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王楚韻
摘要:多麗絲·萊辛在小說《野草在歌唱》中描繪了瑪麗悲劇的一生。從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的視角來看,性別角色和勞動分工對于瑪麗悲劇的推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旣惖谋瘎≌撬龑τ谂孕詣e角色和勞動分工的內化和認同使得她步步喪失了人生的自主權,將自己的命運完全交到了婚姻以及他人的手中,最終只能以死亡為代價實現了自己的覺醒和抗爭。
關鍵詞:美國文學;悲?。获R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一、引言
《野草在歌唱》是英國女性作家多麗絲·萊辛的成名作,小說描寫了女主人公瑪麗空虛無奈的一生---不愉快的童年,無愛的婚姻,情人的謀殺。對于瑪麗的悲劇,國內外學者從精神分析理論、生態殖民主義、女性主義以及創傷理論等方面進行了多面的解讀。本文擬從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視角揭示瑪麗意志力喪失的過程,分析其悲劇與父權社會中性別和社會角色以及勞動分工之間的關聯因素。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作家將家境平凡,長相平庸的瑪麗作為小說的女主人公,她的故事能反映出19世紀父權社會中女性普遍自我意識缺乏,對于父權文化隨波逐流的集體群像。因此,對于瑪麗悲劇的分析能揭示女性在資本主義父權社會中被壓迫剝削的共性,說明女性整體自我意識建構對于提高女性經濟地位以及改變女性命運的重要性。
二、瑪麗悲劇分析
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是女性主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根據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家的主要觀點,“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家庭具有重要的經濟、意識形態和心理功能”[1],女性所從事的家務勞動已不僅僅是家庭內部的服務于男性,而是服務于整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然而女性不能從家務勞動中獲取報酬;另外,女性的被壓迫不僅僅來自于家務勞動,更來自于社會生產勞動,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中所獲得的工作只能是以“替補”和“低質”的代表者出現;總體而言,資本主義利用社會性別角色分工將女性放在對男性的依附地位上,使家務勞動和生產勞動分離,而無酬的家務勞動使資本主義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更易實現。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分析瑪麗悲劇強調將視角放在瑪麗的女性身份對她所造成的階級壓迫以及經濟剝削。在《野草在歌唱》中,萊辛從兩個方面揭示了性別角色和勞動分工對于瑪麗命運的影響。一,社會性別規范阻礙女性工作能力的發揮,使得女性不得不屈從社會性別角色,從而將自己的人生困在一間男人的屋子里。二,女性如果可以從性別角色中解放出來的話也能展現出和男人一樣的天賦和工作能力,然而當這種天賦被壓抑時女性就失去了生命力,呈現的是一種行尸走肉的生活狀態。
(一)性別角色固化和勞動分工對于女性自我意識的解構
資本主義父權社會為了利潤最大化需要無償占有女性在家庭中所付出的家務勞動,因此,資本主義父權社會不容許女性走出家庭,和男人共享勞動權利和勞動報酬。小說中,成年后的瑪麗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結交了一些朋友,在小城里有著安身立命的地方。“她現在已經是老板的私人秘書,薪金相當可觀。如果他想住公寓,她完全有能力租一套,過上舒適體面的生活”[1]p35由于童年不愉快的家庭經歷,瑪麗一直保持單身,雖然身邊的女性朋友都結婚了,別人的孩子都長大了,可是瑪麗并沒有結婚的打算??梢哉f,這是瑪麗對傳統婚姻觀和性別角色的挑戰。
然而,“資本主義社會存在一個強大的觀念力量,它廣泛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積淀在人們的思想和心靈中,成為一種維護男性統治女性的現實的巨大力量?!盵1]即使瑪麗回避婚姻,但是資本主義父權社會不接納這樣有違傳統的女性存在,所以女性的社會角色就是妻子和女兒,而不是勞動者。所以,不管瑪麗愿不愿意,她還是不得不被動地面對結婚這個問題。首先,,社會群體的性別意識導致了女性對性別角色和勞動分工的認同。從瑪麗本身而言,雖然她表面不會環境所動,也不和男性朋友發展戀愛關系,但是看到別人結婚,她也不免會覺得傷感。她好像一點不把男人放在心上,但是工作之外,她的生活卻完全依賴男人。這一系列的描寫說明瑪麗雖然具有模糊的自我意識,想要過不依賴男人,不依賴婚姻的女性,可是童年從社會和家庭環境中所習得的性別角色觀念卻在影響她的想法,削弱她的自我意識。因此,當瑪麗不得不面對婚姻問題時,當她獨立的單身生活受到“朋友”的質疑時,她選擇接納旁人的觀點,迫不及待地想要用結婚這件事重新獲得社會認同。小說中,她輕易答應了一個五十多歲的鰥夫的求婚,在這次婚姻未果的情況下,又選擇和迪克匆忙完婚,兩次婚姻的選擇既沒有理性的思考也沒有愛情的沖動。萊辛在小說中諷刺瑪麗自我意識的喪失,“這個女人已經30多歲了,受過很‘好的教育,享受著文明而舒適的生活,對于自己所處的時代也有足夠的認識,可惜毫無自知之明,因此聽到幾個嘮叨的女人說她應該結婚,她就心神不安起來?!盵2]p42可以看出,在小說中的社會背景下,男性和女性都受到社會性別角色規范和勞動分工的影響,瑪麗本身是群體中的一員,她雖有模糊的自我意識,在不自覺地回避社會對于女性的角色要求,但是傳統的觀念無處不在,瑪麗雖有反抗,卻無伙伴支持,即使是同為女性的朋友也在用父權社會的性別觀念評判瑪麗,逼迫她做出有違本心卻合乎傳統性別角色觀的選擇。
(二)社會勞動對于女性的生存意義
因為資本主義父權社會性別分工的存在,大部分女性被剝奪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她們會早早結婚,待在一個男人的屋子里從事無償的家務勞動,即使女性也渴望和男人平等的學習和勞動機會,即使女性同樣具有和男人一樣的智力水平和勞動技能。萊辛在小說中通過對瑪麗的描寫向讀者展示了女性所能具備的獨立和工作能力,同時也暗示了資本主義父權社會對于女性獨立和社會勞動的剝奪削弱了女性的生命力。
從小說中可以看到,在父權社會中女性的勞動范疇比較狹窄,瑪麗所從事的工作也不需要付出過多智力和思維的工作,但是這份工作同樣展現了瑪麗優秀的工作能力。她得心應手地做著打字、速記、簿記,以及寫字間里那一套例行公事的工作,成為了老板信任的秘書。她所獲得的薪酬可以允許她購買自己的房子,衣食無憂的生活。另外,結婚后,在迪克生病的期間,瑪麗被迫料理農場,她很快就從農場管理中發現了農場經營的問題。在管理農場過程中,瑪麗“覺得自己好像打了一場勝仗。這一場仗戰勝了土人,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她自己對土人的厭惡,也戰勝了迪克和他的遲鈍愚蠢與沒有主見。這些土人在她監督下干的活,要比在迪克的監督下多得多”。[2]p132
從瑪麗婚前婚后工作能力的兩處描寫中可以看出女性完全有著不弱于甚至優于男性的潛力。然而,社會傳達出的性別信息使得女性放下了自己的能力,接納了待在一個男人的屋子里從事家務勞動,從而浪費了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小說中,婚后的瑪麗大部分時間呆在屋子里,除了簡單的家務勞動之外,經常用睡覺打發漫長的時光。迪克病愈回到農場之后,瑪麗就置身事外,將改變一切的希望又寄托到了迪克身上。隨著希望的不斷破滅,瑪麗的生命也在不斷消失。
三、結語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對于女性命運的解讀使我們看到了瑪麗悲劇后面的階級和經濟因素。在《野草在歌唱》中,萊辛通過對瑪麗一生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固化的性別角色、階級概念和勞動分工對于女性的壓迫,只有敢于沖破性別角色的樊籬,走出家庭的禁錮,才能實現人格和經濟的獨立,從而擺脫缺乏生命力的人生。
參考文獻:
[1]多麗絲·萊辛.野草在歌唱[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8.1.
[2]曲藝.女權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簡要評[A].法制與社會,2011 (26):236-237.