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驪吉
導演:
夏曉昀主演:
張鐸、鄭昊、徐百卉 楊立新、楊昆類型:
劇情故事:
云頂村的村長方春天正面臨著一系列的棘手問題:村中正在籌備一場國際山地馬拉松分站賽,村民們滿懷期待地迎接這場馬拉松的到來,村中的道路拓寬工程啟動開工,文化園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一系列相關的矛盾正在滋生……
浙江取材,上海主創,作為迎接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獻禮力作,《春天的馬拉松》將在12月的大銀幕上講述一個題材不太常見的故事,展現新時代鄉村的詩與遠方。在那翠煙籠罩的群山之間坐落著云頂村,村民們對更有價值的生活的追求,繪成了理想中的鄉村畫卷。

茶田郁郁蔥蔥,山林綿延不絕,純白色的風車在寧靜的晴日徐徐轉動,隨著高鐵疾馳而過,故事的主角被帶回了這風景如畫的云頂村。在外求學多年之后回到家鄉的方春天成了年輕的村長,他耐心、執著、心懷夢想、剛正不阿,平日里為了幫村民處理大小事,成了云頂村里最忙碌的人。
方春天熱愛跑步,而他在這個故事里最操心的剛好是件和跑步相關的事兒—有一場國際山地馬拉松分站賽要經過他們云頂村,方春天身為村長必須協調村民們的意見,妥善解決在馬拉松比賽籌備過程中遇到的諸多棘手問題。前路崎嶇,但在云頂村開始的這場馬拉松,方春天選擇跑上一程。
年輕的村長告訴自己的小女兒,這里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所以他想把這里建設成大家都喜歡的地方。
“我以前從沒想過村里可以有這么多事兒,小孩上學、宅基地、落戶口……想當好一個村長真不容易。”方春天的飾演者張鐸表示,這是他第一次拍農村戲,第一次飾演這樣的基層干部,作為演員很高興能有此機會增長生活閱歷,正好也能看一看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后,當代新農村已經發展成了什么模樣。


其實不僅僅是主演張鐸,導演夏曉昀也是第一次拍這類題材的電影,但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行的《春天的馬拉松》啟動儀式上,他表達了對于拍好這部電影的信心。電影開拍前,導演和他的團隊結束了長達數月的實地調查,一談起影片的取景地時他就贊嘆那里“山好、水好、人好、菜好”。作為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力作,《春天的馬拉松》瞄準不落窠臼的現實主義題材,將鏡頭聚焦于新農村的詩意風景與別具特色的風土人情,以及人民當家作主的農村新面貌。
在《春天的馬拉松》的啟動儀式現場,每位來賓的坐席上都放了一本小冊子,幾位主演也在候場時打開小冊子來回翻閱,其實他們,尤其是要“當村長”的張鐸,在拍完這部電影后就會對這本小冊子的內容一清二楚了—浙江寧海2014年頒布的《村級權力制度清單》,簡稱《36條》,基本涵蓋了村級組織和村干部行使村務權力的全部內容,使得寧海縣的農村基層治理工作有了明顯成效,成了依法治國的村級樣本,這一制度的成功經驗得到廣泛關注,進而引發了全國鄉鎮的取經學習和推廣。電影《春天的馬拉松》的核心劇情就是取材于浙江寧海推行《36條》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故事,籌辦馬拉松的云頂村發生了一系列涉及村務管理與氏族關系的事件,而背負著村長責任的方春天,需要代表集體做出他的選擇與堅守。
前期采風時,影片的主創團隊走過寧海的鄉鎮,親眼目睹了《36條》的深入人心,以及為當地帶來的新變化。由此從數個不同的版本中敲定了現在的劇本,打造立足新時代鄉村生活的輕喜劇,希望能獻給觀眾一部真實、動人,可看性強的作品。
“癸丑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
就在《徐霞客游記》開篇頭一句記載的“開游之地”寧海,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劇組架起了攝影機,開始了為期數個月的駐扎拍攝。劇組有意為影片打造清新亮麗的視覺風格,采用了最先進的無人機航拍和4K高清攝影技術,記錄下寧海山水的大好風光。而為了拍攝傳統民俗“十里紅妝”的鏡頭,劇組還請來了眾多當地的群眾演員。身著亮紅衣裝的人們聚集在被青山綠水包圍的山道間,抬箱走過長長的山路和石橋,“十里紅妝”的隊列頗為壯觀。
民間的運動愛好者也為這場春天的馬拉松貢獻了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只是在恰逢臺風季的拍攝地,常常遇見不可預測的山霧與驟雨,不僅劇組平時的拍攝工作日常受阻,需要組織群演參加拍攝的山地馬拉松場景同樣也受到影響。戲里戲外的馬拉松都多有不易,不過他們最終也都守得云開見月明。

在實地拍攝中,影片的主演們都對當地的淳樸民風和自然風貌留下了深刻印象,新時代的鄉村畫卷承載著許多都市人向往的“詩與遠方”。在片中飾演守林人的楊立新,曾興奮地向媒體介紹當地特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里三面環山,一面向海,所以寧海的海鮮特別棒,還有特別有名的蟶子節。我一個人住的小屋在云頂山上。山里有一種特產,就是云頂山茶,因為長在山霧中,不受陽光暴曬,特別好喝。”
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在大銀幕上鋪展開來的鄉村畫卷,清新、詩性而又富有時代氣息,從小故事中見篇章,展現新農村的百姓在物質富足后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泥金彩漆、寧海平調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影片中多有體現,這個時代,仍然有年輕人在將它們不斷傳承,而那一場村民們盼望的國際馬拉松賽,也一定會在村長一次次的奔波之后,順利拉開序幕。

導演夏曉昀說,好的演員是“鎮戲之寶”。
曾是《新神探聯盟》中不羈的檢察官包正,也曾是《風云年代》里多重身份的外交官梁銅,但這一次,張鐸成了“村長”。他覺得方春天這個角色極有挑戰,還開玩笑說導演比他更像村長,不如換下角色,但又想到自己并不會導戲,還是不換了。
他認為云頂村村長方春天身負兩重點題“馬拉松”的使命,一是這個角色很愛運動,經常跑步晨練,為了拍村長的“山地馬拉松”,他曾經山上山下來來回回跑過一整天;二是作為一村之長,他肩負的鄉村建設任務就像一場馬拉松。“這個角色也讓我認識到村長是怎么當的,《36條》寫得非常詳細,村民每一步該到什么部門找什么人,以及多長時間應得到回復。建設鄉村說起來很大,其實是由很多小事堆積起來的。比如,今天我修了一公里路,明天我又弄好了一百盞路燈,慢慢地鄉村的面貌就會改變了。”

“我們作為演員,有義務把現在新農村的真正的面貌展現出來。”徐百卉飾演了一位“不是特別支持丈夫當村長的夫人”,她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己比角色“大方”得多,如果自己是片中的許紛飛,一定會支持丈夫干事業。這次拍攝時主演們“下生活”與當地人交流溝通,了解當地的文化習慣,以此賦予影片不一樣的視角。
“演員不管演了多少戲,每次演新戲,就是新的創作了。”為飾演一位“爺爺輩”的守林人而在片中染白了頭發和胡須的楊立新在采訪時樂呵呵地說道。
實力派女演員楊昆經常以潑辣的小人物形象與觀眾見面,尤其前些年流行的婆媳劇演得她直呼想要換戲路,“一會兒看不上媳婦,一會兒看不上女婿,總是在演這種角色”。這次在《春天的馬拉松》中,楊昆擔任的是云頂山上民宿的老板娘,因此她自稱這回演的是“寧海一枝花”:“我其實很溫婉的,我也想演白富美,但不大現實,我也已經接受了,現在就想在同類角色上找出不同的改變。”心直口快的老板娘是片中戲劇沖突的重要一環,云頂村的故事想必充斥著觀眾熟悉的煙火氣。
猶如優美的田園詩一般翠意盎然的云頂村,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步調生活著。從城里回來的年輕村長每天忙前跑后;他的太太頗有微詞但還是帶著理解默默支撐著整個家庭;退伍回鄉的守林人帶著小孫子守護著全村的“金山銀山”;山頂民宿的老板娘為人爽朗,雖然會因為擔心自己的竹林被砍而反對村里辦馬拉松,但最終一切誤會都將通往理解的道路。即使路遇坎坷,只要堅持跑下去,總會見到前方溫暖明媚的春天。
這昂然向上的生活,便是春天的馬拉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