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蕾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中建筑工程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建筑工程設計理念也有了長足的進步?,F代建筑工程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也更加重視建筑的外觀、風格等,而建筑設計對于美學理念的應用日益廣泛。通過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融合成了建筑美學,準確把握住了建筑藝術的審美,從而使現代建筑設計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對此,闡述了建筑設計美學的意義,分析了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表達,進而探討了提高建筑設計中對于美學理念的應用水平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美學;理念;建筑設計;研究
建筑在出現之初就有了建設設計美學,也就是人們對于建筑的需求不僅僅是居住使用,還對建筑的美觀具有很高的重視度。從最初的茅屋到現在的高樓大廈,建筑的形式發生了變化,而建筑設計美學也隨之變化。社會物質條件是建筑設計的發展的基礎,建筑設計美學也是在此基礎之上發展而來,只是其中包含了更多的人的主觀意識,也就是個人創作。當然,這種主觀意識上的創作并不是憑空想象,建筑的結構、材質以及空間構造、施工技術等都是建筑設計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建筑設計美學包括了廣義和狹義的美學,其中,廣義的建筑設計美學重視突出的美并不是建筑自身,而是立足于更廣闊的空間背景,例如建筑周邊環境,包括周圍的建筑、城市街道等,建筑設計的美感就是基于這種大背景的。而狹義的建筑設計美學主要是突出建筑自身的美觀,也就是建筑的外觀、造型以及藝術感。因此,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表達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這也給建筑設計者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使建筑能夠通過設計美學展現藝術性以及思想性。
一、建筑設計美學的意義
(一)能夠體現政治、文化與經濟特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也都會隨著發展,與以往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些變化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體現。建筑風格也不例外,建筑所呈現的特征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建筑設計美學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當時的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的特點影響,而建筑設計的審美風格同樣也體現著這些因素的主要特點。因此,建筑具有濃重的時代感,隨著歷史的變現,建筑逐漸成為了見證歷史的主要載體,從建筑中就可以分析建筑建造年代的政治、文化與經濟的特點,可以說是時代的縮影。
(二)可以表達社會、科技與審美傾向
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建筑施工技術水平的更新和發展。每當社會的科技有了進步,出現了很多新的技術和材料,建筑中都會逐漸開始應用,設計中也會將這些技術和材料作為重要的內容,而且會通過這些新技術材料展現建筑美學。因此,社會的科技發展使建筑設計者們有了體現美的條件和創造美的動力,而最終的建筑設計作品又是對社會科技以及審美傾向最好的表達。
(三)切實表現建筑的使用與價值取向
建筑的使用價值也是建筑最基本的要求,建筑的造型、外觀以及裝飾等都具有很高的美觀度,但是使用卻不方便,實用性較差,那就會使美失去價值。因此,建筑設計美學不僅僅是建筑美觀度的展現,也要使建筑具備最基本的實用性,實用性也是建筑設計美學中重要的考慮因素。只有建筑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建筑的美才具有價值,才能夠被大眾接受。
二、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表達
(一)美學規律的協調性
城市中建筑物的設計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城市整體空間中資源環境和人為因素是否能夠進行很好的結合,除了要展現建筑物的歷史文化價值,也要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對于美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不過建筑設計美學的應用并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規律,只有遵循美學規律,才能夠使建筑設計體現藝術特征。為了使人們對于美學的評價實現統一,就要使建筑設計呈現很高的協調性。現階段,建筑設計風格呈現多樣性,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設計發展的必然,但是也因為這種多樣性使建筑設計的協調性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進而使建筑設計美學有所欠缺。建設設計美學中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使建筑設計的幾何性實現統一,這也是建筑設計協調性實現的基礎;其次就是建筑設計中要有主次,也就是建筑設計美學中的各種因素需要有重點因素和次要因素;最后就是建筑形狀要協調,這樣才能夠使建筑物的內外結構實現統一?,F代建筑設計中的因素眾多,包括外觀、色彩、材料等等,建筑設計美學的應用使這些設計因素能夠有機融合,不會因為過于重視突出單一因素而造成整體設計缺乏協調性。例如在進行色彩設計時,設計者首先要對色彩所代表的不同含義進行了解,并且結合建筑物的性質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其在突出建筑物功能的同時,與其他設計因素呈現很高的協調性。
(二)美學規律中的均衡性
不同建筑物自身的外觀、色彩、高低等都有很大的差異,實際上這種差異性也是建筑美學中的一大特點。通常情況下,如果建筑物自身的材質比較粗糙,體積也很大,就會給人們一種穩重的感覺。如果建筑物本身體積較小,外觀比較光潔,人們就會感到很輕盈。如果通過建筑設計給人們呈現好的視覺效果,從而得到更良好的感覺是建筑美學重要的目的之一。建筑物給人們的感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建筑均衡性的影響,建筑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只有保持良好的均衡性,才能夠很好體現建筑物的藝術效果。建筑物的均衡性表達方式很多,例如可以用對稱表達,我國很多古代建筑就比較注重對稱,著名的故宮建筑就是利用中軸線設置建筑位置,形成對稱,從而體現建筑的均衡性和藝術效果?,F代建筑設計中有很多復雜的建筑,這些建筑的對稱性表達難度很大,對此可以利用杠桿原理來展現沒有規律的建筑物的均衡性特點,凸顯建筑物的均衡中心。
(三)美學理念與建筑設計的完美結合
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和表達能夠使自然和精神進行有機的融合,是民族精神體驗的展現,同時也是建筑設計中最主要的核心內容。想要實現美學理論和實踐二者的完美結合就需要不斷提高建筑美學設計的水平。設計師也需要具備很高的水準,能夠將美學理論很好地應用到實際的建筑設計中,在傳承中國傳統設計美學的同時,能夠體現時代的進步。一個好的建筑設計作品,其體現的價值不僅僅局限于作品本身,還能夠為城市環境、發展以及居民的生活做出貢獻,同時也體現了創作者的水平和思想。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占有主導地位,設計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對美學概念的理解應用對于建筑設計最終作品的效果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目前我國很多中等級院校相關的美學理念課程已經開設,不過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課程的深度問題。其深度不足,難以使學習者的設計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除此之外,在于世界建筑設計接軌方面存在不足,提升空間很大,這需要為我國的設計師提供實踐機會以及和其他建筑設計師交流學習的機會,使其加深對美學理念的理解和在建筑設計中應用相關的知識。
三、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借鑒
(一)提高建筑師的設計水準
隨著時代的進步,當前我國建筑設計風格受到世界建筑風格趨同化的很大影響,雖然這種風格在引入初期確實給人一種現代新穎的感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對于建筑的藝術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建筑師來說,如何將美學理念完美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具有很大難度,這就需要建筑設計師自身具有很高的專業設計水平,同時對美學理念有較深的理解,能夠將各種設計元素靈活應用。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不過我國目前優秀的建筑設計師較為缺乏,建筑設計師需要在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設計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對于美學理念的理解能夠從全方位的角度出發。同時還要對中國古典建設的美學知識充分了解,并且能夠從中汲取精華部分,從而應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作品中,建造能夠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建筑。
(二)加強美學理念與實踐的統一
建筑設計美學的理論知識需要進行實際的設計實踐進行驗證,這樣才能夠實現美學理念和實踐的統一,對于我國的建筑設計美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很多院校都有了美學理念的相關課程,雖然學生學習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實踐機會,自身的設計水平也就無法提高,對于美學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也只停留在理論階段。因此,建筑設計專業與社會企業可以加強交流,為建筑設計師提供實踐機會,在展現其創作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其次,媒體也可以舉辦相關的活動,例如美學設計大賽、建筑設計欄目等,加強建筑設計美學的宣傳,使美學理念與建筑設計能夠實現社會共享,加大推廣力度,從而推動我國建筑設計美學的整體發展。
(三)建筑的獨特意義與意境之美
現代建筑工程具有眾多現代化的功能,能夠極大地方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在追求現代建筑功能的同時,還應該使現代建筑具有精神層面的內容,使人們通過視覺審美感受到建筑的美感以及藝術性。建筑設計能夠使建筑創造出獨特的意義以及意境,建筑師通過建筑設計作品,使建筑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使人們感受到建筑和環境營造出的各種氛圍,或莊重或寧靜亦或是溫馨,這些意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能夠使人們的情緒出現波動,沉浸在建筑展現出的意境之美中。建筑的獨特象征意義可以通過建筑的對比、色彩以及質感等設計效果進行展現,使建筑具有人性化的藝術形態,同樣也可以影響人們的情緒,使人們產生愉悅的感覺。
現代建筑工程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人類的發展同樣伴隨著建筑的發展。建筑設計師需要應用美學理念,使建筑具有完善功能的同時,展現藝術效果,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進而推動建筑設計美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蔡良娃,曾鵬.參數化建筑設計中美學觀念的演變[J].新建筑,2013,(02):68-71.
[2]馮銳.探討房屋建筑設計與美學的有機結合[J].科技資訊,2015,(11):232.
[3]王超.美學在建筑設計中的表現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5,(37):61-62.
作者單位:
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