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采用心電圖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7例作為觀察組,并選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健康人員57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碎裂的QRS波發生率、ST段與非ST段抬高型碎裂QRS波發生率、病理性Q波發生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α-羥丁酸脫氫酶以及磷酸肌酸激酶的活性變化進行對比。結果 對照組出現碎裂QRS波發生率8.77%,低于觀察組的70.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現ST短抬高型碎裂QRS波、病理性的Q波分別占44.12%、26.47%;非ST段抬高型患者碎裂QRS波、病理性的Q波分別占69.57%、8.70%;觀察組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α-羥丁酸脫氫酶以及磷酸肌酸激酶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塞采用心電圖的診斷價值顯著。
【關鍵詞】心電圖;急性心肌梗塞;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急性心肌梗塞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危重癥之一,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急性且持續性缺血缺氧導致的心肌壞死。臨床癥狀表現為劇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與硝酸酯類藥物都不能使疼痛改善,并且合并進行性心電圖變化與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會合并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嚴重威脅[1]。最近幾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相關數據表明:每年新發病例超過五十萬,現患病人數超過二百萬[2]。心電圖檢查是對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的重要方法,并且此病在心電圖上存在較明顯的表現,也就是ST段改變與新產生的Q波,伴隨現代化技術的持續發展,發現Q波型心肌梗塞比較少見。所以,研究沒有Q波型的心肌梗塞的心電圖診斷標準已經成為新熱點[3]。為了探究急性心肌梗塞采用心電圖的診斷價值,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5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取本院同期收治的57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并對檢查結果予以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7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65.36±4.16)歲;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3例,全部患者在發病后1天內入院接受手術治療。并選取本院同期收治的健康人員57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42例,年齡46~84歲,平均年齡(63.63±4.64)歲。兩組患者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借助自制調查表,派專門的資料采集人員收集患者的心電圖與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等相關資料。匯總后錄入全部表格中的數據,同時,建立有關數據庫開展統計分析。
1.3 診斷標準[4]
首先,破裂QRS波:(1)QRS波呈現處多相波,部分患者顯示三相波,并且多相波通常是因為R波或者S波的切跡產生,此外,S波的底部存在S波切跡;(2)部分患者會產生Q波或者QRS波;(3)心電圖QRS波的時限低于120 ms(4)冠狀動脈的供血區有多相碎裂QRS波出現。其次,病理性Q波:心電圖的Q波粗鈍并且存在切跡,時限低于30 ms,切患者Q波的深度明顯較同導聯R波的1/3。
1.4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研究對象碎裂的QRS波發生率,并對患者患者出現的ST段與非ST段抬高型患者碎裂QRS波與病理性Q波的發生情況;對兩組研究對象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α-羥丁酸脫氫酶以及磷酸肌酸激酶的活性變化進行比較。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心電圖資料的對比分析
對照組出現碎裂QRS波5例,發生率8.77%,觀察組出現碎裂QRS波40例,發生率70.18%,觀察組患者碎裂QRS波發生率明顯高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4.9758,P=0.0000);觀察組患者出現ST短抬高型碎裂QRS波、病理性的Q波分別有15例、9例,所占比例44.12%、26.47%;非ST段抬高型患者碎裂QRS波、病理性的Q波分別有16例、2例,所占比例69.57%、8.70%。
2.2 兩組研究對象心肌酶活性變化的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α-羥丁酸脫氫酶以及磷酸肌酸激酶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心肌梗塞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急重癥,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此病的病死率和救治方法、救治時間具有緊密聯系。有關數據顯示: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達到3/10,如果進行及時、有效的溶栓治療可是病死率降到2/25,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患者的病死率可下降到1/25.所以,早期及時有效的診斷與治療是挽救心肌梗塞患者生命的前提條件[5]。病理性Q波可作為急性心肌梗塞心電圖的典型表現,主要是因為透壁性心肌梗塞區心肌細胞完全壞死,不能出現電活動,于心電圖上顯示這個區域是病理性Q波。如果心肌表現為不均勻壞死,存在存活心肌,就會產生緩慢與延遲的除極點活動,于心電圖上呈現為碎裂RS波[6]。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出現碎裂QRS波發生率8.77%,低于觀察組的70.18;觀察組患者出現ST短抬高型碎裂QRS波、病理性的Q波分別占44.12%、26.47%;非ST段抬高型患者碎裂QRS波、病理性的Q波分別占69.57%、8.70%;觀察組患者心肌酶活性變化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心電圖碎裂的碎裂QRS波可作為診斷心肌梗塞的標準。
總之,心電圖碎裂的碎裂QRS波可為診斷心肌梗塞提供有利條件,如果與病理性Q波聯合,可提高心電圖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 東.心電圖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診斷中的應用[J].江蘇實用心電學雜志,2016,25(4):285-287.
[2] 袁 建.多普勒彩色超聲心電圖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3):429.
[3] 張慧文.心電圖對急性心肌梗塞PCI術后的診斷價值[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6,25(1):37-39.
[4] 鞠偉偉,王藝穎.心電圖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價值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20):38.
[5] 張 琴,楊蘇萍,張雅莉,等.心電圖技能培訓在社區及院前診斷急性心肌梗死中應用的價值[J].重慶醫學,2016,45(30):4316-4317.
[6] 陸 娟,譚興普,馮硯瑜,等.心電圖avR導聯ST段改變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判斷價值[J].海南醫學,2016,27(7):1145-114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