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進
地理圖表包括各種地理事物分布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數據統計圖和地理景觀圖等,它通過圖示、數據等來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及其影響。地理圖表所承載的功能是圖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地理事實、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聯系。地理圖表的閱讀和分析是學習地理的重要途徑,高中地理學習中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讀圖能力,就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地理圖表來分析地理,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形成地理素養。
一、高中生地理讀圖方面的普遍問題
一是缺乏完整的讀圖思維路徑規劃意識。做任何事情都應有規劃,否則目標就不明確,方向就不準確,路線就不精確。地理讀圖也是如此,地圖用符號語言來表達地理事物及其發展變化,更是要求目標明確、方向準確、思路精確。比如,閱讀《地球公轉示意圖》時,一要讀懂圖名,看清要素,畫出方向;二要指明方向、周期、速度和軌道;三要區分二分二至的晝夜情況,寫出節氣時間;四要對形成四個節氣時晝夜變化情況的原因等問題進行分析。但能完成以上四項的學生很少,這說明學生缺乏完整的讀圖思維路徑規劃意識。
二是缺乏整體聯系和差異比較意識。整體聯系和差異比較是培養地理思維、提高地理素養的重要思維方式。地理環境存在整體性和差異性的特點,地理要素之間具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學習地理要用聯系的觀點和比較的方法培養綜合思維。然而,地圖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功能和價值,能夠更直觀地提供地理事物聯系和差異比較的結果。如閱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時,要以氣候為基礎與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進行地理聯系,并就同一緯度大陸兩岸的同一氣候類型的面積大小、分布特征等進行比較。但是,大多數學生在讀圖時,只停留在地圖所呈現的知識層面上,缺乏對地圖中的地理事物進行整體聯系和差異比較。
三是缺乏以圖設疑的問題意識。設疑原指作文的寫作手法,但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學科都會利用這種方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實施建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疑是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如果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覺利用地圖設疑,將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但事實上,學生的自覺問題意識較差,若教師不提問題,學生就不會自覺提出問題。這導致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不能加以利用,不但達不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反而會對其學習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二、構建以圖設疑的讀圖思維
關于提高讀圖能力的方法,各種教學輔助資料闡述較多。比如,常規方法有:讀圖名、看圖例、找地理要素和分析問題等。多年來,雖然教師們基本上都是這樣教學,但總是達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應做好以下兩點。
1.讀圖明意
讀圖明意是指能夠通過讀圖明白圖示的意圖,即要通過圖示信息明確地理圖表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所體現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所論述的地理成因及地理影響等。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用聯系的觀點和比較思維進行地圖閱讀。下面以《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為例加以說明(見圖1)。
第一步,規劃讀圖思維路徑。一是讀圖名,看圖例,在世界地圖上了解氣候類型的地區分布;二是理清以氣候類型為思維原點的各地理要素間的地理聯系;三是從宏觀和微觀角度比較氣候在分布特征、分布面積等方面的差異。
第二步,以氣候分布圖為平臺展開地理聯系。地理聯系的內容很多,涉及范圍廣,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進行目標任務的設計。聯系得越寬廣、越深入,學習效果就越好。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四個方面展開地理聯系:一是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及氣候特征;二是聯系世界洋流分布圖、世界地形圖、氣壓帶和風帶示意圖分析幾種典型氣候分布及特征;三是比較分析世界氣候分布與世界降水、世界植被分布、世界自然帶分布等的聯系;四是分析各地氣候對自然環境的形成和變化、人類活動、農業地域類型等的影響。
2.以圖設疑
根據圖示進行問題設置,是一個關鍵環節。它通過自主問題設置,達到對知識的運用、拓展和延伸。有以下兩種問題設置的方法。
一是根據圖示信息進行常規性問題設置。比如,通過讀圖分析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較大的原因,簡述南北美洲西岸氣候分布特征及成因。像這樣的問題較多,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基本都能自己設置問題。
二是根據圖示信息發揮想象力,進行創新性問題設置。想象力是創新思維發展的基礎,懷特海認為:充滿想象力的探索將會點燃激動的氣氛,這種氣氛會帶動知識的變化。想象力使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時,能夠站在一個充滿智慧的視角進行審視,思維能夠保持活躍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可將一些典型問題、例題進行整理,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對這些問題進行創新思考。
資料表明,近年來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強。同期,墨西哥灣暖流較為穩定,北大西洋暖流減緩。據此并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2中A處洋流的流速變化表現為 (加速或減慢)。
(2)B處海水蒸發量增加,對同緯度東岸陸地造成的影響及原因是 。我國可能受此影響的地區是 。
上述問題的空間跨度大,地理聯系性強,據此可以得到啟示:對具有動態變化的地理要素,要求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分析地理要素的強弱、大小、快慢等變化對具有聯系的地理事象的影響,這是靈活運用知識的關鍵。因此,要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就要進行發揮想象力的思維訓練。
三、結束語
在長期的學習實踐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不只是構建模式,而是要在學習的間隙獲得更多新奇的靈感。只有經過不斷有效的訓練才能進行準確的地理聯系和地理推理。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科學設置問題,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解圖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