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
摘 要:文章從符號學的角度出發,介紹了符號學在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的一些基本理論觀點,闡明了建筑與符號之間的原則概念。分析博物館建筑符號的特征及其運用手法,探究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的符號現象,具體分析圖形、點線面、色彩等建筑符號性表現,結合蘇州博物館的設計用符號學做出進一步的解讀,并試圖尋找一定的規律,以有效地指導建筑實踐的進行。
關鍵詞:符號學;建筑符號;博物館建筑設計
一、緒論
(一)符號與符號學
“符號”是符號學的基本概念之一,但符號學中符號的范圍要廣泛得多。對符號的研究,古已有之?!胺柺且环N暗示一個有普遍意義的重要思想的象征符號,一種獨立自足的象征”;著名的美學家蘇珊·朗格將符號定義為“夠用以進行抽象的某種方法”。符號是具有一些代表性意義的標志,可以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并且具有藝術性和溝通性。后來,越來越多的思想家對符號做出了各種解釋,為符號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符號學”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主要研究符號的性質、符號發展的規律、符號的各種含義,符號之間的關系及其與人類各種活動間的關系。在現代設計中,符號學的使用影響了表現性思維的表達。
(二)符號在設計中的應用
在設計領域引入符號學已引起人們對設計界的廣泛興趣。設計是使用各種設計方法,如分析、合成,歸納和推理)研究人為事物的科學,是用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其他思維方式創造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文化概念的新科學。如今,符號學已成為一門科學研究,其理論成果也滲透到許多學科中?,F代設計專業與符號學密切相關。一般而言,設計的要素和基本手段可視為符號。
在藝術設計中,人們注重繼承和創新。設計師經常重塑和組合符號,以增加環境表達的意義,并增強信息傳遞的強度。當符號成為藝術設計語言時,符號使用的合理性和準確性成為藝術作品成功的關鍵。設計理念用于向公眾傳達設計理念并引導公眾。符號選擇成為設計組合和信息傳遞的關鍵。在設計中,通過吸收,借用,觀察生活和自然,總結抽象概念并選擇所需的設計符號。但是,符號不是隨意拼湊的結果,要把握好符號的含義,保證其形與意的統一。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本文研究的重點是設計師和設計過程中對符號表達和符號意義的應用和認識。其目的是通過符號學的視角和方法,為博物館建筑設計研究開辟新的空間。為藝術設計的整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博物館設計理論的研究空間,為博物館設計研究的新發展方向做出有益的嘗試,豐富整體設計研究。找到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之間的聯系,并為未來的設計實踐提供一些實用指導。
二、博物館建筑與符號學
(一)符號與建筑符號
符號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是一種十分普遍和抽象的語言。皮爾斯說過:“盡管我們不能說宇宙的構成是符號,但無疑宇宙中滲透著符號?!标P于符號的概念并不統一,但共同之處是把符號作為表達思想的物質實體。符號可以是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一種空間藝術。因此,建筑符號可以理解為是空間造型藝術創造手法的象征。
(二)建筑符號的能指與所指
在索緒爾的術語系統中,能指和所指就像一張紙的正面和背面,彼此不可分割。能指是一個“東西”,一個媒介,它的內在質量總是物質的(聲音、物體,形象)。“所指不是‘一樁事物,而是該‘事物的心理表象?!?/p>
在建筑物中,能指與所指就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即能指是建筑物的形式和空間,所指是建筑物的內容。在漢語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碑斎藗兛吹揭粋€亭子,并不了解亭子是什么材料和結構,而只是認為它是人們休息的地方。這里的能指就是由基座、支柱和屋頂組成的結構,所指指的就是這種結構構成的亭子。將由材料和技術組成的實體與對象本身進行比較并將其呈現給人們的建筑圖像就像一個概念性的實體,它構成了最簡單的一對能指和所指的關系。
(三)博物館建筑具有符號性
1.博物館建筑具有符號的一般特征
建筑物在建造中注入了人的設計理念,其形態、結構、材質和空間無不向外界傳播或加載著某些信息,這就構成了符號的一般特征。符號不能孤立存在,每個符號在與其他符號的區別中反映其含義。不一樣的環境背景下的建筑物所蘊含的主題也不一樣,傳遞的信息和表達的思想也不同。這與符號能指與所指關系的任意性有關。
2.博物館建筑是地域文化的表意符號
博物館是人們參觀的集合空間。如今數字化發展迅速,博物館和其室內空間中真正存在的問題根本,不是科學和技術問題,也不是文化及其建筑自身的問題,而是更廣泛的社會、文化、人類學問題。博物館的文化是由上千年的歷史豐厚起來的。文化也并不是一兩句就能理解認識的,也不是用一種語言或符號就能替代說明的。博物館凝聚了數千年的文化基因,展示著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博物館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表意符號,因此建筑設計不容忽視。
三、博物館建筑符號的特征
(一)穩定性(能指的物質性)
符號能指的基本特征是它們的物質性,就像聲音或寫作,是物質的,但傳遞的信息卻是思想的。由此推斷博物館建筑符號的基本能指,是由建筑材料、結構及其表現形式等構成的結構物。這種結構物融合了當地文化背景、美學和其他因素,具有一定的意義和思想。因為博物館建筑本身是一個物質實體,所以博物館的建筑符號之間的關系也具有穩定特性。
(二)象征性(能指與所指關系的任意性)
索緒爾對于符號的任意性持這樣的觀點:“能指與所指之間的聯系是任意的,或者因為我們所指的符號指的是整個能指和連接的符號,我們可以更簡單地說:語言符號是任意的。”在符號學中研究的絕大多數符號往往具有象征性。這個符號長期存在的主要價值在于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可以產生新的象征意義。正因為如此,它創造了建筑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彰顯了建筑師的個性;正因為如此,建筑不會相似相仿,形式老舊,成為一種重復的機械生產活動;正因為如此,后現代建筑廣泛使用符號來表現其“模糊與多義”。與其他符號一樣,博物館的建筑符號也具有象征意義,并且使文化主題得到升華。
四、符號在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一)地方特色的標志性符號
“地方特色”,它的作用是指導我們如何去設計,如何去運用符號來避免設計出現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觀。江南建筑特色為白墻青瓦。蘇州博物院的建筑色調正是采用蘇州這種傳統的標志性符號,但材質與形式的表現手法卻是全新的。屋頂和墻壁的底面是由稱為“中國黑”的花崗巖石材制成,雨后是黑色的,雨水干后會變成深灰色。屋頂則采用該石塊加工成的菱形塊材進行平鋪,十分立體。這種采用新型深灰色材質搭配出的墻體,清新優雅,為江南建筑符號增加了新的詮釋。
此外,蘇州古城的又一大特色是建筑景觀的高低錯落。新場館整體高度適中,與周邊的街區和拙政園相協調,更適合蘇博館藏的小工藝品,也更加適應蘇州市的整體風格。
(二)創新古典的自然符號
追求“親近自然”,用自來水和人造石來營造“山林”的錯覺,這是對“生態”內涵膚淺和消極的理解。貝聿銘大師的設計結合了歷史和現代,打造了更高水平的庭院內涵。館中有一個主庭院和一些小型內部庭院,連接內外空間,將自然融入建筑。其中,主要庭院是由鵝卵石池塘、石頭假山、直彎曲橋、八角亭、竹林等組成,有別于蘇州傳統園林,又不失中國人文氣息和神韻。它的北面與拙政園一墻之隔。在這里“以壁為紙,以石為繪”的獨特山水景觀使新舊空間巧妙地融為一體。假山則選用切割厚厚的大石頭,還將其表面進行做舊處理使其接近舊石,并沒有選用傳統的太湖石。而且,石頭前后擺放也有講究,顏色從深入淺,高低錯落,自然有序,特別是在江南的霧雨中,營造出了水墨山水畫的意境。
(三)模糊的象征符號
博物館的建筑符號具有象征意義,通過捕捉這一特征,博物館的主題可以升華。“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光線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符號,它象征著建筑的結實的結構骨架,建筑的脈搏。通過光線,可以感受到由光線營造的超現實的建筑語言。在蘇州博物館,玻璃和鋼結構的大量采用使天光進入室內,豐富了建筑語言。同樣是窗戶,在酷愛三角幾何造型的貝聿銘的設計中,或呈大而敞亮的六角形狀,或者只是一個大的落地窗,比蘇州的古典裝飾窗簡單得多,但更有利于光線進入室內,并且能將窗外景色引入室內,開闊視野,獲得不同的景觀感受。貝先生用這種簡潔、方便和精湛的建筑語言創造出的空間,不僅在視覺上令人賞心悅目,還豐富了展館的層次變化和明暗對比,使得空間變得不可預測。
五、結語
本文將符號學的內容應用于博物館建筑設計中,解決的是設計方法問題,也說明了通過賦予特殊形態特征于作品中,能使作品創造出不同式樣風格的象征意義。設計背后是一個互補的符號應用。設計師在設計時必須融入歷史,并在歷史中抽象出他們自己的個性化表達語言,具有自己獨特觀念表達的符號結構。當我們使用符號時,我們需要注意設計符號的時代性。
其實現在很多博物館館標、建筑等等都采用一些符號元素,可能是古建筑的符號,可能是藏品的符號,我們需要做的是真正地了解歷史文化,將符號與文化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讓博物館建筑甚至是室內的陳列柜都提升到建筑藝術、陳列藝術的層面,賦予它們自己的個性、特色和深度。個人認為,根據博物館建筑設計中符號的特性將其進行歸納總結,并在設計中加以運用,發現符號的潛力,并將人文、科技、環境等其他主題融入博物館的建筑符號中。它可以更多地傳達設計師對社會的關注和對美的追求。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粗略地理解符號學的一些基本內涵,并使用符號學的概念和方法來分析博物館建筑。然而,符號學和建筑符號學畢竟是新時代建立的嚴謹而內涵豐富的全新理論。因此,將符號學的一些理論觀點用于博物館建筑仍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2]徐恒醇.設計符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艾柯.符號學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4]孫亮.建筑符號學及其批判[J].山西建筑,2004,(15).
作者單位: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