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 美軍經過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軍事職業教育體系,為其培養高素質聯合作戰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以美軍職業教育中的教官隊伍建設為視角,分析美軍院校教官隊伍建設的特點,從中發現美軍在軍官職業發展以及軍事人才培養上的成功做法,對當前我軍院校教員隊伍建設改革發展且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美軍 軍事職業教育 教官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E712.142 文獻標識碼:A
美軍院校歷來重視教官隊伍建設,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官選拔、任用及管理制度和特色鮮明的經驗做法。進入信息時代,特別是從海灣戰爭之后,為把戰場上的鮮活經驗及時帶進課堂,美軍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傳統的教官隊伍建設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也為新形勢下教官隊伍建設注入了活力。
1準入門檻高,選拔任命程序化
教官的選調是保證教官隊伍高素質的基礎,嚴把教官的“入口關”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環節。因此,美軍院校在教官選調程序、標準上都做了嚴格規定。
首先,透明公開選調信息,制定的選拔程序簡單實用。美軍教官的選調一般按“公布缺額、個人申請、全面考察、擇優錄取”的程序進行。如西點軍校在選調某一職位教官時先將缺額的信息公布在報紙、網絡等媒體上,教官申請空缺職位時應遞交申請書。院校依據實際需要,由學校的專門組織對所申請的軍官進行評估,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予以全面考察,重點考察申請者軍事閱歷和學術水平,并邀請符合條件的軍官進行面試,最后將評估結果提交給學術委員、校長,并報上級批準。美軍的教官選拔程序,既保證了院校能得到符合條件的教員,而且程序簡單實用,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
其次,對教官的選拔設置全面、規范、嚴格的考核要求和標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對教官的學歷、年齡和職務等基本條件做出規定。美軍院校教官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大部分職位要求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二是對學術水平有較高要求。美軍的院校學術工作主要由教員承當,他們在教學、研究、咨詢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因此院校在選調教官的時候會十分重視申請者是否具有較強的學術水平和學術成就。三是特別看重申請者是否具有直接或間接參戰的經歷。二戰結束以后,美軍經歷了新軍事變革后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涌現出大批具有實戰經歷的優秀指揮軍官。為了發揮這批軍事人才的優勢,加強院校與部隊之間的聯系,美軍選調教官時格外看重候選軍官是否具有豐富的軍事閱歷。通常,在軍兵種專業技術院校任職的教官要求服役五年以上,擔任過排、連級指揮職務或營級司令部的參謀職務;在中級指揮參謀學院任教的教官需服役12年以上,擔任過營級指揮職務或旅級司令部的參謀:而在高級院校的教官必須服役18年以上,擔任過旅、師級領導職務,并在軍以上高級司令部工作過2年以上。美軍認為,只有打過仗的人才有資格教育要去打仗的人。因此,美軍在選拔教官時要求候選軍官在申請書中詳細說明自己的任職及參戰情況。美軍曾在海灣戰爭結束后選拔了一批戰功卓著的中、高級軍官充實到教官隊伍,一些剛剛執行完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軍事行動的軍官,立即被選人院校任職。這種做法保證了院校教官隊伍與部隊的實時接軌,使得美軍院校教育能夠與戰場實際對接,確保畢業的學員在適應部隊、適應軍事斗爭中具有優勢。
2輪崗比例大,學院、部隊雙向交流制度化
美軍認為,高水平的教官如果在同一所院校工作時間過長,其智力結構和素質情況受到院校工作環境和條件的限制而會發生變化,由于長期脫離部隊的實際,會變得思想僵化、知識老化,必須通過流動來達到平衡調整的目的。在美軍發布的《2020聯合構想》中把實行軍官交流輪換作為加強美軍互通能力,建設未來聯合部隊的必要條件。
為了保證院校與部隊之間合理的人才流動,美軍院校通過輪換制定期和部隊軍官進行交流。其中陸軍與空軍院校的教官每三年輪換一次,海軍院校的教官則是兩年一換。用制度來保證院校教官與部隊軍官的交流,這樣能使教官熟悉部隊情況,積累實踐經驗,教學針對性強,院校與部隊的信息交流及時、經常、暢通,軍校的教學內容與部隊的訓練結合緊密,同時能使院校與部隊保持密切的聯系,不僅為院校教員隊伍輸送了新鮮血液,而且為部隊軍官隊伍建設輸送了人才。
但也有人指出過于頻繁的交換可能會帶來教學質量無法保障的弊端。因此,美軍院校教官與部隊軍官的輪換是根據教學需要和教官的教學水平有計劃進行的,在交換過程中既要保證流動性,又要保證教員隊伍的穩定性。陸、空軍院校每年輪換的教官約占教員總數的30%,海軍和一些工程技術院校則高達50%。這種職業制與輪換制相結合的做法促進了院校與部隊之間的合理流動,使院校與部隊的信息交流更加及時有效,既保證了教學水平,又能及時更新戰爭觀念。美軍的這種做法不僅反映了對教官這一職位的獨特認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把軍隊發展與軍校建設,軍官培養與教官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收效顯著。
3培訓渠道廣,培養形式多樣化
美軍認為,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武器裝備和作戰方式不斷變化。作為指導部隊訓練的院校教育,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都必須緊跟不斷發展的形勢。因此,加強教官培養,不斷提高教官隊伍業務水平,始終是美軍院校工作中最重要的問題和經常性的工作。
一是注重崗前培訓,提高教學技能。培訓工作的目的是讓剛剛被選調過來的教官掌握擔任軍校教師的基本技能,提升課堂教學能力。美軍的教官培訓工作伴隨著一名軍官選調至院校擔任教官開始至任期結束,并且注重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其中教官的任職前培訓十分重要,美軍院校會組織新任教官進行短期的任職前培訓,針對教官所負責的具體教學任務,重點培訓教官的教學技能和知識儲備。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何編寫教案,如何使用各種教學設備,如何評定學員成績等,以此來提高教官的任教能力。例如西點軍校電子工程系舉辦的為期五周的研討會,新任教官要先觀摩學習優秀教員的示范教學,而后進行試講,由專家和資深教員給予指導。已經具備了一定學術水平的新任教官,想要成為合格的教員,就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任教能力。這些不間斷的培訓使新教官熟悉了軍事人才培養工作的特性,有助于他們快速適應教員角色,進一步提高教官的教學水平。
二是通過離職進修深造,提高教官的知識水平和學歷層次。為了使軍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美軍院校特別注重教官隊伍知識結構的更新,美軍各級院校都積極鼓勵教官進修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課程,但要求進修的課程應與今后講授、研究的學科有關,或對未來完成教學任務有直接幫助。許多院校與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簽訂合同,培養一部分教官和技術軍官,時間為1年。每年還抽調少量的初、中級院校的教官到國防大學和各軍種軍事學院學習,或擔任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員,目的是拓展教官的知識面和培養戰略思維能力。由于離職進修學習目標明確,便于集中精力進行系統學習,學習環境優越,深受美軍院校教官歡迎。
三是積極開展科研學術交流活動。美軍院校認為,只有源源不斷的科研成果才能有力保證教學的先進性和有效性,從而確保美軍有效維護國家利益。鑒于此,各院校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和科技報告會,邀請軍界高層領導、專家、學者介紹軍事領域動態發展情況或最新學術成果,有的交流活動甚至每周舉行。美國后勤與運輸學院甚至規定教員寒暑假不放假,學院利用假期對教員進行專題輪訓或組織學術研討活動。
四是選派有發展潛力的教官到國外學習考察,開闊國際視野。善于學習外軍經驗,是美軍的一個顯著特色。美軍與西歐、遠東以及其他地區一些國家的軍事院校簽訂有相互交流教官的協議,選派教官或研究人員到這些國家學習、考察和研究,學習有益的辦校治學經驗。
4地位待遇高,服務保障社會化
美軍認為,建立高素質的教官隊伍,應該從上層提供動力。美軍十分重視采取激勵化管理策略,激發教官隊伍的活力。
首先,美軍各院校都制定了相關的激勵政策和規定,為教官從事學術科研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院校設立教官崗位補貼、研究員基金、校外撥款等,教官工資比同職級其他人員的工資普遍高10~20%,保障教官擁有優越的生活保障、良好的工作條件;教官外出參加學術活動可以享受學術休假,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官如果任教時間超過6年,可享受長達一年的休假待遇,可以到其他院校、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研究活動,也可進行著書立說等專題性研究,或選學博士課程等;學校提供獎勵經費鼓勵教官在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為教官提供數額可觀的學術著作出版經費,使其既提高了學術聲望,又得到一定數額經費補貼。這樣既增強了教官隊伍的吸引力,又提高了部隊軍官的理論素養。
除了優厚的福利待遇具有較大吸引力,軍校教官也是很好的職業規劃選擇。在職業晉升上,美軍規定軍官在同一崗位上的任職時間不得超過六年,因此擔當教官一職并不意味著職業生涯的一成不變。任教經歷是軍事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寶貴經歷。美軍有著較為完善的任職資格制度,固定教官崗位作為職能領域,編號為47,屬于作戰支持職能領域。因此,到院校擔任教官對于部隊軍官,是從事職能領域崗位的一種選擇,這種任職經歷與其他必要的經歷一樣同樣屬于其任職資格條件,享有與其他職能崗位相等的條件。并且,由于教官選拔的嚴格性,能夠從事教官工作,對于軍官晉升時,由于其交流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系統熏陶,有著更大的晉升優勢。使得部隊軍官更為積極主動地把到院校擔任教官作為一個很有吸引力的職業規劃加以考慮。
5多兵種建設教官隊伍,適應聯合作戰教學需要
從海灣戰爭后的幾場局部戰爭中美軍的表現來看,美軍在多兵種聯合作戰的軍事行動上表現出了優秀的作戰能力,充分證明了推進聯合軍事教育的正確性。
為此,美軍軍校首先通過院校教官隊伍建設推進聯合作戰教育。美軍中級和高級職業軍事教育(PME)院校在其課程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聯合作戰教育內容。為了實現軍官的聯合職業軍事教育,對教官的要求就必須突破傳統的軍種限制,美軍各軍事院校逐漸重視選調其他軍種軍官來完善教官隊伍。不同軍兵種教官在同一所院校任教的顯著作用是讓軍校學員從院校學習階段起就能夠了解各軍兵種的作戰特點,掌握聯合作戰的基本常識,熟悉未來戰場。為了保證聯合職業軍事教育的質量,在占美軍院校絕大多數的職業軍事教育院校中,尤其是以培養中高級軍官為目標的一些軍事院校,美軍規定來自每個軍種的教官不得少于5%。在這些教官中,應有75%受過中級或者高級聯合職業軍事教育。而在軍種高級院校的教官中,來自其他軍種的軍官數量不得少于40%。國防大學的國家戰爭學院,武裝部隊工業學院、聯合武裝部隊參謀學院中,每個軍種的教官數量大約各占三分之一。例如2007年國防大學武裝部隊工業學院,共有教官39人,其中陸軍軍官12人,海軍軍官13人,空軍軍官12人,海軍陸戰隊1人,海岸警備隊1人。
參考文獻
[1] 常敬濤.軍隊任職教育院校教官制需要解決的問題[J].國防大學學報,2011(06).
[2] 李斌輝.美俄海軍院校教官制的特點及其啟示[J].海軍院校教育,2012(12).
[3] 俞存華.美軍任職教育院校教官隊伍建設的做法與啟示[J].指揮學報,2012(10).
[4] 賀昭.外國軍隊院校教官隊伍建設[J].坦克兵學刊,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