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華,郭良芝,魏有海,李 瑋,陳紅雨,郭青云
(青海農林科學院/農業部西寧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青海省農業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青海西寧810016)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全年種植面積達3 000多萬hm2[1]。麥田雜草是影響小麥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做好麥田雜草化除是奪取小麥高產、穩產的重要技術措施[2-4]。青海省屬高原冷涼地區,主要種植春油菜、春小麥、蠶豆等,作物輪作倒茬過程中麥田的雜草危害比較嚴重,春麥田雜草共有87種,隸屬于25科。其中單子葉植物1科8種,雙子葉植物24科79種。豬殃殃、藜、蕎麥蔓、密花香薷、節裂角茴香和萹蓄6種雜草為田間的優勢雜草,其中野燕麥、旱雀麥等為田間區域雜草[5],田間迫切需要禾本科和闊葉雜草兼防的除草劑。
氟唑磺隆屬新型磺酰脲類除草劑,是春麥田高效除草劑,可被雜草的莖葉和根吸收,通過抑制雜草體內的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破壞雜草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謝而發揮除草活性[6-7],對野燕麥、雀麥等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雙子葉雜草有較好的防效[8-12]。氟唑磺隆持效期長,有較強的除草活性,但對后茬作物安全性的報道國內未見有。本試驗通過田間小區試驗驗證氟唑磺隆對春麥田雜草的除草活性及對后茬作物的安全性,以期為小麥田雜草防除提供依據。
試驗品種:直播春小麥品種為高原483。
供試藥劑:70%氟唑磺隆WDG(有效成分量,下同),江蘇瑞邦農藥廠有限公司提供。
對照藥劑:70%氟唑磺隆WDG,愛利思達生物化學(北美)有限公司產品,對照藥劑已登記。
春小麥田主要雜草有野燕麥(Avena fatuaL.)、藜(Chenopodium albumL.)、薄蒴草(Lepyrodiclis holosteoides)、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Benth)、豬殃 殃 (Galium aparineL.)、 寶 蓋 草(Lamium amplexicauleL.)、節裂角茴香(HypecoumleptocarpumHook)、野油菜[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等。
試驗設在青海省農科院植保所試驗地,屬川水地區,海拔2 230 m,年降水量380 mm左右。土壤為栗鈣土,有機質含量為1%,pH值約7.8。試驗地平整,屬川水灌溉區,肥力中等。田間主要雜草有藜、密花香薷、野油菜、苦苣菜、澤漆、冬葵、酸模葉蓼等,發生密度較大且分布較均勻。前茬作物為油菜,使用48%氟樂靈2 700 mL/hm2防除雜草。
1.3.1 70%氟唑磺隆WDG防除春小麥田雜草效果及對春小麥的安全性試驗。試驗設70%氟唑磺隆WDG(有效成分量,下同)15.75、21.00、31.50、42.00 g/hm2,70%氟唑磺隆WDG21.00 g/hm2(對照藥劑),人工除草,空白對照(噴施等量清水),共7個處理。小區面積20 m2,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采用新加坡“利農”公司生產HD400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錐形噴頭)施藥。于2016年5月12日施藥1次。施藥時春小麥3~5葉期,野燕麥1~4葉1心期,其中4~5葉齡株占80%,田間主要闊葉雜草藜葉齡范圍為子葉~5葉,野油菜為子葉~5葉,密花香薷為子葉~3對葉,澤漆為子葉~8葉,冬葵為子葉~1葉,豬殃殃為子葉~4輪葉,苦苣菜為子葉~3葉。
1.3.2 70%氟唑磺隆WDG對后茬作物安全性試驗。試驗設 70%氟唑磺隆 WDG 21.0、31.5、42.0 g/hm2,另設不施藥的為空白對照,共4個處理,重復4次,每個小區60 m2,隨機區組排列。采用“沒得比”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對水30 kg/667 m2均勻噴霧。小麥葉齡為3葉1心~5葉,野燕麥為2~3葉1心,雙子葉雜草子葉~6葉齡,其中有蕎麥蔓、藜、密花香薷、野油菜、豬殃殃等雙子葉雜草。
1.4.1 防效調查。每小區隨機取樣3點,樣點面積0.25m2,藥后20d調查株防效;40d時調查殘存株數和地上部鮮質量,計算株防效和鮮質量防效。成熟期采用100分級法目測各處理區雜草的最終控制效果。
藥效計算公式參考國家標準GB/T 17980.41—2000,具體為:
株防效=(對照區雜草株數-處理區殘存雜草株數)/對照區雜草株數×100%;
鮮質量防效=(對照區雜草鮮質量-處理區殘存雜草鮮質量)/對照區雜草鮮質量×100%。
1.4.2 安全性調查。于藥后15、30、45 d分別調查3次,觀察藥劑處理區作物出苗率與藥害癥狀,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程度。作物出苗后觀察記錄各處理區每種作物的出苗、生長情況,記載藥害癥狀,于作物苗期調查:油菜分別數小區(0.25 m×1 m)內的株數,選擇30株分別測株高及鮮質量;蠶豆、豌豆分別數小區(0.4 m×1 m)內的株數,選擇30株分別測株高及鮮質量。
采用Excel 2007和DPS 7.5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利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進行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
70%氟唑磺隆 WDG 15.75、21.00、31.50、42.00 g/hm2,于春小麥3~5葉期,對水 300 kg/hm2,莖葉均勻噴施。藥后7 d觀察,野燕麥葉片有失綠性黃斑,雜草葉片失綠黃化。藥后15 d時野燕麥葉片失綠性黃斑消失,部分野燕麥干枯死亡,藜、密花香薷、野油菜、蕎麥蔓、薄蒴草葉片發黃卷曲,抑制生長,隨劑量增加,癥狀越明顯。藥后20 d時調查(表1),70%氟唑磺隆 WDG分別使用 15.75、21.00、31.50、42.00 g/hm2劑量防除野燕麥效果依次為68.10%、75.94%、84.75%、89.61%;對照藥70%氟唑磺隆WDG 21.00 g/hm2防除效果為85.48%;人工除草區為69.63%。經LSR法檢測野燕麥株數分析,70%氟唑磺隆WDG不同劑量與空白對照比較均達到極顯著差異,與對照藥劑70%氟唑磺隆WDG差異不顯著。70%氟唑磺隆WDG分別使用 15.75、21.00、31.50、42.00 g/hm2劑量防除闊葉雜草除株效果依次達到67.54%、72.53%、84.34%、87.03%;對照70%氟唑磺隆WDG 21.00 g/hm2的除株效果為77.44%;人工除草區為68.22%,經LSR法檢測闊葉雜草株數分析,70%氟唑磺隆WDG各劑量與空白對照有極顯著差異,各處理區無顯著性差異。
藥后40 d調查(表 2、表3),70%氟唑磺隆WDG 15.75、21.00、31.50、42.00 g/hm2防除野燕麥效果依次為 70.88%、76.37%、81.43%、84.77%,鮮質量防效分別為74.43%、80.97%、88.52%、90.31%;對照藥70%氟唑磺隆WDG 21.0 g/hm2防除效果為88.68%,鮮質量防效為82.31%;人工除草區防除效果為48.17%,鮮質量防效為64.71%。70%氟唑磺隆WDG 15.75、21.00、31.50、42.00 g/hm2防除闊葉雜草效果依次達到47.13%、58.08%、66.19%、72.26%,鮮質量防效依次為61.45%、79.47%、83.05%、89.84%;對照藥70%氟唑磺隆WDG 21.00 g/hm2的防除效果為62.69%,鮮質量防效為77.75%;人工鋤草防除效果為57.31%,鮮質量防效為69.48%。經LSR法檢測野燕麥株數、鮮質量分析,70%氟唑磺隆WDG各劑量與空白對照有顯著差異,與其他處理區無顯著性差異;經LSR法檢測闊葉雜草株數、鮮質量分析,70%氟唑磺隆WDG各劑量與空白對照有極顯著差異,與對照藥70%氟唑磺隆無顯著性差異。
對田間優勢雜草防效調查結果表明,施用70%氟唑磺隆 WDG 15.75、21.00、31.50、42.00 g/hm2,20 d時對密花香薷、藜、野油菜的株防效依次為67.15%~88.31%、40.15%~62.38%、61.24%~90.38%,40 d時對密花香薷、藜、野油菜的株防效依次為75.26%~90.68%、45.47%~69.21%、62.24%~90.38%。施用70% 氟 唑 磺 隆 WDG 15.75、21.00、31.50、42.00 g/hm2,20 d時對密花香薷、藜、野油菜的鮮質量防效依次為95.26%~99.15%、52.15%~75.13%、62.35%~96.37%。通過田間調查和后期目測,70%氟唑磺隆WDG在春小麥田中對優勢雜草藜的效果較差,影響了整體防效;表現敏感的雜草有野燕麥、密花香薷、野油菜;中等敏感雜草有薄蒴草、寶蓋草、豬殃殃;不敏感雜草有藜、刺兒菜、苣荬菜、田旋花。

表1 70%氟唑磺隆WDG藥后20 d防除春小麥田1年生雜草株防效

表2 70%氟唑磺隆WDG藥后40 d防除春小麥田1年生雜草株防效

表3 70%氟唑磺隆WDG藥后40 d防除春小麥田1年生雜草鮮質量防效效果
70%氟唑磺隆WDG于春小麥3~5葉期莖葉噴施防除1年生雜草,在藥后7、15 d及春小麥生長中后期分別進行觀察,小麥長勢正常,與空白對照區比較無明顯差異。收獲期測產(表3),施用70%氟唑磺隆 WDG15.75、21.00、31.50、42.00g/hm2處理小麥平均產量分別為 4 427.93、4 469.38、4 488.48、4 552.28 kg/hm2,較空白對照區分別增產4.58%、5.55%、6.01%、7.51%,對照藥70%氟唑磺隆WDG較空白對照區增產5.78%,人工除草區較空白對照區增產5.40%。
2.3.1 70%氟唑磺隆不同劑量對后茬作物油菜的生長影響。2016年5月20日在春小麥田施用70%氟唑磺隆21.0、31.5、42.0 g/hm2,后茬2016年8月20日在原試驗區內播種油菜,分別于9月10日、9月25日、10月9日觀察,氟唑磺隆不同劑量處理區油菜的出苗、生長整齊度及葉色與對照區油菜基本一致。10月9日(藥后140 d時)調查油菜的株數、株高、鮮質量,經LSR法測定,結果(表4)說明:70%氟唑磺隆不同劑量處理區油菜的株數、株高、鮮質量與對照之間無顯著差異,說明70%氟唑磺隆施用后對后茬油菜表現安全。

表4 70%氟唑磺隆對后茬作物油菜的影響

表5 70%氟唑磺隆對后茬作物蠶豆的影響
2.3.2 70%氟唑磺隆不同劑量對后茬作物蠶豆的生長影響。在春小麥田施用70%氟唑磺隆21.0、31.5、42.0 g/hm2,下茬2016年8月20日在原試驗區內播種蠶豆,分別于9月10日、9月25日、10月9日觀察,氟唑磺隆不同劑量處理區蠶豆的出苗整齊,生長正常。10月9日(藥后140 d時)調查蠶豆的株數、株高、鮮質量,經LSR法測驗,結果(表5)表明:70%氟唑磺隆高劑量對蠶豆的生長略有一定的抑制現象,株高較對照低,但差異不顯著,株數、鮮質量不同劑量與對照間差異不顯著。
2.3.3 70%氟唑磺隆不同劑量對后茬作物豌豆的生長影響。2016年8月20日在前茬施用70%氟唑磺隆21.0、31.5、42.0 g/hm2的試驗區內種植豌豆,于9月10日、9月25日、10月9日觀察,氟唑磺隆不同劑量處理區豌豆的出苗整齊,生長正常。10月9日(藥后140 d時)調查豌豆的株數、株高、鮮質量,經LSR法測驗,結果(表6)表明:70%氟唑磺隆不同劑量處理區豌豆的株數、株高、鮮質量與對照之間無明顯差異,說明氟唑磺隆施用后下茬種植豌豆,對豌豆表現安全。

表6 70%氟唑磺隆對后茬作物豌豆的影響
磺酰脲類除草劑氟唑磺隆以極低劑量(2~75 g/hm2)時即表現超高活性,為傳統除草劑的100~1000倍。本試驗70%氟唑磺隆WDG 30.00~45.00 g/hm2(有效量 21.00~31.50 g/hm2),藥后 40 d,對野燕麥防除效果最高可達85%左右,對1年生闊葉雜草防除效果最高可達75%,這與張敏恒的報道結果[13]一致。
磺酰脲類除草劑不易揮發,在環境中降解較慢,可在環境中長期殘留,但本試驗對青海常規種植的油菜、蠶豆、豌豆進行的后茬作物安全性研究的結果表明,氟唑磺隆對后茬作物表現安全。然而,不同環境因素、小麥品種等均可影響除草活性,本試驗只對除草劑進行了初篩,后續將繼續進行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