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天空
眾所周知,美國從成立起采用的政權體制就是共和體制,沒有君主。鮮為人知的是,美國歷史上出現過一個“皇帝”約書亞·諾頓,這個“皇帝”甚至一度很得民心。
1819年,諾頓出生于英國一個商人之家。在父母去世后,諾頓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然后他把家產變賣,收拾行囊去美國舊金山闖蕩,并很快在舊金山的商界站穩了腳跟。但是不久,這位商業奇才就在一次投資中破產,身無分文。也正是這次破產經歷成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諾頓聽人說,在美國只要不觸犯法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諾頓頓時有了主意,趕緊找來一本美國法律全書進行研究,便很快找到了人生目標:“既然美國法律沒有規定普通人不能當皇帝,而且當時也沒有人擔任,那么我為何不來當這個皇帝呢?”
諾頓說干就干。他第二天就身穿英國海軍上校的制服走進美國著名報紙《舊金山紀事報》的編輯部,宣告自己是美利堅皇帝諾頓一世,同時拿出一份擬好的詔書,要求在報上刊登。編輯部成員聽后大笑,總編輯卻覺得這是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干脆順水推舟地對諾頓鞠了一躬說:“陛下,我們一定照辦。”于是,第二天頭版頭條登出了一條《一名皇帝在我們中間》的消息。一時間,舊金山的街頭巷尾對這個消息議論紛紛,報紙大賣。接下來,《舊金山紀事報》開足馬力,繼續刊登美國“皇帝”的系列報道。

1867年初,一位新入職的警察看到這位怪異的“皇帝”在大街上遛彎,很不客氣地將他抓了起來。得知消息后,舊金山各大報紙紛紛發表社論,對警方的做法進行指責,一些民間人士則憤怒地表示,如果警局不放人,他們就要拉起隊伍“救駕”了。無奈,舊金山警局不得不放人并道歉。此后,舊金山的警察在街上遇到諾頓“視察”時不僅不抓他,還會向他敬禮。
漸漸地,他開始享有一些特權,比如可以免費在舊金山絕大多數的高級餐廳就餐。這些餐廳則會趁機大做文章,聲稱本餐廳屬于“美國皇帝御用餐廳”。后來,他甚至可以發行貨幣,而且居然在舊金山流通了。更匪夷所思的是,在187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表上,諾頓的職業一欄中赫然寫著“皇帝”。
這些令諾頓非常感動,他更加勤奮地為美國民眾服務。他曾經強烈呼吁修建一座橫跨金門海峽的大橋,以利于國計民生。這次,“皇帝”的詔書總算被執行,不過那是幾十年后的事情了。1937年5月27日,金門大橋首次建成通車時,人們在橋頭專門放置了一銘牌以紀念美國歷史上唯一的“皇帝”諾頓。
1880年1月的一天,諾頓受邀前往某處發表演講,結果在途中中風,警方趕緊派馬車準備送他去醫院。可在馬車到達之前,諾頓就“駕崩”了,他長達21年的“統治”就此結束。第二天,《舊金山紀事報》登出頭條新聞:“皇帝陛下離我們而去。”語氣非常哀傷。
諾頓一貧如洗,也沒有子嗣,本來市政府準備草草埋葬他,但舊金山市民迅速籌集到足夠資金,為諾頓購得豪華棺材,并辦了一場體面的告別儀式。送葬的隊伍綿延三千米,上至富商,下至貧民,各類人都有。
就這樣,這位由舊金山報界炒作起來的美國“皇帝”諾頓在美國特殊的國情與背景之下上演了一段令人發笑卻又讓人深思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