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琴
摘要:本研究在批判繼承先行研究的基礎上,對第三者待遇表現的使用規則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研究。從聽話者屬于“外部”、第三者屬于說話者領域;聽話者屬于“外部”,第三者屬于聽話者領域;聽話者屬于“內部”、第三者和說話者也屬于“內部”;師生關系四個方面對第三者待遇表現的使用方法進行了詳細研究,并結合先行研究對第三者是孩子的場合進行了解釋說明。
關鍵詞:第三者待遇表現 “外部” “內部” 使用規則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7-0102-02
一、引言
日語中“待遇”一詞,是“得體表達”的意思,最初由岡田1900年提出。坂本惠、蒲谷宏(1991)指出,所謂的待遇表現,是指“表現主體通過對自己、對方和話題人物的關系以及表現場合的狀況、氛圍、表現形態等因素綜合考量之后,將某種表現意圖,使用相應的題材、內容、方法等表現出來的語言行為”。 永田(2001)中將“話題人物”稱為“第三者”。毋(2002)、毋(2012)將日語中的第三者待遇表現定義為,說話人基于對自己和話題中出現的第三者的人際關系的認識,將其用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的(一種待遇表現)。
沈宇澄、陳曉芬、應祥星(1986),張國生(1988),佐治(1992),宮岡、玉岡(2000)等先行研究均指出對中國學習者來說,日語待遇表現的習得很難。毋(2002、2012)提到,對人際關系把握的認識不足使得學習者覺得待遇表現很難掌握。對第三者待遇表現人際關系的把握及其使用方法,永田(2001)、毋(2002)、山田(2017)等先行研究中均有涉及。本研究將在批判繼承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第三者待遇表現使用方法的研究。
二、第三者待遇表現的使用方法
(一)先行研究
關于第三者待遇表現的使用,蒲谷、川口、坂本(1998)認為,是對和聽話者有關的話題人物使用敬語的表達。毋(2002)將其表述如下:
①受話人屬于“外部”時,要顧及到受話人領域的人;
②受話人屬于“內部”時,要顧及到位屬說話人和受話人之上的人。
山田(2017)以菊地(1994)現代語的分類為基礎,對第三者待遇表現的用法進行了分類。根據第三者與聽話人、說話人的關系,山田將其分為四大類:第三者屬于說話人領域、第三者屬于聽話人領域、第三者既屬于說話人領域又屬于聽話人領域和第三者既不屬于說話人領域又不屬于聽話人領域。
永田(2001)提到,對第三者的待遇表現體系,其實是對聽話者的待遇表現體系。本研究在批判繼承以上先行研究的基礎上,以聽話者屬于“內”還是“外”為劃分依據,對第三者待遇表現使用方法進行細化研究。
(二)本研究的使用規則
(1)聽話者屬于“外部”、第三者是屬于說話者領域的人(家人、自己公司的職員等)時,不對第三者使用尊他語。荻野(1990)中提到,規范上來說,當被測試者向他人提起自己的父親時,(對父親)不能使用敬語。現代日語中,當聽話者屬于“外部”,提到自己一方的人、物或其行為、狀態等時,應使用自謙語,不使用尊敬表達方式。如:
①(社內の忘年會で社外の人が多くいる場合に)
司會「社長からごあいさつを申し上げます。」(《敬語指針》,2007)
例句中,對“司會”來說,“社長”是自己一方的人,聽話者中“社外の人”是屬于“外部”的,應對自己一方的“社長”使用自謙語。
(2)當聽話者屬于“外部”,第三者是屬于聽話者領域的人(第三者和聽話者是主從關系的雙親、孩子、夫妻、兄弟等,聽話者公司的同事等)時,一般應使用尊敬表達方式。菊地(1994)提到,當涉及聽話者家人或其相關人物時,經常是抬高對方的表達方式,所以最好看成和第二人稱是一樣的。因此,對第三者的表達方式中,出現了與對聽話者一樣的尊敬表達(山田,2017)。如:
②よその會社からかかってきた電話に出る場合
山川:はい、高橋工業でございます。
小沢:太陽物産の小沢と申しますが、いつも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
山口:こちらこそ、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
小沢:恐れ入りますが、課長の山田様、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毋,2002)
此句中,對說話者來說,聽話者“小沢”和“課長の山田様”均屬于“外部”的人,應使用尊敬表達。
但當聽話者是孩子時,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一般使用零待遇。如:
③鈴木(男性 30代)と雄大(八歳の子供)との電話
鈴木:もしもし、田中さんのお宅でしょうか。
雄大:はい、田中雄大です。おじさんはだれ?
鈴木:雄大、鈴木のおじさんだよ、お父さん(3)。
雄太:いいえ、まだうちに帰っていない。(毋2002)
1います? 2いらっしゃいおます?
3いる? 4お帰りになりました?
(3)當聽話者屬于“內部”、第三者和說話者也屬于“內部”(自家公司等場合)時,要顧及到位屬說話人和聽話人之上的人,對其使用尊他語。但當最高位者出現時,應控制對次高位者使用尊他語(金順任,2005)。如:
④係長である自分が課長と一緒に部長室に行き、3人で話した)
自分:課長は、このように申しておりました。(《敬語指針》2007)
此外,家人之間、關系親密的朋友之間的會話中,也不使用尊敬表達。
(4)當第三者是學校的老師時,無論聽話者是屬于“內部”還是“外部”,對老師都要使用尊敬的表達。荻野等(1990)的研究中發現,以大學生為對象進行調查時,最禮貌的表達方式是對“大學老師”的。在學校中,師生關系優先“內外”意識(《敬語指針》,2007)。如:
⑤(高校生の鈴木と山田先生の會話)
鈴木:山田先生、「本能寺の変」について調べていますか、どんな本を読んだら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
山田:中原先生に聞いてみたらどうかい。中原先生は、歴史學を研究(3)から。(毋,2002)
1している 2しています
3されている 4されています
三、結語
本研究在批判繼承先行研究的基礎上,對第三者待遇表現的使用規則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研究。從聽話者屬于“外部”、第三者屬于說話者領域;聽話者屬于“外部”,第三者屬于聽話者領域;聽話者屬于“內部”、第三者和說話者也屬于“內部”;師生關系四個方面對第三者待遇表現的使用方法進行了詳細研究,并結合先行研究(毋2002)對第三者是孩子時的場合進行了解釋說明。今后,有必要對第三者待遇表現相關方向的習得情況進行考察研究。
參考文獻:
[1]待遇表現[M].文化廳,1971.
[2]井上史雄.第三者への敬語[J].國語學90.國語學會,1972.
[3]坂本惠,蒲谷宏.待遇表現教育の構想[J].早稲田大學日本語研究教育中心紀要第三期,1991(3):23-44.
[4]蒲谷宏,川口義一,坂本惠.狹義敬語の分類[J].日本語研究,早稲田大學國語學會,1996(3):1-13.
[6]永田高志.第三者待遇表現史の研究[M].和泉書院,2001.
[7]毋育新.第3者待遇の用法における中國人學習者の問題點ー現地調査の結果からの考察ー[J].麗沢大學論叢,2002(13):59-70.
[8]敬語の指針[J].文化審議會答申,2007.
[9]毋育新.日漢禮貌策略對比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10]毋育新.現代日語禮貌現象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4.
[11]毋育新.中國學生日語敬語習得問題點理論索據[J].外語教學,2015,36(2):57-60.
[12]山田里奈.第三者に対して用いられる尊敬表現形式―近世後期江戸語から明治中期東京語を対象として―[J].早稲田大學教育総合科學學術院學術研究(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編),2017(3):169-187.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