的危害,那么為何龐氏騙局會層出不同呢?除了人們的僥幸心理外,監管機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投資意識的日益增強,大多數人希望手里的錢保值增值,而不是放在銀行里隨著通貨膨脹而貶值。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急于尋求更高的投資回報。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很容易出現監管漏洞,而且相關法律和執法力度不夠,于是騙子們乘虛帶著龐氏騙局進入這個混亂的市場。而由于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變換花樣,使得監管機構無法及時監管,只有等到大量的投資人群傾家蕩產后,監管機構才開始查處,巨額損失已經形成,很難挽回。
綜上,互聯網時代,人們投資方式日益多元化,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發展,各種理財產品以創新為名,行龐氏騙局之實。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遵循投資規律進行投資,不要期望著自己可以“不勞而獲”,要有所準備,運用我們所學的經濟金融學知識去識破龐氏騙局,避免陷入各種金融騙局之中。
參考文獻
[1]謝湲.解讀互聯網金融中的“龐氏騙局”或“跑路公司”——以“e租寶”和“中晉系”事件為例[J].經濟師, 2016.
[2]何佳,劉平凡,楊宜達.試析龐氏騙局在中國經久不衰之道[J].現代商業, 2016.
[3]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揭破“龐氏騙局”玄機[N/OL].中國證券報,2009.1.8.
[4]王文娟,陳璜睿雯,何翠.“E租寶”事件背后折射的“龐氏騙局”[J].經濟師,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