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利用五年時間,基本解決全國絕對貧困問題”的重大部署,向全黨全國人民吹響了開展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經過全體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民生事業明顯改善,經濟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圍繞貧困人口“不愁吃(包含安全飲用水)、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全國實現減貧1240萬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2017年,為徹底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還存在的“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項目和資金指向不準”等具體問題,中、省、市、縣各級安排充足的時間,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貧困人口進行認真的核實和細致地數據“清洗”,進一步砸實了貧困戶貧困人口底子,基本弄清了貧困家庭各自不同的致貧緣由,創造了切實做好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脫貧攻堅“六個精準”的先決條件,為“因戶施策、一戶一法”,有針對性地采取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根據各自實際,通過產業發展、易地搬遷、教育支持、生態補償、就業創業、兜底保障、醫療救助或危房改造等“八個一批”不同路徑,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筆者對目前農村貧困落后現象——僅僅是“現象”有管窺之見,借此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亦有幾點不成熟的建議。正因立據于“現象”,恐建議難免偏彼,其能否解決貧困背后的實質問題?還請讀者朋友斟酌!
一、農村衰敗現象素描
大片良田荒蕪:耕地撂荒,雜草瘋長,平添世界荒涼之感;陳年舊宅閑置:老屋空閑,殘墻斑駁,徒生社會蕭條之情;四旁環境失調:治理缺失,環境雜亂,確有農村落后之嫌;貪圖安逸享受:害怕出力,懶惰成性,難免家道破敗之局;不司贍養責任:道德沉淪,嫌棄雙親,造成老年凄苦之象;恣意揮霍浪費:能用即棄,疏于節儉,釀就經濟掣肘之苦。
二、致貧原因粗淺分析
脫貧攻堅工作中,特別是今年貧困庫建檔立卡數據清洗工作中,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戶致貧原因做了詳細的政策性分類。但根據調查情況看,目前農村貧困戶,除符合“五保”條件的極少數特殊人群及個別殘疾人家庭、因病或遭災人口家庭外,絕大多數都是隱藏在農村衰敗現象背后的“假性貧困”。即目前定義上的貧困戶、貧困人口,都是農村衰敗現象的折射,是“假性貧困”的枝梢末節。就其本身收入低于貧困線也罷,或住房不安全也好,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不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尤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已不再屬過不去的坎。但僅僅圍繞貧困戶、貧困人口而開展的脫貧攻堅戰又“打”的非常艱苦,全體參戰人員均感身心疲憊。究其根源,還是沒有解決如上所述農村衰敗現象。
脫貧攻堅的總體策略是,對于殘疾貧困人口家庭、長期慢病貧困人口家庭,將通過低保扶持,和“五保”貧困家庭一并享受國家兜底保障政策。對因大病或因橫禍折騰臨時致貧的,政府則會采取救助措施給予救濟,幫其渡過難關。由此不難看出,脫貧攻堅戰的主攻目標,就是從本質上解決那些隱藏在農村衰敗現象背后的“假性貧困”問題。
三、消除貧困路徑探索
既然決勝脫貧攻堅戰的總體目標,就是從本質上解決那些隱藏在農村衰敗現象背后的“假性貧困”問題,那么,換句話就是要想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就必須徹底消除農村衰敗現象,從深層次解決農村衰敗現象存在的根源,在農村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上尋求出路,才能減輕人們印象上、視覺上、感觸上、心理上的社會貧困壓力,沖緩貧困戶、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并使全體干部群眾能夠緩過神、騰出手、回過頭,集中精力抓好貧困戶、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創造真正意義上的“因戶施策”、“一戶一策”扶貧工作環境,保證“戶退出、人脫貧”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在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戰中,必須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全面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工作,保護生態環境,統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注重區域優勢產業開發與扶持貧困戶增收相結合,強化區域經濟振興對貧困戶脫貧的輻射拉動作用,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扶貧包戶效果。
四、脫貧攻堅措施建議
1.狠抓思想教育工作:采取各種形式,廣泛開展“脫貧光彩”、“致富光榮”為主題的思想教育活動。深入宣傳農村致富能人的先進事跡和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典型經驗,激發貧困人口投入脫貧攻堅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貧困人口參與脫貧攻堅活動,并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脫貧致富目標的信心和決心。扭轉脫貧攻堅戰中“政府抓、干部急、群眾涼”的被動局面,把群眾尤其要把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參與積極性和致富勞動積極性調動起來,打一場群眾性的人民戰爭,才能奪得脫貧攻堅戰的最后勝利。
2.嚴禁耕地資源浪費:在認真貫徹《土地管理法》的基礎上,切實搞好耕地使用權流轉工作。對舉家外出創業、謀生,個人名下承包地連續撂荒2年以上的土地,應集體收回用作機動地或轉包給有種地愿望的群眾耕種。嚴禁耕地荒蕪,一能減少資源浪費,更可消除農村荒涼景象,緩解人們視覺上的農村貧困壓力。
3.打擊不敬父母行為:加大《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在深化體制機制建設的同時,一要積極探索家庭戶口管理辦法,有贍養義務和有贍養能力的子女,不得將失去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父母單獨分開另行食宿,不得把贍養老人的責任推給地方政府。二要通過鄉村廣播、鎮村事務公示欄或其他各種渠道,曝光農村社會忤逆不孝的客觀事實,晾曬那些兒女虐待老人的丑惡行徑。三要注重教育少數年輕夫婦,要像心疼兒女一樣孝敬老人,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睦家庭,解決空巢老年貧困問題。
4.拆除農村廢棄建筑:徹底清掃十幾年來的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示范村設施建設戰場。結合落實《農村宅基地使用管理辦法》,組織村、村民組集中統一拆除長期無人居住閑置舊房、殘墻、圈舍、工棚等廢棄建筑物。對極少數戶主非違章而又閑置廢棄建筑物,戶主惜物不愿拆除的,可通過適當標準的財政購買后予以拆除,“消斑祛痕”,恢復生態,雕琢社會繁榮興旺盛景。
5.強化居住環境治理:在拆除全部廢棄建筑物的同時,切實做好柴堆、糞堆、土堆、石堆、建筑垃圾堆“五堆”清理及居室周邊雜草清除工作。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和鄉規民約制定,以村或組為單位,建立每半個月進行一次集體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制度。保持村容村貌整潔、干凈、衛生,“消疤除皺”、“護膚美容”,改寫農村破敗、凄涼的“假性貧困”歷史,開創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農村新局面。
作者簡介:賈正朝,任職于陜西省山陽縣扶貧開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