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科威特特派記者黃培昭
在海灣國家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離王宮不遠處有一幢高240米的地標性建筑,這便是科威特中央銀行及科威特阿拉伯經濟發展基金會所在的總部大樓。當地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看,這是中國人建造的,它被印在科威特新版5第納爾紙幣上!”
這是“中國建造”第一次被印在中東國家的流通貨幣上,折射出中國在科威特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也體現出科威特人對中國的好感。在科威特,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東公司承建的大學城項目以及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南穆特拉新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贏得當地人的好評。這兩個科威特政府的重點工程,要求質量高,工期短。為不耽誤施工進度,有的施工團隊夏季將工作時間特意調整為每日凌晨至上午時段。
記得海灣戰爭結束,為感謝美軍幫助趕走入侵的伊拉克軍隊,科威特城張貼出“感謝美國”的標語。但這次采訪期間,《環球時報》記者跑遍科威特城,也沒看到太多與美國有關的印記。相反,對美國在科威特的軍事基地和駐軍,不少科威特人心態復雜,覺得是“請神容易送神難”??仆卮髮W牙醫學院學生曼蘇爾告訴記者:“就像自己家里天天住著荷槍實彈的外國大兵,讓人十分不自在。”在他看來,美國確實幫了科威特的大忙,但如果是他幫了別人的忙,根本不會求回報,更不會趁機賴在別人家里一直不走。曼蘇爾說:“相比中國人幫助科威特搞經濟建設,恢復重建,都是出于真心,中國不帶私利,沒有任何政治企圖?!?/p>
享有“海灣明珠”美譽的科威特面積不足兩萬平方公里,卻是一個“漂浮在石油上的富國”。隨著近年來 雙邊貿易增長,中國成為科威特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國以及科威特非油類最大貿易伙伴。科威特通訊社副社長兼總編輯薩阿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科威特戰后重建的進程中,也有中國人的付出,他們幫助科威特人改變著國家面貌。今天,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科中兩國可牽手合作的領域更加廣泛?!彼€提到,科威特政府出臺“2035發展愿景”正好可以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對接,因此科威特倚重中國、信任中國的“東向看”戰略越來越清晰?!?/p>
環球時報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