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心
黃渤很丑,可是愛他的人很多。黃渤第一次當導演,可是要求很高。這是看完《一出好戲》之后的感受。
說實話,這部戲不像《西虹市首富》那樣輕松愉悅,甚至看完后其實心里是有點堵的。它也不是《星際穿越》那種燒腦電影。但它容易留一點東西在你心里。
這部電影很像管理游戲《荒島求生》。不過,它是比較溫情的,死亡、掠奪、疾病等,不是它的主題。它是將人類的進化歷史濃縮成一個充滿隱喻的寓言故事,放在2個小時里進行了呈現。
1.人類發展的第一階段:體力為王的原始社會
當所有人踏上那個海島之后,就像所有的猿猴,從樹上到了樹下。一切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以前的所有一切都歸零了,地位、錢財、身份,每個人身上的一切標識都成了過去。所以,公司老板張總被人歧視和嘲笑,沒有人再對他畢恭畢敬。而保安,開始失去他的標識——護衛安全的職責,開始頂撞和攻擊曾經的領導。
這樣的一個孤島,就像人類的初始。大家需要的第一要務是填飽肚子,就像第一位領導人說的話,“生存”,“生存”,“生存”,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所以體力好,野外生存技能強的小王,被推舉為領導者。他開始像管理猴子一樣管理這群人。這不就是原始社會的縮影嗎?目標是填飽肚子,規則是所有人都需要勞動,多勞多得,不勞而獲沒有飯吃。
這里有幾個非常有意思的隱喻。一是“馴獸師”,司機兼導游曾經做過馴獸師,說自己管過猴子,管人可以一樣的管。這個時候,人其實更像動物一樣,自我的意識是薄弱的,更多的體現的是動物性。
第二是北極熊的熊皮。王把它處理后放在自己坐的地方,甚至披著它。多么像遠古時期的酋長,野蠻,有力氣,粗暴。
第三是稱呼“王”。司機兼導游姓王,開始叫小王,變成領導者后,簡稱“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要求大家聽話。強者為王,也有了開始送上門的女人了。
第四是棍子。王不離手的是一根棍子,打和教訓不聽話的人。他的管理的方式是野蠻粗暴的。他要求大家像沒有思維的動物一樣服從他。對于不服的人,不讓吃飯,讓他餓幾天。犟嘴的人,罰去抓魚,要赤手空拳抓10條,討價還價后變成20條。
王的領導開始的時候是好的,建立基本的秩序,保證大家基本能夠填飽肚子。但隨之而來的是內部矛盾的激發,形成了派系。派系斗爭的結果,人類進入到第二個階段。
2.人類發展的第二階段:資源為王的資本社會
以張總為首的一伙人,受不了王的管理。在被歧視打壓里,開始思考自己的出路。幸運的是,張總發現了一艘船。他在一個晚上,發表了一場演講,要帶著大家出走,去尋找更好的生活。
無奈只有少部分他的死忠粉和被王的統治欺負的人,隨著他出走了。他帶著他們找到了新的“大陸”,那是一艘倒轉的船。那個船里應有盡有。現代文明的東西,這對于他們這些已經在原始社會生存的人來說,不異于是天大的福音。
這樣的一艘船,代表著一個新的社會,一個以資源為主建立的資本型的社會。在這個新的社會,規則被重新界定。
張總用兩牌來界定新秩序,一張什么樣的牌,可以換幾條魚,是他規定的。而誰可以擁有什么牌,也取決于他。在這里,大家可以互相用牌交換商品。撲克牌變為資產和財產。
這里也有幾個非常深刻的隱喻。一是“撲克牌”,牌其實是一種象征性的貨幣。張總用它來統治人。就像文明社會一樣,用一場貨幣戰爭來侵吞財產,霸占更多的資源。這個時候,制定規則的人,也可以作假。最后小興發現,雖然張總說只有兩幅牌,但是小興手中的牌顯示,牌根本不止那么多。張總玩的一手好“貨幣增發”。
第二是紅酒。張總經常手拿著紅酒,不管是懟人,管理人,還是氣人,都拿著紅酒。紅酒象征著文明,是進入文明社會后給人的奢侈和享樂。也象征著血,象征著資本社會對人的剝削,他喝的紅酒,可以看做上層的統治者用規則吸普通人的血,對人進行剝削。
第三是漁網。漁網是進步的象征,也是欲望的象征。漁網打來更多的魚,人不需要被捆綁在勞動上。正是有了它,大家可以解放出自己的時間。溫飽解決了,接下來的欲望就更進一步了,所以馬進用大包的魚,送給姍姍作為生日禮物。但是,盡管他送了禮物,女神還是沒有搭理他,像是會漏水的漁網,網不住芳心。
第四是倒轉的船。這是一艘翻轉的船,張總帶著大家進去的時候,鏡頭是翻轉的。這象征著倒轉的世界。一方面,張總在王的原始社會是吃不開的,但是到了這里,他稱王稱霸了。另外,這也象征著的社會有了更多的資源后,開始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貨幣出現,商品交換出現了。
張總的領導開始的時候是令人興奮的,剝削和醉生夢死沒有讓其他人清醒,卻讓馬進絕望。因為他記掛著那張彩票,想著回去。正是回去的欲望,讓他帶著小興出走,去尋找回去的可能性。而回去的夢想,催生了人類第三階段的形成。
3.人類發展的第三階段:夢想和虛假為王的現代社會
馬進和小興搬到了一個小破地方,開始了回去的夢想。有夢想是好的,可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斷了糧后,去張總那里借網捕魚,可是遭到的是嘲笑和暴打。馬進絕望地撕下一張張自制的日歷,眼睜睜看著六千萬的彩票灰飛煙滅。
這是社會轉變的痛,需要去承擔。要活的像一個文明人,而不是糊涂地過,需要經過這樣的黑暗時刻。馬進和小興在即將餓死的時候,天上下了魚雨。
他們用自己的智慧,開始算計張總和小王帶領的兩幫人。在促使兩幫人斗毆的時候,馬進像救世主一樣的出現,鼓勵大家尋找光明,鼓勵大家燃起回去的夢想。
之后,大家在小興發明的手動“發電機”的幫助下,打開手機的視頻,看到家人和自己過去的照片,并有了可以電魚的工具,還有了燈可以在夜色下載歌載舞。
馬進的管理,是夢想式的管理。他讓這個小型社會有了新氣象,大家可以和睦相處,一起住在大船里。在精神生活上,也讓大家過上不一樣的生活,有個電視可以看,有載歌載舞的時刻。在繁衍問題上,也開始進行了探討。馬進提出,不是因為繁衍而繁衍,是因為愛情。但實際上,這個世界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荒島,不是真實的世界。
這里也有幾個非常有趣的隱喻。
第一是黑暗中的光。在大家大家打得不亦樂乎的時候,馬進在船的高處出現,光打在他身上,震驚了所有的人。他用麥克風發表自己的領導理念,鼓動大家做文明社會的文明人,要有回去的夢想。
第二是瘋子。當那個奇怪的聲音響起的時候,馬進、小興和小王看見了船。但是因為在這個島上馬進已經是王了,擁有一切,還有姍姍的愛情,如果回到現實社會,他可能又變成負債的屌絲了。所以他們設計將小王說成是瘋子。之后,因為馬進和小興觀念不同,馬進被小興說成是瘋子。在這樣的文明社會,每個人的夢想不同,因此價值觀不一樣,選擇就不一樣。有些人就成為了瘋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瘋了。
第三是條紋服裝。這也是非常令人費解的事情,這些服裝是怎么來的沒有交代。只知道一夜之間,大家都穿著條紋服裝。這是醫院的病人所穿的,所以,這寓意也許是指在現代的社會中,所有人都是病人,只是病的不一樣。
第四是仙子一樣的長著翅膀的姍姍。馬進的夢想就是姍姍,當姍姍跟他有進一步發展的時候,他出現了幻境,幻想著姍姍是一個仙子,戴著美麗的花環,像一個精靈一樣飄在空中。多么像現實中屌絲的幻夢,總是那么不真實。出了島,姍姍也許就不愛他了。而最終,正是因為姍姍的愛,像精靈一樣,感化了馬進,讓他決定說出真相。
馬進和小興的領導,讓大家沉浸在一個虛幻的夢想空間里。當現實的大船破碎這個夢想的時候,馬進退縮了,小興黑化了。整個劇到了一個高潮的時刻。在人的欲望紛繁復雜的時候,也許,沒有什么比一點點的真實更寶貴的了。
這正是現在社會的寫照。我們什么都有了,可焉知不是活在某一個馬進的催眠下?我們之外,也許有一個更大的真實的世界。所以姍姍說她要一點真實。而馬進,要一點良心才能面對真實。幸好最終導演給了一個溫暖的結局,姍姍的愛讓馬進醒悟,他燒了大船,讓所有人可以回到真實世界去。
這個人類史的寓言故事里,引人深思的還有很多。比如,變革的陣痛。張總在小王的領導下,被嘲笑辱罵,迫使他要反抗出走,建立一個新的秩序。而馬進和小興,只有被痛打一頓后,才能想到要建立一個新的社會秩序。每個社會的變革,總是少不了轉型前的痛苦。
比如,科技總是第一生產力。原始社會,靠力氣。當生產型社會來了,大家需要依靠的就是資源,代表資源的船和漁網,都是人生產出來的。但更高級的社會形態,需要的是更高級的生產技術,電和娛樂活動。
另外,文明和野蠻總是互生的。張總在用兩副牌當做貨幣交易的時候,已經偷偷藏起了其他的牌。當大家尊重馬進的時候,殊不知他為了一己私欲,想蒙騙大家沒有船經過,外面的世界已經毀滅。
不管故事是怎么發展的,我覺得最有意思的隱喻是那只色彩斑斕的蜥蜴,它在影片中不斷出現。蜥蜴的特點很有意思,它不是恒溫動物,善于變色,尾巴斷了可以再生,它象征冷血、偽裝和再生。
這只蜥蜴冷冷地看著這群人的鬧劇開場、演進、翻轉、高潮,然后結尾。它的眼睛,就像上帝的眼睛,冷冷地旁觀。它看過了人性的復雜,看見了人的冷血和虛偽。最終,也看見人的良善再生,光明的一面戰勝黑暗的一面。船把大家都回到現實的世界,而馬進,也獲得姍姍的愛情。這出好戲終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