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淺談畬族山歌的藝術特征與傳承

2018-12-14 05:14:36
黃河之聲 2018年20期
關鍵詞:文化

葉 翠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當今社會,大眾娛樂產業及其發達,涌現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影視明星、樂壇唱將,使得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與“文化口味”在外來流行文化的熏陶之下也日漸呈現出多樣、崇外、多變等特征。然而,對比與流行文化強勁的勢頭,傳統文化則不可避免的略顯式微。尤其是某些屬于少數民族群體的特色文化,由于在歲月悠久、年代遺失、意識不足等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竟逐漸瀕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境地。不可否認的是,諸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沉淀,是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和璀璨瑰寶,它們的傳承和發展必須引起當今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閩東畬族山歌”即是一例。

畬族是我國現有的55個少數民族中的一員,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和福建省這五個省份。由于畬族聚居地分布較為稀散,不同地區之間的畬族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而然畬族的民族傳統文化卻是相通的。歲月悠悠,畬族人民廣采眾長,在保留自己文化優勢的同時西區其他民族特別是漢族文化,從而演變成當代畬族文化。畬族的主要聚居地為福建省寧德市(俗稱閩東),畬族人口據不完全統計達19萬,占全國畬族人口的比重為百分之二十五。在歲月的長河中,寧德地區的畬族人民不僅創建了美麗宜居的家園,還創造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化經典,其中最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畬族山歌。

畬族是善歌的民族,喜歡用歌曲來敘事、抒情。民歌與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他們除了日常生活,每日吟唱山歌似乎也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每年三月三日,都能聽到年輕的畬族人舉辦的畬族歌曲對唱活動。

畬族山歌作為我國民間音樂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音調、曲調以及節奏方面有其獨有的特點。筆者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畬族山歌,同時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這樣的一種音樂文化,從而能夠更好保護、傳承和發展這一民間藝術瑰寶。

一、背景概述

(一)閩東畬族

畬族,是居住在我國東南部的少數民族,也被人稱為“畬客”、“山客”。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大陸有畬族同胞約七十余萬人,在眾多少數民族中人口居第19。畬族漢姓有鐘姓、藍姓、郭姓以及雷姓。畬族世居地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貴州、廣東省,其中,畬族還是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人口數量最多的少數民族。福建省有畬族375,193人,占全國畬族人口的52.8%;其次是浙江省,有畬族170,993人,占全國畬族人口24.1%;第三是江西省,有畬族77,650人,占10.9%。由這個數據可以看出,福建省的畬族人口數占比超過全國畬族人口數的一半。另有大量畬族居民漢化后,亦進入珠三角、香港、澳門等地居留①。

閩東,是中國福建省的一個地理概念。狹義上的閩東特指現今的福建省東北部的寧德市轄區,面積13452.4平方公里,人口330萬。閩東地區南部的福州、閩侯、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羅源、古田、連江、福清、屏南等地被稱為“福州十邑”,該區域則作為全國最大的畬族聚居地,畬族人口高達19萬,約占全省畬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國畬族人口的四分之一②。從以上人口方面信息我們何以獲知,閩東畬族群體數量在全國范圍內最為龐大,閩東有著在全國范圍內最具特色的、最地道的畬族文化,和保留最完好的畬族民族聚集地。

筆者來自屬于閩東地區的寧德市福安縣(地級市),該市管轄著閩東知名的“版中畬族鄉”。可以說,自小到大的十余年間,筆者所接觸到最多的、也是最熟悉的少數民族群體就是閩東畬族。在民族中學生活學習與他們的相處中,筆者認為閩東畬族人民質樸勇敢、勤奮好學、能歌善舞,他們身上繼承的民族傳統文化及生活習慣都非常好;畬族的民族文化極大豐富中華文化寶庫,畬族文化也是閩東風情旅游的一大景觀。

(二)民俗文化簡述

有曲這樣唱道,五十六個民族就像五十六朵鮮花,個個開出瑰麗的民俗風貌、結出豐碩的文化成果。閩東畬族有著獨一無二的民俗風貌。在介紹閩東山歌這一核心民間文藝之前,讓筆者通過多年親身了解,為大家展現畬族的別樣魅力。

畬族的民族服飾遵循了南方少數民族服飾的基本特點,呈現出“造型清麗、顏色艷麗、配飾亮麗”的特點。畬族婦女常有有頭佩“三把刀”習俗,“三把刀”實際上是三支兩面有鋒且外形似刀的銀制飾物,長度約為五六寸,呈弧狀,別具一格。

同大多數少數民族一樣,畬族有本民族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在古代使用畬語,現今則大多改為使用畬話。畬話普遍使用于在閩東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對于生活在閩東地區的漢族群體而言,北片地區的方言為福安話,南片的“福州十邑”則使用福州話。而與這兩種漢族方言共存的“畬語”,也是大多數閩東人民耳熟能詳的。在筆者青少年時期,就常聽畬族街坊用畬語互道家常,其樂融融。

“三月三”這個傳統節日大家一定不陌生,沒錯,這個節日就是畬族的傳統民俗節日,在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日舉行。在這天里,畬族百姓都會去野外踏青,制作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染成的糯米飯——“烏米飯”,來食用,或供奉烏米飯來緬懷祖先,于是“三月三”也稱“烏飯節”。同時在這天,閩東畬族人民會舉辦大型的慶賀活動,尤其是年輕畬族人舉辦的畬族歌曲對唱活動特別受到本地群眾的歡迎。

畬族的醫術亦是本地一絕。畬族醫術具有家傳口授、單線傳承,傳男不傳女,不收外姓門徒的特點。絕大多數畬醫亦農亦醫。筆者兒時曾經因為咳喘,也向當地畬家“土醫生”延醫問藥,其中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畬醫用藥有特殊的地方,即使是相同的草藥,也必須要根據發病季節和病者病情而到不同的生長地點采集,十分考究。

畬族文化源遠流長,別具一格,每年吸引眾多省內外游客和有關學者慕名前來,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旅游熱度。

(三)畬族民間文藝

除以下將會詳述的畬族山歌外,閩東畬族還有著舞蹈、剪紙、武術等其他享譽各界的特色民間文藝。其中,不得不說說畬族的武術。

畬族人喜愛武術,畬族獨有拳種是著名的八井拳,此拳種分為棍術和拳術兩大類。除了武術,在貴州貴陽的少部分畬族族人,還會跳《斗笠舞》③。常年習武的畬族男子孔武有力,體格健碩,頗具男子魅力。

畬族的“茶道”也是備受當地人津津樂道。每當到畬家百姓家中做客,他們都會先敬兩道茶,有因為有這樣一種說法:“喝一碗茶是無情茶。”另外還有說法:“一口苦,兩口補,三口洗洗嘴。”客人只要接過主人遞來的茶,由于禮儀便要喝下第二碗。喝下一碗畬家茶,甘甜利咽,口味獨特。

二、畬族山歌藝術

(一)畬族山歌簡介

閩東地區作為中國最大、人口最多的畬族聚集地,培育了一大批濃厚又源遠流長的畬族音樂文化。從小生活在畬鄉的筆者,雖然身為漢族,但經過常年的耳濡目染,加之本身是音樂專業出身,故能夠從較為專業的角度鑒賞畬族山歌。可以說,本次對畬族山歌的相關研究,運用到了筆者作為畬鄉人和音樂人的兩重身份。

在筆者看來,畬族山歌的特色主要體現在“雙音”、假聲、語言等方面。作為畬族人民的“口頭文學”,閩東畬族山歌具有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等特點。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在閩東各畬族聚居地都會舉辦畬族山歌歌會,許多青年男女,也有部分年長的畬族老歌手也會出席這個民族盛大的慶祝活動,畬族人民齊聚一堂,好不熱鬧。表演形式有從單一的獨唱、對唱、齊唱、聯唱等,表演十分精彩,一些小伙子會借助這個活動向心愛的女孩求愛(圖1)畬族山歌的演唱方式為清唱,很少有配樂伴奏或是舞蹈動作。發展至如今,三月三歌會已經成為畬族人民歌唱美好生活的一種獨特的音樂方式,同時也深受漢族同胞的欣賞與喜愛。

筆者兒時就曾跟隨學校老師前往坂中畬鄉參加“烏飯節”的山歌對唱活動。畬族山歌的奔放、豪邁令筆者回味無窮,著實妙不可言。

(二)畬旗山歌的藝術特征

畬族山歌在詞句上看來,第一句會出現三字或五字,其余各句基本上是七字一句。山歌一般為四句一首,一、二、四句要同韻腳,山歌詞句不可拗口。從形式上來看,四句一首的獨立句調為短歌,多首組成的組曲為長聯歌。演唱形式上,有獨唱、對唱、齊唱等。其中,畬族人最喜愛的一種音樂形式為無伴奏形式④。

在本節中,筆者就畬族民歌的相關特點進行歸納。

1.“雙音”特色

畬族山歌中最具有特色的唱法是“雙音”唱法,通俗來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重唱,是我國民歌演唱中稀有韻形式。這種表演形式不嚴格規定場合、時間,但必須在適宜唱歌的場合和重大節慶上,畬家人才會成群結隊走親訪友、以歌當話并舉行盛大的對歌會。

這種演唱形式設置為一聲部最少要有一人演唱,并且每個聲部不設人數上限、不管是男聲還是女聲都可演繹。當對唱情歌時就需要男女各演繹自己的聲部。

2.旋律藝術

畬族山歌的旋律走勢主要為五度或者六度的上行或下行大跳⑤,具有明顯的旋律特點。分別體現了畬民的陽剛霸氣與委婉柔美(如圖1)通過優美的旋律來體現歌曲剛柔并濟的藝術風格。歌曲中存在小七度大跳,旋律線條呈現出一定起伏的波浪狀,還有五度內的下行級進,旋律線條呈小波浪狀。

3.節奏藝術

由于畬族人民絕大多數生活在中國大陸,且由于閩東地區位于太平洋西岸、背部丘陵林立。閩東地區的地貌為盆地,四面被山地環繞,中間流淌著我們的母親河——富春溪,早些年因為地貌的閉塞,造成了畬族人民的文化以及性格上的封閉與獨立感,這些原因也形成了他們的山歌節奏自由的特點。

4.詞律結構

具有“雙音”特色的閩東山歌的歌詞結構基本是七字一句、四句一首。樂段內部有平行式雙句體、起承轉合四個短句體及五句體。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詞曲不同步的“先唱11個字(或9個字),后唱3個字(或5個字)”的重復尾部的平行式雙句體,以及四句歌詞用5個樂句唱的五句體。

5.假聲的運用

曾經有個畬家老人告訴筆者,用假聲演唱,聲音傳得、唱不累。山歌多為假聲歌唱,演唱時伴隨“哩、羅、啊、依、勒”等假音。唱法的種類分別有平講調、假聲唱、放高音三種,一首歌可同時出現三種唱法。

畬民視山歌為心愿的載體,因此演唱時比較小蘆地使用假聲來唱。因此也就形成獨特的審美需求。

6.語言

每個民族或者地方都會出現本民族或本地的語言,畬族的語言稱之為“畬語”。上節提到的現代畬語,就是進行畬族山歌表演的重要載體。畬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語言與音樂的傳承主要靠一輩輩的畬族人口口相傳。

三、畬族山歌的傳承

(一)相關調查

1.畬族山歌的傳統傳承方式

閩東畬歌主要有如下幾種傳統傳承方式:

(1)歌場傳承:歌場是為畬族人民進行音樂教育、情感互動的重要場所,在這里,畬族人民常常進行山歌對唱練習等活動;通過歌場的山歌傳承教育,畬族晚輩能夠學習到前輩們對音樂的獨到見解,達到學習目的。

(2)祖輩家庭代代傳承:通過傳統的家庭教育進行畬歌相關知識的傳承;

(3)師承:通過拜師學藝,進行畬歌的傳承教育。這也是目前閩東山歌最為常見的傳承方式。相比于家庭教育,師承教育更加系統規范;

(4)手抄歌本傳承;

(5)創作傳承;

(6)祭祀儀式或活動中傳承⑥:通過每年重大的傳統活動,進行畬歌的傳承。

2.“新畬歌”的誕生與發展

隨著時代變遷,具有先鋒意識的畬族藝術家發現,畬族山歌這一民間藝術形式不應只停留在原始的生存狀態,而要體現時代性,注入時代精神,體現時代氣息,才能彰顯畬族的時代風貌、使畬家文化長久不息地傳承下去。這也是進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基本途徑。“新畬歌’’就是這一時代產物。

“新畬歌”的“新”集中體現在節奏和唱法上。“新畬歌”賦予傳統畬族音樂以通俗的節奏,甚至搖滾的節奏,使得歌曲極具節奏感。在唱法上也引入一些通俗唱法甚至說唱、唱跳等形式進行演繹,其表現形式更加多彩多樣。

(二)實地考察

筆者出身于閩東畬鄉之坂中畬族鄉。“近水樓臺先得月”,筆者就深入畬鄉實地了解了當前閩東畬族山歌的發展現狀。

在對現有的畬族山歌歌手的探訪中,筆者發現,現存山歌歌手分為兩類,一類是資格老、年紀大的“老歌手”,一類是較為年輕的“新歌手”。不少歌手表示,現如今使用山歌的情況并不多,往往在節慶或是“商業演出”的時候,才會拿出來“露兩手”。當談到畬族山歌的發展問題時,各位“老歌手”紛紛表示“無徒肯收”、“無人肯學”,面露尷尬和惋惜。

在對畬鄉有關“文化管理人士”的詢問中,他們表示如今要把畬族山歌做大做強、做成地域品牌的確有些力不從心,相關人士已經逐漸把將閩東山歌發揚光大的目標,“縮水”成了在“烏飯節”做好山歌活動、展現畬鄉民俗門面上了。

在對歌曲的藝術形式的進一步了解,筆者發現如今在閩東畬鄉的大多數地區,膾炙人口的老歌依舊被視為經典,同時以老歌為基礎的“老歇新唱”也頗受歡迎。雖說傳承人資源緊缺,但是已經把畬歌藝術學習下來的,基本都是熱愛畬族文化、具有藝術改良思維的新生力量。

(三)現狀總結與原因分析

在筆者看來,閩東畬歌所呈現的問題,集中體現了“經濟建設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緊張關系”⑦。目前閩東畬族山歌面臨的具體問題和原因可歸結于內、外因兩個方面。

一、外因主要可以歸結為地方政府的相關問題。在閩東畬鄉的大多數地區,出現了畬族風情旅游發展過頭的現象,過分兜售畬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忽視文化傳承的迫切性,使得歷史文化遺產原真性喪失,居民利益受損。在有關機構面臨著“展現民族特色”的“面子壓力”下,閩東畬鄉的各位現存歌手逐漸“演員化”、“商業化”,基本只在畬族重大節慶(如“烏飯節”)出場表演,而有關機構的“發力點”往往只集中在這一個特定時間節點上,其他時候,地方政府對于畬族歌曲的意識基本處于放任不管的狀態。管理畬族文物的部門,與推廣畬族手藝的有關人員職能混淆。

二、內因主要可以歸結為畬族生活形態的變化上。如今大部分閩東畬族人民走出了丘陵大山,走入了城鄉安居樂業,改變了傳統生活方式。同時,他們的下一代脫離了原有的生活環境,對祖祖輩輩的傳統生活了解甚少,甚至部分畬族青少年已經不能夠準確掌握畬語的表達,更遑論演繹畬族歌曲。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出現了畬族民間文藝“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四、畬族山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一)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閩東畬族山歌作為畬族最具知名和影響力的文化標志,可以說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令人慶幸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國家和社會各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日漸完善和成熟。

以2001年昆曲藝術入選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為標志,在2011年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作掀起了一個新高潮。

如今,我國正在逐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規建設。對于福建省而言,早在20世紀90年代,福建省就頒布了關于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條例,對畬族的部分民間手藝如銀制首飾制作等給予了立法保護。

借鑒以上信息,可以為我們進行“閩東畬族山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參考。

(二)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借鑒

在當今的世界,不少國家都在執行和探索保護自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方法,諸如法,日,韓,美,意等國就是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面比較成功的國家。這里,筆者主要參考了美國、日本和意大利的現實狀況,以大見小地為閩東畬族山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參考。

美國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體現在立法和教育這兩個方面上。在立法上,美國政府頒布了知名的《國家文物保護法案》和《國家歷史保護法案》,對歷史遺跡遺址、各類主題建筑及手工制品等文化成果進行依法保護。每當在教育過程中涉及到書本里相關文化遺產內容,學校就會組織學生到相應遺產地進行現場教學,來自各行各業的相關人士都會前來提供講解服務,如教師、老兵、普通群眾等等。在立法和教育的雙重作用下,雖然美國從建國起雖只有200多年歷史因而文化底蘊還不太深厚,但美國以端正的態度和完備的措施,極大促進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日本、韓國文化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日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制度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頭,且作為我國鄰國,其保護文化遺產的方法具有-定參考價值。韓國通過搶注“世界文化遺產”的方式,將部分文化遺產推入民族認知核心,極大喚醒了民眾對文化遺產的認同感。

遠在歐洲的意大利是一個超級文化遺產大國,其立法保護方式歷史悠久、相關制度較為完備,甚至上達千年。意大利人對文化遺產保護很好地體現了保護和利用協調發展的理念,政府主要通過大型活動來推動遺產保護意識的覺醒,形成了“利用與保護雙贏”的“意大利模式”。

縱觀這些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法,我們可以發現它們在制度、教育、民間宣傳等方面確實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

(三)閩東畬族山歌保護與傳承的個人建議

1.微觀層面

結合我國現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以及外國較為先進的保護手段,筆者在這里為閩東畬族山歌的傳承與發展提出以下四點個人建議。

一、建立文閩東畬族文化園區。當前,我國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法制參考,其中,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形式。要充分利用文化空間,打造原生態的、尚未被現代文明沖擊的文化園區,使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民俗文藝完整保留,再結合畬族傳統節日及“文化遺產日”的有關活動,在文化生態保護區內形成“保護+創收”的雙贏局面。

二、加強畬族民間文藝傳承人隊伍建設。隨著時代變遷,目前畬族山歌歌手大多年歲漸長,一批又一批的歌唱大師逐漸離世,而新的人才又得不到補充,出現“人去藝絕”的局面。因此,借鑒外國先進思維,我們可以通過舉辦培訓班、藝術組等多種形式,開展文化民俗傳承活動來培養民間藝術傳承者,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管理可行的人才隊伍傳承體系。同時,要加強民族學校對畬族青少年的正確引導,在畬族教育界影響較大的寧德市民族中學等教育陣地開展傳統文藝的教學。

三、地方政府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必要時投入資金支持。目前閩東地區各地方并不注重保護畬族文化遺產,在筆看來如此加劇了畬族山歌等民間藝術的消亡。要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有的保護前提下合理利用;同時,加強民間藝術的生產實踐,提高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使民間藝術在利用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保護。

四、進行畬族山歌藝術表現創新。跟隨時代才能生存下去,一旦有了以上三點的保證,畬族山歌自身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發展成為符合時代要求、迎合大眾審美價值的新型文化載體。畬族山歌本身也需要進行發展,切勿故步自封、唱老曲老調,而應該在廣大畬族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繼續發揚“新畬歌”的獨特魅力,使畬歌能夠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之中。

2.宏觀層面

沒有國家的扶持和整個社會對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并不能持久,所以,筆者在這里提出三點國家戰略層面上的構想。

一、建設更加完整的法律保護制度。可學習發達構架進行行之有效的立法保護。雖然時至今日世界上還沒有出現嚴格意義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案,但在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都有關于這方面明確的法律規定。我國特別是民族自治地方必須在這方面取得決定性的世界突破,出臺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案,才能卓有成效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

二、建設一套符合少數民族遺產傳承的教育機制。盡可能地把民族文化遺產納入中小學生課堂。中國擁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我們推行這一教育方針的優勢。以閩東畬族為例,畬族文化的風采展示雖然有“文化日”等節日的保證,但保護績效還得有待其它舉措來補充,尤其是課堂教育。

(四)閩東畬族山歌的發展展望

閩東畬族山歌作為閩東畬族最重要的文化瑰寶,理應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閩東地區在全國范圍內來說,是一個發展中地區,正由于處于上升發展階段,受到了國家和省的大力支持,藉由目前的發展契機,更應該投入精力去保護和發展民間文藝,特別是閩東畬族山歌。

“引起重視、保障發展”是目前閩東畬族山歌得以生存下去的關鍵詞。將畬族山歌帶入課堂、建立畬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是非常行之可效的外部手段。而內部來看,要加強繼承人隊伍建設,同時在文藝表現方面要加強畬族山歌藝術表現的感染力,使得畬族歌曲更能適應社會變化,更能迎合當代人審美取向。

相信,畬族山歌能夠成為時代強音中最悅耳的那一聲。■

注釋:

①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民族網。

② 數據來自百度百科詞條資料,“閩東”。

③ 以上資料參照維基百科詞條,“畬族武術”。

④ 畬族山歌的藝術特色及應用.中國民族網,2001.

⑤ 藍雪菲.畬族音樂文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⑥ 丁纓.畬族民歌生存現狀[J].中國音樂,2005.

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與對策.中國民族網,2001.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亚洲性影院|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色精品视频|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玖玖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四虎综合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日韩无码白|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99热最新网址| 毛片久久久|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欧美成人第一页| 国产精品3p视频| 久热精品免费|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999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五月天天天色|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色|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页|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丁香婷婷激情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精品|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1|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91无码网站| 国产啪在线91| 中文字幕2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91久久大香线蕉| 色偷偷综合网|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区一区| 中国精品自拍|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激情|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