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仕揚
摘 要 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當今深化課程改革的中心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是基礎環節。要依據歷史學科的特點,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史觀為指導思想,以歷史時空觀為歷史知識基礎,以史料證據為基本方法,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價值觀為落腳點。
關鍵詞 核心素養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所養成的相對穩定的、必備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方法以及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大方面。
課堂教學是實現培養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舞臺。然而,目前的初中歷史教學,有兩種形式比較普遍:一種是過分追求歷史課的趣味性。歷史課變成故事會,大量的歷史故事又充斥著戲說的成分,課堂僅僅停留在歷史想象(故事)的層次而沒有思考;另一種是為考試而教,變成一種“背歷史知識”、“練(落實)歷史知識的課堂,這兩種都形式都不利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初中學生正處于人格成長的關鍵期,更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和發展他們的歷史核心素養,為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1聯系社會熱點導入新課,創設歷史學習的情境
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入設計:
展示一組圖片:2018年美日韓聯合海上軍演;美國預計大幅提高軍費;2018中美貿易戰升級;2018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獲得新進展。
提出以下問題:
(1)2018年美日韓聯合海上軍演假想敵是朝鮮,實際上針對的是哪個國家?
(2)中美貿易戰升級,矛盾的焦點是什么?
(3)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獲得新進展,意義何在?
學生回答以上問題之后,教師總結:聯合軍演、軍備競賽、大國矛盾、大國結盟。可見,世界并不太平。一百年多前,歷史何其相似。一百年前,正是這些類似的因素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樣發生的?它給世界帶來了什么影響?今天我們又怎樣以史為鑒,防止悲劇的再次發生?本節課讓我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從課堂效果看,學生深受感染,積極愉悅地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內容學習中。
2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構歷史時空觀念
如《第一次世界大戰》關于一戰概況的相關知識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問”、“讀”、“寫”、“評”等方式解決,示例如下:
第一步:教師根據“一戰概況”提出以下六個“問”題:
(1)戰爭的起止時間從哪一年至哪一年?
(2)戰爭的導火線是什么?
(3)交戰雙方有哪些?
(4)一戰的主要戰役。
(5)說出協約國陣營的變化。
(6)寫出一戰的結果。
第二步:“讀”的環節:
學生根據題目,用5分鐘瀏覽課文,在閱讀中討論,找出答案。在找出答案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寫”出以上六個問題答案。
第三步:“寫”的環節:
請6位同學到黑板上板書其閱讀成果,要求每個問題的答案精煉,不能超過10個字,以鍛煉學生抓住關鍵詞的能力和歸納能力。
其他同學用草稿紙寫出自己的答案,并同桌間交換、檢查學習成果。
第四步:“評”價環節:
教師巡視全班,一是協助“寫”有困難的學生,二是督促個別不參加學習活動的學生。
師生共同評價在黑板上板“寫”同學的成果,其余同學,同桌間交換,評價同桌“寫”的質量。
通過以上“問”、“讀”、“寫”、“評”的四個環節,學生自主掌握了一戰概況的相關知識,建構了歷史時空觀念。
3在教學設計中,應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如:在《第一次界大戰》之【課堂尾聲】的問題設計。
(1)我們為什么把1914—1918年的這場戰爭,叫做“世界大戰”呢?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能稱為世界大戰嗎?以此幫助學生明確“世界大戰”的概念。
(2)戰爭可以避免嗎?同學們結合后來“美蘇”之間的冷戰和今天世界形勢來思考這個問題。這些知識以后會進一步學習。
(3)本課開頭,老師列舉了今天美、中、俄等國的現實矛盾。這些矛盾會引發戰爭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查找資料思考,或者找老師討論。
以上的問題設計,有效調動了學生積極思考歷史問題,并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能更好理解和認識現實社會,歷史教人智慧,有意思!
4在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議”、“辯”、“析”等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及家國情懷素養
如:認識“一戰的性質”的教學,是通過“議”、“辯”、“析”的方法完成的。示例如下:
引導學生分析兩種觀點:
第一種: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第二種:不一定。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斗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
提問:以上觀點你贊成哪一種?請陳述你的理由。
提示:戰爭的性質主要取決于參戰目的。
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后,老師歸納:塞爾維亞的正義斗爭只是局部性的,交戰雙方主要是兩大軍事集團,他們主要是為了爭奪霸權和殖民地而戰。所以,從全局上看,其性質應當屬于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點撥與提升:通過一戰性質的分析,我們分析歷史事件的性質,應采取怎樣的方法?
結論:要全面看問題,既要看到全局,也要看到局部。
最后,運用典型素材結合教師的激情講授深化突出主題,有利于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
從課堂教學效果看,老師授課時適切的激情投入能大大增強課堂的感染力,更能讓學生感同身受,接受精神熏陶,進行心靈的碰撞,生成鮮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而有利于學生汲取前人智慧,提升精神境界。
經過一年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實踐,我們欣喜地發現:學生們明顯比以往更喜歡歷史課了,尤其喜歡“有問題挑戰”、“有問題辯論的歷史課”,對歷史的內涵及現實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這一實踐對老師們來說也意味著更多的學習與挑戰。比如:在制定每一教學內容的核心目標時,要求老師要能跳出教材,從大歷史視野方面進行目標設計;其二:教學過程的設計由原先注重老師如何講的精彩轉變為注重怎樣讓學生學懂、學通,并能真正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理解歷史和社會,并從中汲取歷史的智慧。為了達成以上目的,老師們自覺不自覺地增大了閱讀量,加深了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研究,整合了更多的資源運用于教學。總之,探尋核心素養教學之路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5結語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已經到來并且正在加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教育找到了發展方向。但是必須認識到: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靠眾多的歷史教師在觀念上更新,在專業上提升,在教學中滲透,在日常中積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與創新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濯源.聚焦核心素養,發展終身學習力[J].基礎教育論壇(教研版),2015,10(14):1.
[2] 陳超,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與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1):111-115.
[3] 人民教育.關于“核心素養”學習的梳理與思考[DB/OL]. http://wenku.baidu.com/ view/b5bedf97eefdc8d377ee3238.html,2015-07-12.
[4] 李永康.中學歷史素養培養的路徑及策略——由人民版必修第二冊教材《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教學說開去[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 4d4f7e4d5727a5e9856a6170.html.
[5] 毛經文.讓每個生命都能散發出自己的光芒——素養養育是歷史教學的核心目標[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