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林杰
摘要:文章研究以取模糊綜合評價法為理論基礎,從政府和企業雙維度對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估。選取相關科技統計年鑒作為評估樣本,綜合運用模糊評價法和熵值法對2008~2015年間的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估研究。
關鍵詞: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模糊綜合評價
本文擬選取模糊綜合評價法,從政府和企業雙維度對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估。選取2008~2015年《河北統計年鑒》數據作為評估樣本,綜合運用模糊評價法對8年間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估。
一、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估模型構建
本文以模糊數學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具體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估模型構建方法如下:步驟一,建立因素集和評價集。X=(xi);V=(vj)0
二、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估
(一)指標體系構建
在遵循系統性、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可比性原則基礎上,同時借鑒國內外已有科技創新政策評估研究成果,構建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評估指標體系,主要包括科技創新資源投入、科技創新產出以及地區經濟效益等3個一級指標和工業增加值等16個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
(二)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估
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價因素集為X={x1,x2,…,x16},x1到x16分別代表所篩選出的16個三級指標變量,其評語集為2008~2015年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價指標的基本數據,表示為V={v1,v2,…,v8},然后根據因素集各因素對評價集的的隸屬度,構建單因素評價矩陣Y=(Yij)m×n,m=16,n=8,最后,計算出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的最終得分,具體如表2所示。
三、結論與展望
河北省科技創新產出指標中高技術產業相關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顯著,高技術產品貿易額得分的提高幅度較大。河北省地區經濟效益指標中除了GDP增長率指標出現下滑趨勢外,其余指標均呈增長趨勢,但是增幅較小。其中,2014年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均明顯好于2007年,而且除了地區經濟效益指標增長的幅度略小外,科技創新資源投入指標和科技創新產出指標均呈現大幅度增長。在推動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中,科技創新財政支持政策,尤其是對高新技術企業R&D;研發經費的支持力度逐年增長,相對而言人才開發政策的效果相對不足,主要表現為R&D; 人員全時當量的得分相對較低。
根據京津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價相關研究成果數據的梳理可知,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數量與京津相比差距不算太大,造成其科技創新效率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創新政策的實施方面,因此,未來河北省應在保證科技創新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通過完善省內科技創新資源共享性和開放性、健全科技創新支撐服務體系、加強科技財政支持力度、激發技術市場創新活力、引導企業創新發展、構建協調互助的技術創新政策體系和科技創新政策實施評價機制等多方面不斷推進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武欣.國內外創新政策研究的評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0(42).
[2]呂燕.科技創新政策評估研究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9).
[3]鄭秋生,李金惠,曾凱華.廣東省科技創新政策評估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 特區經濟,2017(06).
[4]張弛.山東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估[D].山東大學,2014.
[5]郭孝芝.山西省科技創新政策效果評估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
[6]肖澤磊,韓順法.高技術產業政策實施效果評估——以江蘇省高技術產業政策群為例(1998~2008)[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4).
*基金項目:河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6455322、16456229)、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17041204
06)、秦皇島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1602A271、201602A29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