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靜
摘要:玉門市自2008年發展枸杞至今,境內枸杞種植面積已達21.2萬畝,其中紅枸杞18.2萬畝,黑果枸杞3萬畝,主要分布在花海鎮、下西號鎮、柳河鎮、黃閘灣鎮、飲馬農場和黃花農場,形成四大種植片區。
關鍵詞:玉門市;枸杞;產業現狀;調查與淺析
第一片區是以花海鎮的大暢河現代農業經濟開發區為中心,輻射全鎮及周邊鄉鎮的產區,種植紅枸杞5萬余畝、黑果枸杞3萬畝。紅果枸杞主要在花海鎮、柳湖鄉,年產干果1.5萬噸,并有杞福源枸杞烘干加工廠和長青源枸杞凍干加工廠兩個加工企業,年加工枸杞干果2000余噸。黑枸杞主要在小金灣、獨山子兩個鄉鎮,已初步形成了自產自銷的生產經營模式,生產及初加工基本滿足,并且已形成了在全國范圍內較有影響力的黑果枸杞果實交易市場。
第二片區是以下西號為主的平面生產片區。以下西號鎮帶動輻射的黃閘灣鎮、柳河鎮、六墩鄉共計種植面積達7萬余畝。并有甘肅表青公司、玉門紅、正元堂等尚處于加工企業,年生產與加工枸杞干果達2萬噸。該片區有取得綠色證書的無公害生產基地(正元堂、表青公司),生產的果實整體質量相對較高,產品銷往臺灣、東南亞地區。對全市的枸杞產業起著支撐作用的風向標作用。
第三片區是以赤金鎮、昌馬鄉、清泉鄉(零星種植)為主的冷涼生產區,栽培面積近萬畝,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產量較低,但果實發育期長,干物質積累多,品質較好。該區沒有制干以及初加工企業,產量不大。
第四片區是以團場(黃花農場、飲馬農場)為主的生產片區,種植面積近4萬畝,主要是寧夏及外地杞農承包種植,生產技術及加工水平一般,產品主要走向寧夏。
一、存在的問題
(一)種植技術落后,田間管理跟不上
種植主要是密植型的。前期種植的模式都是2×1米,甚至有2×0.7米的,密度大,通風透光能力差,修剪量大,基本上無法進行機械化作業,全部為人工生產,導致了整體的生產成本高,產品質量差。
(二)技術支撐少,培訓和指導力量嚴重匱乏
全市境內枸杞面積21.2萬畝,但只有市林果技術服務中心做技術支撐,技術人員人均服務面積2萬余畝,技術力量與栽培規模嚴重不匹配。生產中,大部分杞農主要靠自己摸索生產,邊干邊學,導致栽培管理技術不合理、不系統,果實制干仍然以晾曬為主,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難以保障果實的產量、內質及外觀品質。
(三)濫施化肥,亂噴農藥
沒有科學的施肥與植保方案,為了盲目地追求高產量,繼而大量地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僵化,重金屬含量超標。目前,在枸杞的病蟲害防治上缺乏監測預報與合理的植保方案,濫用農藥,甚至使用禁用農藥,導致枸杞果實農殘超標嚴重,出售艱難。在前段時間的檢測中,就有禁用農藥和部分農殘嚴重超標的情況。
(四)勞動力極度缺乏
由于傳統的栽培模式幾乎沒有機械化操作,況且目前的枸杞生產本身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目前我市的面積大,勞動力少,尤其是要采摘環節上,需要大量的采摘工,由于沒有形成良性的用人機制,一邊是找不來采摘工,一邊是大量的采摘工因忍受不了老板與雇主的欺騙和賴賬而流失。
(五)曬干、制干設備與場地嚴重匱乏
初加工環節涼曬場、設備與制干設備是我市枸杞產業發展的致命短板。
我市境內目前沒有枸杞的深加工企業,大量的枸杞是以制干為主的原材料出售的,本身附加值就低,而制干過程中,由于沒有場地和制干設備烘干、凍干等,導致晾曬過程中,由于受各種條件限制,對枸杞產品造成了嚴重的二次污染(如鈉超標,灰塵、蟻蟲侵蝕),使產品質量大打折扣。
(六)生產不規范,產品無品牌優勢,銷路不暢通
全市有20多個枸杞商標,但目前只有一個食品生產許可證(長青源公司),一個藥品飲片號(雄信藥業),一個準食品生產許可證(玉門紅),其余的全部都是“三無”產品,無論線上線下都無法進入市場流通。
二、措施與建議
(一)建立強有力的技術服務平臺
我市的枸杞面積在全國的縣域種植面積都是名列前矛的,而玉門乃至全省沒有一個專門的枸杞研發機構。從品種的培育以及枸杞產品的深度研發都幾乎為零。因此,建議我市盡快與相關的科研機構、院校及相關專家聯系,建立枸杞研發機構,組建研發團隊,從新品種培育、栽培技術與深度加工技術方面進行研發。建立市、鄉、村三級的技術與信息服務平臺,為專家和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服務的便利條件,從根本上解決枸杞產業研發、技術服務不到位、杞農生產管理素質低等問題。
(二)制定枸杞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
依托研究機構和專家團隊,根據玉門的氣候特點、生產能力,研究與集成制定枸杞生產關鍵的技術規程,制定長短期規劃,找出差異化的支撐點,突出亮點來提升玉門枸杞的口味和亮點。以大健康為核心的“硒”元素為切入點,制定富硒枸杞標準化生產的技術規程,按照一年實現無公害,3年實現綠色的目標提升玉門枸杞品質與知名度。
(三)建立與完善的枸杞產業服務體系
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政府扶持與購買服務為形式,結合扶貧及農村三變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有效解決枸杞產業發展中杞農與企業技術嚴重缺失的問題。
(四)建立與完善的銷售渠道
積極與各大銷售平臺建立關系,按質論價,定期發布,以便打通產業下游的銷售渠道,保障枸杞產業效益與持續發展。
(五)統一品牌
在市政府的協調下,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統一玉門市的枸杞品牌,在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做到統一品牌、統一價格,從而提升玉門枸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六)加大資金扶持與搭建融資平臺
市政府盡快出臺枸杞產業扶持政策,并搭建企業與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融資平臺,解決企業及栽植大戶資金不足與融資困難的問題,扶持枸杞產業的健康與穩定發展,加快農村振興與農民脫貧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張學琴,譚延海.甘肅玉門黑枸杞生產現狀及發展前景[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6 (0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