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靈墟山
入八卦圩、上丁仙橋、過煉丹村
一路拾階而上確有羽化的感覺
秋雨浙浙,松風篁氣依然襲來
松樹以及樹林的色澤并沒有敗落
崖穴秀潔,慧覺常存,靈臺不滅
丁令威的煉丹洞前,清淑之氣撲面而至
藤蔓的葉面上透著雨水的光亮
心宜虛空,霧氣里燒符的祭壇
依稀有經師神閑氣定
詠誦經文、踏罡步斗,為遁入
山林的信眾肅清云路,蕩滌塵氛
九月的水聲
風停留在遠處,鉛華褪盡,田野正在經歷一場蛻變
山間雜樹的葉子又一次改變了酡顏
“秋天是多么好的一劑良藥,大地的悲愴里,溫厚而飽滿”
明媚的秋天里,河岸枝頭上綴滿的果實是時光里
是另一種風向標。脫殼的不一定是螃蟹,好多碎裂的
丟棄的殼連我們自己都渾然不知
它們像陳年舊傷,像古戰場遺址里風化的盔甲
途經牛頭灣的姑溪河,在一截彎曲的傳說里繼續西行
魚類的無言,并不是語言的缺失,而是我們的無知
尼坡梅月
暗香里浮動的月亮
比一根寒夜擦亮的火柴有溫度
尼坡,這兒曾經有與明月傾吐心聲
互為印證的梅樹
“一切都會成為灰燼”
包括曾密布鱗皺的蘚干
堅硬如骨的蓼枝
包括梅影里有過的清芬
姑溪河仿佛一把拉長的尺子
時時在丈量塵世的紛亂與距離
曾經是姑孰八景之一的尼坡梅月
只因一株株梅樹的走失
而名存實亡,像活著的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