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甜甜
摘要:政務消費和行業的高速擴張,使得眾多酒企不出國門便能輕易獲得高回報,致使出現酒類行業走出去的口號早已喊出,成效卻甚微的局面。近年來,政務消費受到控制、行業擴張速度放緩,致使酒企不得不進行改變。另外,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使得酒類行業面臨洗牌,不僅要與進入本土的國際酒類品牌進行競爭,又要抵制替代品對其市場空間的蠶食,使得中國酒類行業國際化的問題日益突出。
關鍵詞:中國酒類行業;國際化;酒類出口
一、中國酒類行業國際化定位的需要
白酒作為中國傳統酒種,雖然在國內市場份額較大,根基較穩,但與國際上其他烈性酒相比,被普及的程度較低,出口金額雖然由2009年的403.5萬升增長為2017年的1656.8萬升,但由于基數較小,在國際化的進程中,白酒出口仍處于初級階段。
啤酒由國外引進至中國,已經超過上百年,至今在街市隨處可見各個品牌啤酒的身影,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啤酒在中國的銷量更是在2013年保持長達23年的持續增長的態勢。但是在2014~2017年,中國啤酒產量則連續四年出現下降的情況,在2015年降幅一度高達5.1%,2016年情況有所好轉,而2017年降幅又有所擴大。(見圖1)
與此同時,2012~2017年,啤酒的進口數量和進口金額雙雙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其中,2014年,啤酒進口數量和進口金額同比增速分別高達85.1%和74.1%;2017年進口數量和金額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0.8%和12.7%,仍然保持了正的增長率。國內啤酒產量的逐年減少和進口啤酒數量的逐年增加,預示著國產啤酒正在被進口啤酒搶占市場,中國啤酒業處于不利的境遇。(見圖2、圖3)
2013年以來,隨著公務消費受限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葡萄酒行業也受波及,產量由2012年的138.2萬千升降至2013年的117.8萬千升。之后幾年,葡萄酒產量雖呈下降趨勢,但降幅較小,至2017年產量將至接近100萬千升。與之呈相反態勢的是葡萄酒的進口,2013年后中國葡萄酒進口量由3.77億升增至2017年的7.08億升,尤其在2015年,葡萄酒進口同比增速高達44.65%。葡萄酒國內消費方面,其零售額從2013年的1306.89億元逐年增至2016年的1555.89億元,零售市場表現向好,國產葡萄酒同樣面臨著進口葡萄酒的競爭。(見圖4)
黃酒作為中國獨有的酒種,有深厚的歷史積淀。但對于黃酒行業來說,它的產量遠遠低于白酒行業和啤酒行業,就2015年酒類主營業務收入額中,白酒行業占63.7%,啤酒行業占18%,酒精行業占8.1%,葡萄酒行業占4.8%,其他酒行業占3.3%,黃酒行業僅占2.1%。2013年后,黃酒行業同樣受到影響,雖然2015年黃酒行業取得較為明顯的年度增長,而2016年再度整體下滑,主營業務收入年度增幅回落,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98.2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8.9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8.60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4%,黃酒業的整體形勢仍然面臨著挑戰。
雖然中國酒類行業正在積極調整,而面對國際酒類企業積極滲入中國市場,中國酒類制造業應制定長遠戰略打算,將目光聚焦在走出去戰略,確定酒業國際化定位,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以避免陷于被動局面。
二、中國酒類行業出口情況
(一)白酒行業出口情況
2009年后,中國白酒出口有了長足的發展。2009年白酒出口總量僅為403.5萬升,出口金額為5637.7萬美元。2011年白酒出口金額首次過億,為24340.9萬美元。2012年白酒出口量首次過千萬,為1237.8萬升。且2011年是白酒出口總量和出口金額同比增速最快的年份,分別為49.6%和170.8%。值得注意的是,2013~2014年,白酒出口數量雖然有所減少,但出口金額卻同比增長28.7%,這說明我國白酒出口平均單價有所增長,彌補了出口數量減少引起的出口金額的下降。2015年,白酒行業的出口總量為1618.9萬升,同比增長22.7%,完成的出口總額為44927.7萬美元,同比增長37.2%。2016年,白酒行業的出口總量為1607.0萬升,與2015年相比有所下降;完成的出口總額為46877.7萬美元,與2015年相比卻有所上升。2017年,白酒行業完成出口總量為1656.8萬升,完成金額為47043.5萬美元,白酒出口總量有所回升,出口總額小幅上揚。(見圖5)
就出口國家來看,2015年,白酒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和地區依然是與中國距離近,有地緣優勢的國家。按出口總量來排位,白酒出口量最大的五個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中國香港、韓國、澳門、日本、新加坡。這五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量合計為1420.9萬升,占全國出口總量的87.77%;出口金額合計2.55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金額的56.70%。2017年,出口總量排名TOP5的國家和地區位次有所調整,并可能會進一步鞏固:韓國一躍成為進口中國白酒量最多的國家,而進口金額僅為排名第二的中國香港的7%左右;美國進口中國白酒量較2015年有所增加,并在出口總量和金額兩方面超越日本。(見圖6、圖7)
(二)啤酒行業出口情況
2012~2017年,啤酒出口數量由22574萬升上漲為36093萬升,各年均保持了正的增長率。其中近三年來增長率同比增速分別為2.8%、9.7%和23.9%,增速較快,2017年同比增速達到兩位數。(見圖8)
2012~2017年,啤酒的出口金額由14105.4萬美元上漲至22759.7萬美元,同樣各年均保持了正的增長率。近三年增長率分別為3.5%、5.1%和18.2%。(見圖9)
就出口國家來看,2017年,啤酒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中國臺灣金馬關稅區、韓國、中國香港、緬甸和澳大利亞。其中,澳大利亞的出口啤酒的平均單價是最高的。(見圖10)
(三)其它主要酒類出口情況
2016年中國葡萄酒出口數量為1000.8萬升,出口金額為54242.2萬美元;2017年中國葡萄酒出口數量為939.5萬升,出口金額為43681.4萬美元。與2016年相比,葡萄酒出口量和出口金額均有所下降。就出口國家和地區來看,2017年,排列前五位的依次是:中國香港、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和臺澎金馬關稅區。其中,中國香港出口量為749.5萬升,在TOP5中占比91%,出口金額為42127.8萬美元,在TOP5中占比98%。(見圖11)
2016年,中國黃酒出口數量1412.8萬升,同比降低7.3%;出口金額2367.3萬美元,同比降低2.4%。2017年,中國黃酒出口數量1526.3萬升,同比增長8.0%;出口金額2457.0萬美元,同比增長3.8%。就出口國家來看,位列前五位的分別是日本、中國香港、美國、馬來西亞和西班牙。
其中,日本出口量為627.6萬升,在TOP5中占比58%;出口金額為1373.2萬美元,在TOP5中占比67%。中國香港出口量為220.4萬升,在TOP5中占比21%;出口金額為421.5萬美元,在TOP5中占比20%。(見圖12)
(四)酒類行業國際化進程及策略
眾多酒企正在努力推進國際化進程,洋河一直積極參與大事件,使得洋河與國外消費者走的更近。五糧液在紐約時報廣場做廣告宣傳,目的也是為了讓消費者有機會了解中國白酒,為開拓國際市場做鋪墊。而茅臺憑借其實力,在國際化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2016年一躍成為白酒出口量最多企業。白酒作為文化底蘊最深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酒種之一,白酒走出去并不僅是產品出口到國外,真正的白酒國際化,是讓消費者了解并接受白酒文化,內涵及其所反映的生活方式,在飲用白酒的過程中,感受白酒的文化氛圍和真正樂趣。另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科學標準體系,對于白酒國際化進程也至關重要,有益于促成白酒在國際消費者中得到認可,保護白酒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白酒行業可與國際相關權威機構深入交流,建立國際認可的白酒標準體系,從而取得在國際蒸餾酒標準體系中的地位和話語權。促使白酒標準成為國際酒類市場規則的組成部分,從標準的遵循者逐漸過渡為國際標準制定的參與者,為白酒國際化掃清入門障礙。最后培育國際消費者對白酒口感的喜好也是不得省略的一環,國際消費者現有的偏好很大程度受全球暢銷的烈性酒的口味、包裝等影響,中國白酒與國際烈性酒均有其獨特之處,如果對消費者喜好全盤照收,不加篩選,會使得白酒喪失其獨有的魅力。中國酒企應有意識的進行消費者喜好的培養,當然這種培育要花費很長時間,但其對行業國際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對于中國葡萄酒國際化的定位,各酒企有自身的策略和關注點。以張裕公司為例,其海外并購買進的不只有工廠,還有它的營銷團隊、營銷網絡及品牌在本國或者若干個海外國家的市場份額。葡萄酒跟啤酒一樣,是從國外傳至中國,雖然中國自古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佳句,但在國外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葡萄酒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像波多爾等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也是聞名遐邇。如何在如此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關鍵詞是中國風。即在國際市場中,突出中國葡萄酒的中國特色,中國風味。結合中國本土歷史及人文資源,充分考慮中國種植葡萄園的土地及氣候環境,賦予葡萄酒中國文化,中國韻味,構建中國葡萄酒文化體系。創新對于中國葡萄酒國際化至關重要,在葡萄酒品牌林立的國際市場中,唯有結合中國葡萄園種植環境,在葡萄酒制作工藝中不斷創新,積極嘗試,培育出口感更好的葡萄酒,才能提高其市場占有率,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當然,成功企業的經驗借鑒也是很重要的,借助這些成功經驗,在國際化進程中,有益于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盡快適應國際化過程,從而有所突破。
其它酒類行業,如黃酒行業,雖然規模小,影響力不大,競爭力較弱。為了行業的長遠發展,也應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到國際化中,在競爭中不斷完善補齊短板,鍛煉出一批有品牌、有質量、有實力的企業,從而拉動黃酒行業的發展,最終實現國際黃酒地理品牌定位。另外中國酒類的國際化進程,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扶持、引導和保護,這有益于酒類行業在國際市場的健康和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澤明.2017全球酒業發展報告[M].中國商務出版社,2017.
[2]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中國白酒指南[M].中國商務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