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珠 榮曉 吳穎

梁雅珠老師1978年開始從事學前教育研究,如今已有40年光陰。長期在一線進行教育研究和實踐經驗讓她發現,真正能夠左右孩子成長的不是學校,不是教育機構,而是家庭。家庭中,父母的自身行為以及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會形成深遠影響孩子成長的家風。家風對孩子的潛在影響力是巨大的,可以說,家風什么樣,孩子就什么樣。
已從重要教育崗位退休5年的她,依然關注著教育,尤其是看到身邊許多孩子的家庭現狀,對家庭教育,尤其是優秀家風如何傳承、如何落地有著自己的思考。
讓家重新找回“家味兒”
如今,許多家庭把教養孩子當成一個重大課題,一個戰略性問題。而在梁雅珠老師看來,家庭賦予孩子的,應該是血緣親情的一種表達,是讓孩子體會到與家人之間密不可分、相互信賴的親密關系。可現在的家庭教育,卻充滿了功利化、目標化,甚至被量化了。
由于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大部分孩子都被困在殘酷的競爭大軍中,你爭我奪。因此,家就變成了孩子從學校回來后的第二課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已成為家長的定式思維,來自群體的壓力也讓不少原本淡定的家長慌張起來,不得不跟著“大潮”逼孩子一路比拼。
梁雅珠老師感嘆說她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個看起來溫和可愛的小姑娘曾經惡狠狠地和她說,特別希望自己的家里著大火,因為這樣就可以把鋼琴燒掉,媽媽也就不會再用毛衣針扎著讓她練琴了,她終于可以逃走了。小姑娘的訴說讓梁雅珠老師又驚又急,驚的是孩子對鋼琴、對家人如此地恨都讓父母毫無察覺;急的是如此的家庭環境還怎么能讓孩子有健康成長的身心?!其實,一個人對家的眷戀,是因為家溫暖、安全、愉快,讓人放松,有幸福感。當一個孩子對家或者家人有完全的信賴時,教育結果也往往會非常理想。可太多家庭的“變質”,非但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幸福,反而是更加充滿了焦慮、不安、無奈以及對未來的恐懼。當家應有的親密關系被毀損,當家失去了港灣、幸福小窩這種本質的定位時,家的味道就變了。家的味道變了,良好的家風熏陶也就沒了基石,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
想教育好孩子,想用優秀的家風影響孩子,為孩子注入成長力量,想讓孩子幸福,首先必須讓家庭回歸家的本質,讓孩子回歸到正常的家庭關系中,讓家有家味兒。父母自己最該卸下那些捆綁家庭的沉重、功利的東西,保持平和的心態,對抗浮躁的風氣,全然接納孩子,懂得理解、尊重孩子,為孩子搭建安全、溫暖、愉悅的家。
家風傳承,不是口號,需要落地
我們常說的個人素養,包括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性格等,都是受家風影響的。但提到家風,人們容易把它看成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好像只有大家族才有,或者是一定要有正規的家訓作為記錄。但在梁雅珠老師看來,家風其實就落在每個家庭的實際生活中,就存在于家人之間的關系中,是家庭的一種文化符號。她回憶自己家從爺爺那輩起就是老北京。印象里,老北京人的文化、規矩比較多,比如吃飯只能吃靠近自己的盤子里的食物,吃東西時不能吧嗒嘴,老人不動筷孩子不許吃,等等。包括她記得自己小時候回家,每次叫門時都會先叫聲“媽媽”,再說“請給我開下門”,那時有些同學就特別不理解,怎么開個門還得先叫聲媽媽。梁雅珠老師說這就是家里沿襲的規矩,家人一直都這么做。可見,家風看不見,卻是非常實在的傳承,而且絕不是口頭說說,而是每位家庭成員都要腳踏實地去做,才能形成真正的優秀家風傳承。
在這個時代,梁雅珠老師也提醒我們,需要經常審視那些在家庭中傳承已久的家風,看看哪些優秀的家風丟失了,需要尋找回來;而又有哪些家風可能不適應這個時代了,則需要拋棄。也就是說,家風傳承,也需要與時俱進。
每個家庭的優秀家風可能不太一樣。可能有些人家的家風是刻苦學習,有些人家注重的家風是崇尚善良,這些都沒有對錯,都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強大基因,不用刻意改變,只要讓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就是優秀家風在落地。
做真實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
既然和諧的家庭關系是優秀家風傳承的基礎、前提和條件,那么父母就一定不能和孩子處于一種對立,甚至處于綁架與被綁架的關系中,不能出現“我出錢讓你念書,你就必須考進名校回報我”“我沒實現的理想,你必須實現”等這種雇傭、對立的關系。
優秀家風傳承的起點,以及教育的起點都在父母,而不是在孩子。想讓孩子優秀,父母應該以真實的面貌、成長的姿態站在孩子面前,先讓自己變得更好。梁雅珠老師說她有一次打車時遇到一位司機朋友,兩人聊起教育孩子的話題。司機朋友說他家孩子不愛讀書,為了讓孩子讀書,他只得拿本書裝模作樣地坐在那里裝相。梁雅珠老師覺得這位司機爸爸非常清楚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這點值得肯定,但是在做法上如果稍微做些調整,效果會更好,比如可以真的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讀一讀,而不是假裝讀,哪怕從小說、插畫多的書讀起。其實孩子都是聰明又敏感的,父母是戴著面具和自己演戲,還是呈現出了真實的狀態,一看便知。所以如果真的想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不如從骨子里改變自己,變得更好,給孩子做好榜樣。
優秀家風對孩子的影響,一定是從家庭核心成員開始的。身為父母,不要包裝自己,不要戴著面具生活,需要由內而外地真正改善自己,才能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改變本身,便已經起到了最好的榜樣作用。
家風是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靈魂交流與傳遞,父母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生活態度,就是將優秀家風傳承給孩子的最佳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