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瀨戶內寂聽

我有個熟人的女兒兩次自殺未遂,不久之后便來到我的住處拜訪我。我們姑且把她稱作愁子吧。
在日本,她家可以說是個典型的中產家庭。父親是大公司里能干的候補董事,母親是音大畢業的才女,也曾夢想著成為一名歌劇女皇,直到和她父親相戀以后才放棄了自己的歌劇夢想,嫁為人婦并生下三個孩子,立志成為賢妻良母。
考慮到照顧三個孩子并沒有花費她太多的精力,母親便在家里辦了個鋼琴學習班,還組建了一個合唱俱樂部,把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母親把自己未能完成的音樂夢想寄托在排行老二的愁子身上,希望她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專業的音樂家。
和愁子一般大的孩子都在盡情玩耍時,愁子卻得日復一日地上著難熬的鋼琴課。不用說,不管是在小學時期還是步入中學之后,愁子的鋼琴水平都是學校公認的第一,參加比賽也拿了好多獎回來,母親為此很欣慰。
但是上了中學以后,愁子對鋼琴的厭惡達到了頂點??杉幢闳绱?,她還是鼓不起勇氣去向母親攤牌,因為她知道,母親對自己的期待越來越大。
像往常一樣,她依然每天練八九個小時的鋼琴,邊彈邊掉眼淚。愁子與孤獨的邂逅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讓朋友艷羨的家庭和家族、盛大的鋼琴比賽授獎儀式、在朋友中首屈一指的鋼琴技能以及由此獲得的尊敬及榮譽,愁子身上盡是光環,可她是如此孤獨,誰都無法理解她的痛苦,真是令她心煩意亂。
終于,在日積月累的壓力下,愁子在上中學二年級的那個春天患上了神經癥。
在浴室想要把自己的手指割下來,也是那個時候的事情。慶幸的是,這一幕被偶然去浴室的順子給撞見了,愁子才沒有落下重大傷殘。即便如此,想想也是讓人后怕。
經歷這件事以后,家里人整天提心吊膽的,而愁子的孤獨感反而愈發濃重了。
愁子起初只是為了得到優秀的母親的夸贊,憧憬著有一天能變成像母親一樣出色的人。
然而,人世間是不存在絕對相同的兩個人的,即便是父母和子女也不盡相同。哪怕是親兄弟,也是性格各異。如果因為別人不能像自己所想的那樣理解自己而動怒的話,便是無理取鬧了。
十個人有十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理所當然的,如果每個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發表見解,妄想讓別人產生和自己相同的感受和想法,那是絕不可能的。因為和自己不一樣而責怪對方,到頭來只會把自己置于孤立的境地,苦不堪言。
我是一個活得非常自我的人,很多時候都是風風火火的,自己想到什么便會立即付諸行動。見了那種慢性子的人,自己干著急也沒用,這時候我會想:“他怎么能這么慢呢?”然而,在見多了所謂的“慢事”之后,我才漸漸理解,和自己“差不多就行”的心態不同,他們追求的是慢工出細活。
“啊,這正是那個人的優點啊!”我對對方的印象不禁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就這樣稍稍改變一下看待事物的角度,大多數的人也就能和諧共處了。有時候缺點也可能是優點。
說起什么最恐怖,再沒有比人生價值觀的不同更不幸的了。如果雙方無法達成理解,那么對彼此都是個悲劇。這個時候,即便作為夫婦共同生活,也會心生嫌隙。正因為是夫婦,所以彼此的孤獨更加難熬。
價值觀相同的同伴,不管是作為戀人還是夫婦,我想他們都會是最幸福的。父母和子女價值觀的不同,大多會加深彼此的孤獨感。
孤獨是一種文明病。對于那些感受遲鈍、缺乏想象力的人來說,他們大多不會留意到它的存在。
因此可以這么說,能夠感受到孤獨的人都是文明程度比較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