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先杰

那是個普通的周六下午,在前往南京的高鐵上,我一邊準備次日婦科論壇的演講稿,一邊因為饑餓囫圇吞著棗。忽然,我感覺嗓子被輕微地硌了一下——一枚棗核被我不小心咽下去了。
我咽了兩口唾沫,好在嗓子沒有異樣的感覺,應該是沒有被劃傷。但如此尖銳的長條型棗核,進到肚子里,會不會把胃腸道穿個孔?
接著,我設計了簡單但嚴謹的平行對照實驗。我把一枚棗核放到裝了溫水的一次性紙杯中,把另一枚棗核含在嘴里,用溫暖的唾液浸著。
我想觀察水和體液到底能不能軟化棗核(唾液盡管和胃液的成分不一樣,但好歹也是一種體液),想用實驗結果進一步讓自己放心。吞了棗核,總不是一件讓人省心的事。
我給孩子他媽打電話匯報行程,并故作輕松地告訴她吞下棗核的事。如果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我真的在外地某家醫院做了手術,醫生給她打電話的時候,我希望她不要認為對方是騙子而不予理睬!
棗核不是金屬,而且很小,普通的 X 光很難照出來。如果真的出現腸道破裂,即使開腹探查,一時半會肯定找不到傷在哪里。萬一還要切除一段腸子,然后是各種粘連,各種不舒服……此時,前面做的兩項實驗也出結果了:杯中的棗核和含了兩個小時的棗核一點都沒有軟化!
坦白說,我雖然依然保持樂觀,但多少還是有點慌。因為需要纖維素,我在睡前吃光了主辦方準備的水果。那晚,我做了一個夢,夢里,那枚棗核已經排出了體外。
一睜眼已是清晨,便意一如既往地來到。如果我能在會議發言前找到那枚棗核,心情會平靜很多,這對我在論壇上的表現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我深吸一口氣走進衛生間,猶如邁向戰場的戰士。在馬桶的一泓清水之上,體內固體垃圾的清除工作開始。前期工作酣暢淋漓,下一步工作——在一堆無法描述的物質中尋找一枚棗核,才是一場硬仗。
有那么一瞬間,我想放棄。然而因為對自己身體的愛惜,我還是下定決心在馬桶中尋找棗核。
我用一次性牙刷把固體一點點壓碎,甚至從水中撈出來,試圖從中找出質地堅硬的物質。遺憾的是,沒有任何發現!越找不到,我的心里越不踏實。掰開揉碎,依然不見目標的蹤影,是徹底被消化,尸骨無存了嗎?
我只好暫時放棄,反復洗手然后開始淋浴。這次洗手和淋浴比我以前的任何一次都要認真、仔細。洗浴完畢之后,我忽然感到一陣高興,因為我又有了一股便意。
離會議還有一個多小時,我還有時間!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我在馬桶的清水之上提前鋪上了一層潔白的廁紙。事實證明,我的決策是英明的,這一次尋找硬物容易多了。我發現了一些棗皮,果然,很快我就找到了小小的、硬硬的東西!
棗核順利排出,會議順利召開,我順利返程。誰能想到,那個本該沉悶、平凡的周末竟發生了這樣一件驚心動魄、令人回味無窮的事。之后,我對此次吞棗核事件進行了“復盤”。
首先,人體有強大的自我保護功能,除非是腸道本身有粘連或狹窄,棗核、口香糖等東西,多半都能自行通過并排出。
其次,胃酸和消化酶會讓棗核軟化和變得不太尖銳的說法有待證實。至少就我自己的觀察來看,這種說法不太可靠。不過多吃含纖維素的食品,我認為是有道理的,至少它能促使異物盡快排出。
最后,即使這樣,我依然感謝棗核的不扎之恩,感謝我健康的胃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