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彥坡,李樹柏,張黎輝,劉希玲,郝麗霞
(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青島 266000)
植物病毒種類繁多,目前發現的病毒病多達幾百種,數量僅次于真菌病害,每年因此而造成的損失重大[1]。品種利用、栽培管理、防蟲脫毒等常用于田間生產防治病毒病,但收效甚微。病毒病的防治主要以早期預防為主。嘧肽霉素是胞嘧啶核苷肽類新型抗病毒劑,具有預防、治療作用。其可延長病毒潛育期,破壞病毒結構,降低病毒粒體濃度,通過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達到防治病毒病的作用;同時其還能抑制真菌菌絲生長,誘導植物產生抗性蛋白,提高植物的免疫力[1]。鹽酸嗎啉胍是廣譜、低毒抗病毒劑[2]。其施用于植物葉面后,經由水氣孔進入植物體,通過抑制或破壞核酸和脂蛋白的形成,阻斷病毒復制過程,從而起到防治病毒的作用[3]。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是青島瀚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一種新型抗植物病毒病制劑,其毒性較低,殘留少,對眼和皮膚無刺激性,適用于蔬菜、瓜類。
供試藥劑: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10%嘧肽霉素+10%鹽酸嗎啉胍),青島瀚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開發中心研制;對照藥劑: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市售產品。
室內試驗和田間試驗均設4個藥劑處理,分別是: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1 000倍、1 500倍、2 000倍液;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另設清水空白對照。供試作物為心葉煙、番茄(品種為硬粉8號),按田間正常生長管理進行。
采用汁液摩擦接種法[4],人工接種煙草花葉病毒(TMV)至盆栽的健康心葉煙。分別于接種前和接種后48 h對心葉煙葉片進行藥劑處理,每處理30株,重復3次。采用清水噴施為對照。接種5 d后調查每葉枯斑數,計算枯斑抑制率。計算公式如下。

試驗在山東省壽光市紀臺鎮齊家莊番茄大棚進行,試驗地面積867 m2,雙行單株栽培,每667 m2種植番茄4 500株,用藥時番茄處于開花結實期。試驗小區面積為36 m2,各小區隨機區組排列,設4次重復。于發病初期進行第1次噴藥,每隔7 d施藥1次,共施藥3次。

第1次施藥前調查病情基數,第2次施藥后7 d、第3次施藥后10 d調查病情。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調查,每點取6株。根據病葉分級標準記錄植株發病情況,計算防治效果,并采用DMRT法統計處理間防效差異顯著性。施藥后對作物進行安全性調查。病葉分級標準為:0級,無任何癥狀;1級,心葉明脈或1~2片葉呈現花葉;3級,中上部葉片出現花葉;5級,除多數葉片呈現花葉外,少數葉片畸形;7級,多數葉片出現重花葉、畸形、皺縮現象或植株矮化;9級,多數葉片出現重花葉、畸形現象,植株明顯矮化,甚至枯萎死亡[5]。計算公式如下。
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心葉煙花葉病毒的室內抑制效果見表1。

表1 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TMV的枯斑抑制率
由表1可知,接種前、接種后用藥,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心葉煙TMV的枯斑抑制效果好于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接種前用藥對心葉煙TMV的枯斑抑制率為67.1%~83.7%,接種后用藥對心葉煙TMV的枯斑抑制率為64.8%~80.7%,接種前用藥的效果好于接種后用藥。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TMV的枯斑抑制效果隨著藥劑濃度的降低而降低。
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番茄病毒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番茄病毒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第2次用藥后7 d,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的相對防效為66.58%~75.96%,高于對照藥劑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的防效。第3次用藥后10 d,各處理對番茄病毒病的相對防效均有上升,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的相對防效為73.41%~84.42%,均高于對照藥劑69.01%的防效。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與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處理間防效差異顯著,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不同濃度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

表2 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施藥后各藥劑處理對番茄植株生產無顯著影響,未發生藥害。此外,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病毒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對已發生的病毒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的防治效果以1 000、1 500倍液處理為好。
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良好,防效為66.58%~84.42%,顯著優于對照藥劑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對已發生的病毒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施藥后發病植株逐漸恢復正常。20%嘧肽·嗎啉胍懸浮劑適宜施藥濃度為1 000~1 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