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暢和分園 王桂英
我園在市級課題研究中重點開展了戶外混齡運動中促進幼兒自主交往環境創設的研究,認為這個環境應當是既能適宜幼兒戶外混齡運動,又能促進交往能力發展的運動情境。我們進行了有目的的探索和實踐。
怎樣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能在戶外一起運動呢?戶外場地如何進行合理劃分?創設哪些運動區域?如何更好地激發幼兒自主交往?通過一次次的現場觀察、分析、研討、調整后,我們充分挖掘現有器械,合理規劃,巧妙利用,做到既讓環境充滿童趣,又讓幼兒有足夠交往的機會。
混齡戶外運動時間安排在晨間8:00-8:40,周一到周四每天安排大中小各一半在一起運動。冬季由于幼兒入園稍遲,陽光不夠充足,我們把時間調整到10點,確保運動時間充足。我園戶外場地1800平方米,幼兒在園人數189名,六個班設置,人均面積是9.5平方米。在寬敞平整的場地上,幼兒有充分活動的空間。
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不同動作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設置蹦跳區、平衡區、走跑區、投擲區、球類區、攀登區、騎行區等,供各年齡段的幼兒自主選擇、交流。如:在每周一主要以大班和小班幼兒混齡為主,分別創設了“小熊過山洞”“有趣的輪胎”“爬爬樂”“球球大作戰”等;每周二主要以中班和大班幼兒混齡為主,創設了“神奇的梯子”“保護羊寶寶”“好玩的高蹺”等;而每周三主要以中班和小班幼兒混齡為主,創設了“彩虹傘”“小熊過橋”“小豬運西瓜”等。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愿及興趣自主選擇伙伴與區域進行運動。如:幼兒既可以在平衡區玩“好玩的罐子”“平衡木”,也可以在蹦跳區選擇“多變的呼啦圈”,攀登區選擇“翻山越嶺”“有趣的梯子”,還可以在騎行區選擇“快樂的小車”等。
我園運動器械種類豐富,數量充足,有攀爬架、鉆網、吊環架大型器械,有平衡木、半月搖、手推車、羊角球、鐵環等小器械,為開展混齡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合混齡幼兒戶外運動項目多樣化的特點,我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種類豐富的戶外運動器械。比如輪胎、旺仔牛奶罐、沙包、奶粉桶、報紙等,經過教師的精心制作與設計,變成了 “小山坡”“小木橋”“矮木樁”等。利用這些材料,教師還設計了較為新穎、具有比賽性的運動項目,如:快樂傳遞、大腳小腳走、最佳拍檔、翻山越嶺等。
我們還發現:混齡運動時運動器械的難易度,每個運動項目中提供多少材料,也要把握準確,才能夠促進幼兒交往行為。

我們觀察發現,相對小年齡幼兒,大年齡幼兒在各方面的經驗都成熟了許多,特別是在動作技能的發展方面,他們起到了很大的榜樣作用,這很好地吸引了小年齡幼兒的目光,激發了他們的交往欲望。他們也渴望從大哥哥大姐姐那里獲得相同的經驗與發展,也是一種自我挑戰的體現。
混齡運動初期時,大班幼兒玩著玩著就會忘記自己的責任而丟掉小班幼兒,只顧著自己玩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運用介入法及時提醒大班幼兒。一次平衡區一小班幼兒不敢上“獨木橋”,教師采取商量方法問一大班幼兒:你愿意幫助這位小弟弟嗎?提醒之下大班幼兒幫助別人的意識被喚醒了,走過去扶著小班幼兒走過獨木橋,還反復陪著小班幼兒練習幾次走“獨木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在活動中也感知自己的力量,體會到和伙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回放鏡頭一:事情發生在球區。中二班的軒軒和大一班的浩浩、亮亮等幾名幼兒在往球門里踢球。這時我發現小二班的一名小男生蹲在球門前看球,而這幾名幼兒踢的球總是從他的頭上飛過去。這時,我走到幾名幼兒面前,詢問道:“你們發現了嗎,球門前蹲著的小弟弟在看球,是有什么想法嗎?”這時,浩浩主動跑到小弟弟跟前,對他說:“小弟弟,你也想玩踢球嗎?來和我們一起踢球。”說著牽著小弟弟的手,小弟弟得到哥哥的關心很高興,立馬與哥哥互動起來。
在這樣一個活動中,幼兒從自己的小世界里邁了出來,進入混齡互動,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對于不太會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識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時的引導與支持,給予不同的建議,如:你和哥哥姐姐商量一下,想玩什么,再一起玩;你去試試跟姐姐說,咱倆一起玩;你可以去幫弟弟妹妹一起解決這個困難。在教師積極鼓勵和適當引導下,幼兒間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逐步得到了培養。混齡運動中處處充滿了互動合作,不同年齡的幼兒都能在其間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空間。
在混齡戶外運動中,通過遞進性目標的制定,多層次材料的投放,教師的個別指導,不同幼兒間多向性的合作、多緯度的影響及幼兒的觀察、模仿、交流等,促使不同年齡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發展。在研究中我們欣喜地發現,無論是在戶外的運動性游戲中,還是室內的周末大放送活動中,處處充滿了混齡間的互動。我們發現,大班幼兒會用行為和語言向小班幼兒解釋或表現,同時在研究中我們也發現幼兒雖然知道遇到問題尋求同伴的幫助,但都是比較淺層次的。
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混齡戶外運動中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設置利于交往的混齡運動情境有助于幼兒交往能力的提升。混齡戶外運動與體育教學活動的最大區別在于其低結構與趣味性,都是以運動項目的形式開展的區域體育活動。為避免枯燥的動作練習,同時考慮到混齡互動的需要,創設的運動項目情境具有:
運動過程要能嬉戲、有樂趣。如“小熊救媽媽 ”運動項目,兩個幼兒扮演小熊和媽媽角色,分別進行“小熊過橋”“小熊運蜂蜜”“小熊救媽媽”等不同階段,幼兒在不同場景中進行任務轉換中,同時獲得運動品質的發展。

互動就是要在運動過程中有交流、協商、妥協的連續的動態過程。如“快樂傳遞”運動項目,大班幼兒扶著小班幼兒走過“獨木橋”后,小班幼兒給大班幼兒傳遞沙包。幼兒進行互動交往的游戲,以有效解決混齡運動中只有混合沒有互動的問題。幼兒在互動的學習中懂得了合作的意義。
合作就是要遵守一套既定的制度和規則的行為。如“齊心協力”運動項目,大班幼兒和中班幼兒一起用胸部夾住球,運到指定地方,中途球不能掉下來,掉下來就失敗了。合作運動中幼兒社會性得到了發展。
回放鏡頭二:今天的晨間混齡運動中投放了新的器械:網球拍。幼兒都很新奇,紛紛搶著要玩這個器械。很快,球拍就全部被拿完了。這時,婷婷跑過來問我:“老師,還有球拍嗎?我也想玩。”“我這里是沒有了,都被小朋友拿走了。”我環顧了一下四周,說道:“你可以看看有誰拿了球拍,但不在玩的小朋友,看他們是否愿意給你玩?”婷婷有些疑惑,可能想:這么好玩的球拍,會有誰不玩呢?突然發現一個小妹妹手拿網球拍,不知道怎么玩,只是站在場地上,婷婷跑過去說:“曉玉,我們一起玩,我來扔軟球,你來接,好不好?”兩人玩起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混齡戶外運動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空間,他們可以自主選擇運動內容,自主選擇同伴,自主尋求幫助或幫助他人等。幼兒園開展混齡運動,對豐富幼兒體育活動的內容,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培養社交能力都具有重大意義。通過混齡戶外運動,幼兒的交往態度表現得更為積極,習得了更多的交往技巧,獲得了更多和陌生同伴交往的機會。隨著幼兒自信心的增強和合作水平的提高,在各種類型的活動中,幼兒單獨活動的現象開始減少,而群體活動逐漸增加,活動質量也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