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霞 覃靜

谷雨的由來
谷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0°時即為谷雨,在每年公歷4月19~21日之間,今年的谷雨為4月20日。谷雨為“雨生百谷”的意思。“清明斷雪,谷雨斷霜。”進入谷雨,意味著寒冷的天氣即將過去,天氣逐漸轉暖。
谷雨都有哪些講究?
谷雨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是播種移苗、種瓜點豆的最佳時節。谷雨過后,雨水逐漸增多,雨水的降臨更加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但總的來說,這時候雨水仍然偏少,故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谷雨食椿迎新春
“三月八,吃椿芽兒。”谷雨前后,香椿樹吐出嫩芽,早春市場上香椿新芽初綻,令人垂涎欲滴,這時的香椿芽營養價值最高,有“樹上蔬菜”的美稱。“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后椿芽生木質。”可見,采摘香椿芽多選在谷雨前進行。谷雨食椿,有著迎接新春到來的美好寓意,在我國古代,香椿芽還被當作貢品,奉獻給皇親貴族。
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花又作“谷雨花”,它的花期在農歷三月,正值谷雨時節。自古每逢谷雨,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四川彭州等地的牡丹盛會相繼舉行。“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游人賞花觀燈,感受著花意盈盈的春季。《愛蓮說》中則有“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等詩句,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稱,是雍容華貴、繁榮昌盛的象征。賞牡丹花的最好季節在谷雨之后3天,此時的牡丹最令人心醉神迷。
驅殺五毒
谷雨后,氣溫逐步升高,病蟲害開始增多,為了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及對人的傷害,我國有些地區的農民有張貼谷雨貼的習俗,一邊進田滅蟲,一邊貼符貼,以驅兇納吉。說到谷雨貼,其實是年畫的一種,多用鮮明的色彩對比、剛勁有力的線條刻畫出逼真的形象,給人以沖擊感,表現當地鄉土民俗及鄉土氣息,還附有諸如“敕令”“此貼臥房大吉利”“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遲七星劍,單斬蝎子精。”等文字,體現出人們除害蟲、圖安寧、祈求五谷豐登及期盼生活美好的心愿。
谷雨來臨怎么吃?
減酸增甘,疏肝養脾
《養老奉親書》中有言:“春,肝氣旺,肝屬木,其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春天萬物生發,草木條達,春與肝相應,肝旺則易克伐脾土,故此時仍應以抑肝補脾、減酸增甘為主,飲食上可以給孩子吃些山藥、大棗、核桃、香蕉、百合、木耳、銀耳、雞肉、豬肉等補脾食物,比如做成紅棗蒸山藥、百合粳米粥、銀耳百合羹等,增加孩子飲食的興趣。同時注意要避免因飲食不節制導致積而化火。
谷雨前后還需要食用一些能夠調節情緒和緩解精神疲勞的食物。春季肝旺,孩子容易出現性急易怒、夜寐不安的表現,適當多食用一些含維生素B較多的食物,比如谷類食物、豆類制品及精瘦肉等。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多吃一些堿性食物有助于緩解人的急躁情緒,例如海產魚、蝦、蟹、貝類等。另外還要多吃綠葉蔬菜,有助于疏肝、清肝火。
節氣保健有講究
谷雨夏未到,冷飲莫先行
雖然天氣轉暖,但早晚還有明顯的涼意,而且空氣濕度也大。孩子多“脾常不足”,過食寒涼可致寒濕凝滯,脾胃受損,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甚至導致厭食,所以不要過早地給孩子吃冷飲。可以給孩子吃些健脾祛濕的食物,如山藥、芡實、白扁豆、薏米、冬瓜、赤小豆等。谷雨正處在春夏交替時節,一年之計在于春,此時,給孩子調養脾胃,也有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
適當運動,調適心情
谷雨時節天氣漸暖,可以多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符合季節規律的運動,如到公園、廣場、樹林等地踏青、慢跑、放風箏等。但應遵循“懶散形骸,勿大汗,以養肝氣”的原則。此時人體陽氣漸升,氣機容易發散,易出汗,而出汗過度則會傷心氣,影響夏季時身體的氣血運行,所以,此時孩子運動切忌出大汗,出汗后要及時擦干,換上干爽的衣物,以免感寒受涼,同時還要保持心情舒暢,保證充足的睡眠及休息,促進生長發育。
楊花落盡子規啼
隨著天氣轉暖,桃花、杏花相繼爭芳吐艷,美不勝收,吸引著人們紛紛踏青春游。但楊絮、柳絮也開始四處飄落,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季節性疾病的孩子此時應注意謹防花粉過敏,做好防護措施。
每天可以用生理鹽水給孩子沖洗鼻腔,減少過敏原對鼻子的刺激。在飲食上建議少吃油炸、辛辣刺激以及易引起過敏的食品。天氣轉暖后,沉寂的細菌、病毒等也開始滋生活躍,此時最應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盡量避免到人多、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做到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做好預防接種,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