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在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但是它們的化石卻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古生物研究員徐星帶著名為“隱藏在恐龍手指中的秘密”講座,做客于上海自然博物館。《小主人報》的小記者們有幸前往聽取此次講座。
通過講座,我們了解到,恐龍在早期與人類一樣擁有五根手指,到了晚期,才逐漸退化為三根或是兩根。徐星研究員告訴我們,他覺得在前白堊紀恐龍大滅絕的事件中,恐龍其實并沒有完全滅絕。它們中的一支靠著飛行的本領存活了下來。這一支恐龍逐漸進化,它們的后裔就是現在的鳥類。經科學研究證明,恐龍的手指數與現代鳥類的手指數一樣,都是三根。可是,后來經過研究發現,恐龍退化的是外部的第四指和第五指,而鳥類退化的是第一指和第五指,這與“鳥類是恐龍后裔”的結論產生了矛盾。在現場,徐星教授對此矛盾之處進行了解答。他說:“這是一種名為‘基因搬遷’的現象。”鳥類第一指的基因搬遷到了第二指,第二指的基因搬遷到了第三指,以此類推。鳥類發現,自己的第一指和第五指對飛行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會拖累它們,于是,便把自己的第一指和第五指退化了。而恐龍的基因卻沒有發生搬遷現象,它們覺得,自己的第四指和第五指對于捕獵、奔跑沒有幫助,于是就把自己的第四指和第五指退化了。
我們在后期的提問環節中了解到,隨著科學的發展,現在可以通過算法來推測恐龍當時死亡的年齡,還可以通過儀器探測出化石的位置。
在本次采訪活動中,我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也對恐龍手指的變化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研究員們能破解更多的恐龍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