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坦
(貴州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二總隊,貴州 六盤水 553000)
GPS-RTK技術,是一種新型的衛星定位測量方法,通過處理兩個測站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差分,將基準站采集的載波相位發給用戶接收機,從而求出差解算坐標。目前而言,該技術主要用在地形測圖、控制測量、工程放樣中,在野外可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并顯著提高作業效率。彌補了傳統光學通視的弊端,在氣候、能見度等要素上的要求放寬。而且,電磁波具有較強的穿透性,不論是復雜地形、還是地物障礙,均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測量位置的坐標。
簡單來看,GPS-RTK技術就是GPS技術、數傳技術相結合,能對測量得到的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從而在短時間內獲得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在結構組成上,主要包括控制中心、基準站、流動站三個部分,并在基準站和流動站上安裝接收機。工作期間,不同位置的接收機,均能在同一時間接收到同一GPS發射的信號,經系統處理后獲得相應信息,工作原理見下圖1。其一,基準站可對已知位置信息、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對比,得到差分改正值,經GPRS網絡或無線網絡傳輸至流動站。其二,流動站接收GPS觀測數值,通過計算得到信息,能提高差分改正值的精確度,從而保證位置信息更加準確。在整個定位測量過程中,僅需要幾秒時間,因此效率高,方便在相關工程中推廣。

圖1 GPS-RTK技術原理圖
(1)區域放樣。區域放樣是先控制、后碎步的過程,應用GPS-RTK技術進行放樣,要明確整個測區內的控制點,制定合適的測量方案,要滿足加密控制網的精度要求??刂泣c的坐標要準確,對應的大地坐標也要準確;放樣數量要足夠多,保證分布范圍合理,明確測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實際操作上,主要分為兩種放樣形式:一是點放樣,二是線放樣。技術人員只需將設計點位坐標輸入電子手簿,然后在場地內走動,按照GPS接收器的指令操作,即可放樣出設計點位。實踐證實,利用GPS-RTK技術進行區域放樣,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也能保證放樣精度。
(2)礦區測量。第一,地形現狀測量。針對礦山的采剝現狀進行測量,傳統測量方式需要建立控制點、圖根點,并將其標注在圖紙資料上,作為測點記錄。隨著測量技術的進步,全站儀、電子手簿、地物編碼的配合,雖然創新了測點記錄方式,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即碎點拼圖不當會返工。GPS-RTK技術的應用,由于覆蓋面積廣,1個測量點能滿足半徑為10km的測量作業需求,省去了控制點轉移、設備重復搭設等環節,從而提高測量精度。第二,土方工程測量。在土方工程上,利用GPS-RTK技術可以完成驗收測量作業。一般情況下,完成一個點的測量僅需2秒~4秒,精度在2cm~3cm之間;配合成圖軟件,可以形成一體化數據鏈,省去數據的輸入、轉抄等環節,實現了制圖的數字化。測量期間,使用的人員數量少,可完成數據采集、填繪更新、采集碎步點位等任務。而在非蔭蔽礦區,可以建立單基站CORS系統,利用VRS技術提供實時測量服務,既能實現無人值守,又能保證測量的動態性和連續性。第三,地面變形監測。在氣候、水文、施工技術的影響下,礦區地面可能發生變形,出現沉降、位移等現象。地面變形監測,就是動態觀察礦區地面點的水平位置、高程,和相鄰數據進行比較,從而得到位移量、沉降量。在具體操作上,大多是在礦區內預先設置基準點、形變觀測點,形成整個觀測網絡,如此得到的測量精度,能滿足地面變形測量的要求。相比于傳統測量方式,GPS-RTK技術的應用,從靜態數據采集轉變為動態實時監測,測量結果更加精確,有利于礦區地面變形分析,制定有效應對措施。
(1)測點布置。在礦山測量中,GPS-RTK技術雖然具有諸多優勢,但也會帶來測量誤差,通過規范測量行為,可以有效減小誤差。其一,測量過程中,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的距離,控制在10km以內;控制點要均勻分布,實現聯測,減少多路徑、點位中誤差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二,測量前,要了解礦區具體情況,為保證衛星系統正常發揮作用,要保證測站之間視野開闊。在礦洞、橋涵等部位,由于遮擋衛星,可能影響測量作業,或導致測量精度降低。
(2)基準站選擇。在基準站的選擇上,應該滿足以下條件:①設置在坐標已知點上,或條件良好的未知點上;②要求基準站地勢較高,能滿足通視條件;③在基準站周圍200m,不能出現高壓電線、無線電發射臺,避免影響信號傳輸;④電臺天線架設在接收機的北側,避開南北極衛星的空洞區。
(3)信號輸送。GPS-RTK技術的應用,基準站和流動站之間的聯系依靠脈沖電信號,測量期間應該避免電磁干擾,或者延長觀測時間,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4)轉換參數。GPS-RTK測點的坐標,是在WGS-84坐標系中的位置,而實際測量使用的是1954北京坐標系。這兩個坐標系采用的定位參數不同,因此坐標差異大,具體到礦區上差異達到數百米,還伴有方向上的旋轉?;诖?,GPS-RTK測量前,要測定礦區的基準轉換參數。
(5)觀測時間。GPS-RTK測量期間,利用接收機接收衛星信號,繼續確定地物的坐標。分析測量誤差,主要來源于GPS衛星、衛星信號傳播、接收機等。其中,GPS衛星、衛星信號傳播帶來的誤差不可消除,接收機帶來的誤差可以人為干預。實際測量中,工作人員應該選擇有利的觀測時間,將接收機的PDOD值控制在6.0以內,以此減小GPS誤差,提高定位精度。
(6)電力保障。實施GPS-RTK測量時,流動站必須有充足的電力供應。如果電力配備不足,難以滿足長時間觀測需求,就會造成測量中斷。考慮到礦山測量多位于山區,自然環境惡劣,工作人員必須配備大容量電池,以保證測量作業的連續性。
GPS-RTK技術具有作業效率高、定位精度高、自動化程度高、限制條件少的特點,是一種新型的測量技術。文中從區域放樣、地形現狀測量、土方工程測量、地面變形監測等方面,闡述了GPS-RTK技術在礦區測量中的應用,并總結了相關注意事項。希望為實際測量作業提供經驗借鑒,推動礦山開采和管理工作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