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澤 何志德 姜俊波
他在懵懂幼年時期失去左手。他是一名殘疾教師。
因肢體殘疾沒有通過大中專高校錄取體檢,為了生存,更為了心中一個夢想,他在高中畢業后走上三尺講臺,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他叫印保海,1963年10月出生于丹江口市浪河鎮錢灣村,1985年回鄉當上民辦教師,后輾轉多個村小任教,通過函授和成人高考先后取得中師、專科文憑,并于1996年民轉公,取得了小學高級教師職稱,現任教于丹江口市浪河鎮青莫聯合小學,擔任常務副校長(2012兼職主抓學校總務及營養餐管理)。
在從教30多年的時間里,印保海干一行愛一行,以滾燙的愛心呵護著偏遠山鄉的每一名學生,關愛學困生,所代學科一直在本地同類學校遙遙領先。多年來,印保海力所能及地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為了勸返流失生,他的足跡走遍轄區的每一條山路,成為學生喜愛、家長信任、社會認可的好老師。
多舛人生 他對苦難報以歌
印保海有著坎坷的人生和飽經苦難的家庭。在他兩歲多的時候,一場意外讓他失去了左手,導致后來無法通過大中專招考體檢。妻、女都患有不同的慢性病,自己還患有青光眼。最讓他痛心的是,2007年,兒子在高中畢業前因一場意外事故造成脊椎壓縮性骨折,下肢傷殘,讓一個如花的青春頓時凋零失色。至今兒子仍離不開雙拐,生活幾近無法自理。
生活報之以痛,他卻回之以歌。苦難并沒有壓垮印保海,他依然樂觀堅毅、兢兢業業,扎根山區小學,無論是班級教學還是教學管理,到后來的管理后勤,印保海像一頭不知勞累的老黃牛,默默地耕耘著。妻子、女兒患病期間,為不影響工作,他很少請假到醫院照顧,家里農活也都是利用假期或周末耕種。兒子發生意外后需要到襄陽一家醫院進行康復治療,印保海總是在周末和假期陪伴著兒子,從來不占用工作日,也從沒耽擱一天的教學。
印保海樂觀堅強的品質也讓他的兒子深受感染。幾年來,其兒子拄著雙拐,以頑強的毅力在十堰一家醫校學習,當前在十堰中西醫結合醫院實習。像他的父親一樣,身殘志愈堅。
直面挑戰 勇于創新善作為
青莫聯小為四所村小合并,不少農村學生因離校較遠而住校。2011年,湖北省全面實行農村寄宿制學校營養餐。2012年秋季起,印保海老師還在一線教學,學校就安排他分管食堂后勤管理。除了要讓近兩百名學生在校吃飽吃好、抓好日常餐飲衛生和食宿安全外,食堂收支賬目尤其是營養餐臺賬是一個比較艱巨的工作。
農村學校營養午餐,由國家直接補貼,而寄宿制學校的早晚餐卻要家庭支出。因此,不管學校大小,食堂餐飲臺賬就出現兩大塊,即營養餐部分和非營養餐部分。國家對營養餐核算管理非常嚴格,是上級檢查的重要部分。學生食堂臺賬成為后勤管理的“重頭戲”,一日三頓餐,要做兩本賬。因此,餐飲臺賬成為后勤管理人員十分頭痛和棘手的“老大難”。
2014年春,丹江口市后勤辦在學校食堂營養餐管理中推行“e會計”軟件,但這個軟件操作復雜,需要較為熟練的電腦操作技術,真正能夠使用者寥寥無幾。能否對Excel中的表格建立相應的計算公式,通過數據填寫自動生成、核算,達到日清、周清、月清,既能減輕自己在食堂管理中的工作量,又能讓臺賬一目了然?印保海在繁瑣食堂賬目核算中思考著這個問題。
在工作之余,印保海用自己有限的電腦操作技術,嘗試著電子表格使用的摸索、實踐,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完善,終于在2017年秋,一套簡單易學、操作簡便的學校食堂電子管理臺賬系統應運而生。不僅把就餐核算從繁瑣的手填計算中解放出來,而且打印出來的每日、每周、每月乃至每學期購物收支,而且營養餐及非營養餐收支環環相扣、前后印證、一目了然。他研創的營養餐電子管理臺賬受到上級后勤管理部門的充分肯定。
無私推廣 勞動成果惠同行
酒好不怕巷子深。印保海研創的學生食堂出入庫管理臺賬系統以其操作簡便和實用性不脛而走。2018年春季開學以來,慕名前往青莫小學取經學習的其他學校后勤管理人員紛至沓來,其中不乏高學歷肢體健全、比印保海年輕很多的人。印保海毫無保留,耐心傳授他的做法,手把手地指導。為了讓這套電子管理臺賬系統受益更多的后勤同仁,也為了他人不受旅途勞頓之苦,他主動把電子臺賬系統傳到丹江口市后勤管理群,與他人分享。對垂問者,他總是隔屏悉心指導。印保海把緊靠一只手、倆手指,在別人休息娛樂的時間,用艱辛的付出換來的勞動成果無私地與他人分享,聞者無不感動。
2018年3月,他代表丹江口市參加了十堰市學生營養餐工作年會,他是唯一一名參加會議的鄉村教師。會上,他通過PPT,向十堰地區數百名后勤管理人員介紹自己的這套營養餐電子管理臺賬系統,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辛勤耕耘 殘缺人生出彩
33年來,印保海始終堅持在鄉村學校一線工作。33年光陰,見證了他對每個學生的赤誠之心,記載著他對教育崗位熾熱的愛。他以扎實的工作作風教育人,以忘我拼搏的精神激勵人,堪稱育人楷模、師德典范。他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上級領導、學校同事和學生家長們的廣泛認可,并先后被浪河鎮、丹江口市、十堰市等上級主管部門授予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師德標兵、后勤管理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或表彰。
“不須揚鞭自奮蹄。在工作中,印保海老師不分分內分外;搞教學,他是一個拼命三郎,用滿腔愛心呵護著孩子們,培優補差,抓好班級教學。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帶動全校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熱情;搞后勤,他通過保姆式的管理,讓從學前班到五年級百余名山區孩子在校吃飽住安,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浪河鎮中心學校校長葉云立是這樣評價印保海老師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成績面前,他始終以淡薄的心態面對未來,不斷地激勵自己、鞭策自己,以奉獻教育無怨無悔的那份初心砥礪前行。他說,鮮花與掌聲只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還有太長的路要走、太多的東西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