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里之遙的南極海域,來自中國的首款海洋測量專用無人船M80,近日伴隨“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破冰逐浪,出色地協助中國第5座南極考察站建站的錨地測量工作。據介紹,M80歷時14 h完成5 km2海域多波束全覆蓋海底地形測量,不僅填補了中國在南極重點區域的考察空白,而且展現了無人水深地形勘測的中國創新實力。
荷蘭達門造船集團近日在位于霍林赫姆的船廠總部舉行了一場揭幕儀式,全球第一個被船級社認可批準使用的3D打印船舶螺旋槳WAAMpeller揭開了神秘的面紗。WAAMpeller由達門集團、德國螺旋槳制造商Promarin、軟件巨頭Autodesk和鹿特丹增材制造實驗室RAMLAB合作研發。法國船級社(BV)在測試階段參與其中,通過嚴格的試驗來驗證3D打印螺旋槳的適用性。據了解,此次制造的螺旋槳原型直徑為1.35 mm,重量達到400 kg,材料為鎳鋁青銅合金(制造船舶螺旋槳的常用材料之一)。這款3D打印的螺旋槳是基于Promarin的三葉螺旋槳創建的,能夠與Damen造船廠生產的Stan 1606型拖船兼容。 RAMLAB研究人員此前表示,3D打印技術是制造螺旋槳概念的一個根本改變。
國際海事組織近日授予中國連云港海事局船長盧國強 “2017年海上特別勇敢獎”,以表彰他在極其惡劣的海況下歷時18 h營救7名遇險船員的英勇行為。據了解,“海上特別勇敢獎”由國際海事組織每年評選一次,主要表彰那些在面臨自身失去生命的危險情況下,采取特別勇敢的行動,以超乎尋常的勇氣,設法救援海上人命、防止或最大限度減小對海洋環境損害的人們。
國際郵輪協會(CLIA)發布《2018年郵輪業前景》報告顯示,郵輪業在未來一年仍將保持在積極增長的軌道。根據《2018年郵輪業前景》預測,將有2 720萬名乘客在2018年出游。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國際郵輪協會計劃在2018年推出27艘新的遠洋郵輪、江河郵輪和特種郵輪。在全球范圍內,郵輪業的支出總額為1 260億美元,擁有100多萬名全職員工,他們的收入為410億美元,比前幾年有所增加。
2017年12月7日,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第119屆會議在倫敦總部召開。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張曉杰副司長當選為會議主席。這是我國代表首次當選理事會主席。理事會是國際海事組織的重要決策機構,在大會休會期間履行大會職能,審議該組織戰略規劃、預算、人事以及成員國審核等重點議題。繼我國高票連任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后,張曉杰的當選,再次體現了在海事領域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高度認可。
2017年11月28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一行赴杭州調研京杭運河杭州段航運情況,副省長高興夫、杭州市市長徐立毅、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郭劍彪等領導陪同調研。李小鵬部長一行乘船考察了京杭大運河三堡船閘至武林門段,聽取了杭州市航道基本概況以及三堡、新壩、富春江船閘相關情況,浙江省航運對運河經濟帶建設的推動情況以及全省水運復興工作情況的匯報。李小鵬部長重點詢問了京杭運河二通道建設情況,并指出,利用好發展好運河浙江段意義重大,下一步要積極推進運河的提升改造,進一步發揮大運河黃金水道作用。
2017年12月19日晚,長204 m、載重噸35 265 t的“海洋之夢”外籍郵輪,進行為期19天的維修后,從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駛出。“海洋之夢”郵輪已有36年的船齡,這是該輪首次到中國維修,是浙江修船企業首次進行全方位修理郵輪,也是我國修船企業首次采用超高壓環保技術承修的大型郵輪。
2017年12月21日,宜昌市交通運輸局與國家電網宜昌供電公司在三峽游客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啟用宜昌港掃碼岸電,標志著長江上首家“掃碼岸電系統”投入使用,宜昌破解港口岸電推廣使用難題翻開了新的篇章。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是減少船舶污染排放的重要措施,也是踐行長江大保護、服務民生、解決航運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的具體體現。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大氣污染防治和電能替代工作目標,共同努力,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力爭2020年實現標準化的智能港口岸電全覆蓋。
2017年12月14日,大連海事大學舉行了2017年度科技創新大會。會上,“無人駕駛船舶技術與系統協同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將對無人駕駛船舶開展全面系統研究。該研究院由大連海事大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級社、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參與建設。據了解,近年來,大連海事大學大力倡導科技創新、激發人才活力、營造良好環境,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標志性的科技成果,在研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船舶操縱模擬器、輪機模擬器、船舶交通管理系統、航海電子海圖等領域成果豐碩。此次大會回顧了近三年學校科技工作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科技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并從創新科技體制機制、打造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頂層規劃等9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的思路和舉措。
近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印發《關于全面加強航運公司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全國海事系統各單位大力推動航運公司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引導企業建立“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工作體系,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轉變。《通知》強調,各單位要加強監督檢查,通過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公司監督檢查、船舶安全監督等方式,加強對航運公司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公示、教育培訓及考核情況的監督檢查,指導、督促制度的建立、落實工作。
近日,由煙臺打撈局承擔的交通運輸部“大噸位沉船整體打撈探測、起浮技術及裝備”科研項目通過部專家組驗收,標志著我國大噸位沉船整體打撈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解決了我國大噸位沉船整體打撈過程中面臨的沉船探測、起浮等核心問題,重點突破了大噸位沉船水底姿態探測、沉船船體損傷高清晰觀測等重大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